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挑战赛#
最近的高层经济会议再提扩大内需,看来这已经成为我们今后的长期任务。
但是我们又看到有人说“内需不振是因为房地产绑架了消费,这太荒谬了。
今年的高层经济会议,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第二项就是扩大内需,可以说仍然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上。
在国际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们早就确定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所以扩大内需确实是我们的长期战略。
中国拥有世界最有活力的经济,第二大规模的人口,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所以建立统一大市场,把自己的潜力挖掘出来,变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这才是长久兴盛之道。
但是,我们经常看到有人说内需不振,消费疲软,是因为房地产绑架了消费。
这种观点有一套完整的逻辑,说是你看现在有38万亿房贷,居民杠杆率高达至63.5%,中国老百姓70%的资产都在房地产里面。
中国很多家庭都是两三代人供一套房子,债务沉重,哪里还有钱消费呢?
这种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理论太宏观了,漏洞也很明显。如果你用了“绑架”这个词,就说明二者是强相关的,或者干脆说大部分原因是房地产导致的,这靠谱吗?
关键是你没有任何数据和事实证明,内需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房地产导致的。
事实上,目前内需的问题,虽然不能说跟房地产完全没关系,但根源不在房地产上。
我们只需要问一个问题,内需不振是疫情之后才提出来的,难道房地产的问题是今天才有的吗?38万亿的房贷是今年才有的吗?
今年内需不振,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三年疫情下来,经济的连续性出了问题,二是信心出了问题,三是消费场景和动力不足,四是低收人群规模比较大。
或者更准确地讲,其实是这几个因素叠加的结果。
正因为经济的连续性出了问题,所以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更加难以保障了,才导致这部分规模较大的人群出现困难,所以信心才会出问题,这才是一套完整的逻辑。
什么叫经济的连续性出了问题呢?
我们大量中低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例如餐饮、服务业、低端制造业、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等。
这些产业经历疫情之后,相对比较脆弱,经营连续性不强,导致低收入人群失业频繁,这也是青年失业率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如果不信,你是不是发现周边的门店换手率变高了?只有少数门店才能持续经营一年以上?另外,是不是有大量人群涌入外卖、快车、快递等行业?
如果在以往经济形势比较较好的时候,虽然也有大量中低收入人群,但不至于像今年这么困难,所以我们也没发现消费有多难。
另外,什么是消费场景和动力不足?
前两天我们发文《如何扩大内需拯救CPI?中国经济找到出路,2024年再加3把火》,讲了三个最典型的场景和消费动力。
第一是买房少了,也就少了装修、家具,甚至大量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费。第二婚生孩子的人变少了,也失去了这些场景的大量消费,第三疫情三年和经济下行,消费观念变保守了。
注意啊,我们说买房少了,这跟被房地产高房贷绑架了,完全是两个概念。
那么,消费疲软跟房地产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肯定是有关系的,但影响没有想象得那么大。
这里面确实是有一部分人断贷了,他们是受到明显影响的人。但是,很多人上着班供着房,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这部分人就算是有消费缩减,完全是受经济环境和信心的影响。
所以,房地产绑架了消费这种观点,把责任都推到房地产头上,甚至隐含着“房地产不死消费不振”的荒谬想法,这是非常危险的,是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的。
消费要起来,房地产也要健康稳定,这才是我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