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肠道里长了息肉,上厕所时或早有信号,可别等到中晚期才发现

当谈论“吃完饭后立即产生便意”的现象时,我们首先应当了解这并不总是指向严重的健康问题。这种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作“胃结肠反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当食物进入胃部时,胃部扩张会刺激结肠,促进肠蠕动,从而在一些人身上引发较快的排便反应。

肠道里长了息肉,上厕所时或早有信号,可别等到中晚期才发现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这可能是肠道健康问题的一个迹象。例如,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或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可能会导致类似症状。至于肠癌,虽然快速排便本身不是典型的早期症状,但如果伴有体重下降、持续腹痛或排便习惯的显著改变,这时就应该寻求医生的专业建议。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每天一次的排便,尤其是在早上,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排便模式。但重要的是认识到每个人的排便习惯都有所不同,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活动水平和整体健康状况。

肠息肉是什么,肠道为何会长息肉?

息肉是一种在人体粘膜表层生长的多余组织,通常根据其生长部位进行命名,如位于肠道的称为肠息肉,而在肺部的则被称为肺息肉。至今,导致息肉产生的确切原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已知其与几个关键因素有关: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特定疾病以及炎症的刺激。

遗传角度来看,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有关。如果家族成员中有携带相关基因突变,这种遗传倾向可能会传递给后代。

在饮食方面,长期食用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的饮食与肠息肉的增加风险相关。

另外,若个人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或者患有冠心病、糖尿病,或是进行了胆囊切除或接受了放疗,这些因素也可能增加患有肠息肉的风险。

此外,长期患有慢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人群,由于持续的炎症刺激,也更容易发生息肉。

肠道里长了息肉,上厕所时或早有信号,可别等到中晚期才发现

肠道里存在息肉,排便时或有3个信号

排便习惯的变化:正常情况下,人们的排便模式是相对固定的。但是,肠道息肉可能导致排便模式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能表现为便秘或腹泻。便秘时,你可能会感到排便困难,伴有腹胀和不适;而腹泻则表现为频繁的排便和稀薄的粪便。长期持续的这两种情况都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出现血便:如果在大便中发现鲜红色的血迹,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警示信号。特别是直肠附近的较大息肉容易发生出血。这种出血可能伴有肛门疼痛。

腹部疼痛与不适:一个健康的肠道通常不会引起持续的不适感。然而,肠道息肉有时会导致腹部不适,尤其在息肉生长或出血时更为明显。这种痛感可能轻微,也可能呈现为阵发性,同时伴有腹胀或消化不良的症状。

肠道里长了息肉,上厕所时或早有信号,可别等到中晚期才发现

肠道息肉是癌吗?

肠道息肉可以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大类,其中炎症性和增生性息肉通常不具备癌变潜力。这类息肉多与身体炎症反应相关,且在炎症控制后往往自然消退。然而,腺瘤性息肉则不同,它们确实带有一定的癌变可能性,尤其是当这些息肉体积较大、数量众多时。

重要的是理解,息肉变成癌症的可能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息肉的尺寸、类型及数量等。通常情况下,小型、单个的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较低,而体积较大、数量众多的息肉则风险较高。

发现肠道息肉后,不必过分担忧,关键是及时进行确诊和治疗。在多数情况下,医生会推荐通过内镜手术切除息肉,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且能有效降低息肉恶变的风险。肠镜检查是发现并切除大多数肠道息肉的有效方法,有助于预防其恶化。对于体积较大或已恶变的肠道息肉,可能需要进行更复杂的手术治疗。

肠道里长了息肉,上厕所时或早有信号,可别等到中晚期才发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