日前,上海立达学院与松江区叶榭镇合作,为入学的新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当天,上海市非遗文化传承“叶榭软糕”引入校园,新生们亲眼见证了从筛粉、点坑、挤馅、铺面、脱模五道工序的整个制作过程,让他们更加了解和接触上海本地的传统文化,感受非遗的魅力。
据了解,叶榭软糕始于明朝万历元年,是当地人施茂隆所创,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张泽小志》载:“章有谟客衡阳周翠岩家,寄呈盛、蒋二姑母诗”“宾鸿飞处白云垂,倦向山村寄一枝。叶榭软糕张泽饺,临风怅惘几番思”。2011年,上海米糕制作技艺(叶榭软糕)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
“叶榭软糕,始于1573年,历经448年的传承……”在立达学院食堂门口,立达学院校长黄亚钧一边熟练地制作软糕,一边为学生们详细讲述这一传统糕点的历史。“看不出名堂的方方正正一块糕,面上嵌了层豆沙馅,甚为普通;咬上一口,感觉来了——口感松软有弹性,比年糕易嚼,又比糯米团子饱满,还不黏牙;那层豆沙馅微甜、不腻;没有浮夸的香料味,若隐若现的米香在口中缠绕,清清爽爽。”
据介绍,叶榭软糕主要选用当地优质糯米与粳米作为主料,以绵白糖、枣仁、豆沙、红绿冬瓜丝等作为辅料,以石臼、手摇磨、机磨、方蒸、筛子、蒸笼等作为主要制作工具。为增加互动和趣味性,立达学院特意定制了多款专属模具。其中,既有印有沪语“侬好,上海”的模具,体现上海文化的魅力,也有寄予对学生学业的祝福“节节高”的模具,以及传达学校校训“忠、诚、勤、和”的模具。
“淡淡的米香,经典的古法技艺,只需品尝一口,便会发现这种独特的味道是如此难以忘怀。”黄亚钧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为新生们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本地文化的机会,也有利于传统非遗文化传承。
叶榭软糕非遗传承人也表示,叶榭软糕制作工艺相对复杂,要不断创新改进,才能让更多年轻人感受软糕这一非遗文化的魅力,最终实现传承和发扬。
栏目主编:黄勇娣
来源:作者:李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