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禹的故事:从治水到中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大禹如何改变中国历史

作者:流年回忆A

我是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历史治水名人,史称大禹、帝禹、神禹。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后代。结束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我完成了国家的建立,用阶级代替原始社会,以文明社会代替野蛮社会,推动了中国帝王历史沿革发展。

禹的故事:从治水到中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大禹如何改变中国历史

第一章:探索治水之道

在大陆古代,洪水频繁肆虐,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我的父亲鲧曾尝试治理洪水,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后来父亲因治水失败而被杀,接着我被帝舜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我开始治理水患时,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大陆地域辽阔,水患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走遍了各地,深入了解水文地理,召集百姓前来协助,我视察河道,总结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我提出了“疏通九川,引水归海”的治水策略。

禹的故事:从治水到中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大禹如何改变中国历史

第二章:三过家门而不入

治水期间,我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我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我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我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三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十三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尊称我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第三章:建立夏朝

因为治水有功,帝舜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我。十七年以后,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丧结束,我避居夏地的一个小邑阳城,将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去朝见我。在诸侯的拥戴下,我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阳城,国号夏,开始了大陆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我继位后,继续推动社会发展,强化中央集权,实行世袭制,统一度量衡和历法。我重视农业,鼓励人民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禹的故事:从治水到中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大禹如何改变中国历史

第四章:划分九州

在治水的过程中,我用自己的足迹,丈量神州大地,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理这些地区,于是我根据各地的山川方位、走向、土壤性质、物产分布等情况,还考虑了各地的物产、贡赋等级和物品等情况,以及进贡经行的路线,我重新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此外我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地区则不需要进贡物品,只需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而荒服地区则根据其特殊的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的政教。

第五章:涂山之会

夏建立后,我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以检讨自己的过失。我身穿法服,手执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诸侯按着他国土的方向两面分列,齐向我稽首为礼,我在台上亦稽首答礼。礼毕之后,我大声向诸侯说道:“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恳切的责备、规戒、劝喻,使我知过,使我改过。如果我有骄傲矜伐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听到我说这话,原本对我有意见的诸侯,看到我这种态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虑。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禹的故事:从治水到中国第一个国家夏朝,大禹如何改变中国历史

第六章:铸九鼎

涂山大会之后,为表示敬意,各方诸侯常来阳城献金(即青铜),后来九州所贡之铜年年增多,于是我下令铸造了九鼎。后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铸成,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奇珍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鼎象征着国家的权威和统一,代表着我对天下的统治。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九鼎的铸造,不仅巩固了我的政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七章:我的离去与传承

岁月如梭,我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在去世后,我的儿子启继承了夏朝天子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作为夏朝的第一位君王,回首我的一生,我为大陆的水利事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全部的努力。推动了国家的繁荣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的事迹被载入《诗经》、《史记》等经典著作,成为了大陆历史上不朽的传奇。我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带来启示,让你更好地了解大陆古代的历史与文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