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1975年,曾经在中国风云一时的蒋介石去世,然而在他去世前反复念叨着一个名字。

这人既不是与他斗了半辈子的毛泽东等人,更不是被他囚禁的张学良,蒋经国也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在临死之前对这人“念念不忘”。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直到多年以后,蒋经国才理解恍然大悟。

这位被蒋介石死前念叨的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会让蒋介石死前仍放不下?蒋经国又是如何发现这一切的?

点个关注,一起走进蒋介石死前的故事。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老蒋的念叨

蒋介石死前反复念叨的名字是张伯苓,这位在中国政治上并没有太大名气的人,却在中国近代的教育界有着不小的名气。

为什么一位教育人士会让蒋介石念念不忘呢?这还得从张伯苓与蒋介石之间的经历讲起。

张伯苓清末时出生在天津,从小家境优渥,家里几代都是读书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出生于书香世家,家中长辈还是清朝的秀才。

可惜那时候清朝的政权已经极不稳定,晚清的秀才自然也不太风光了,即便家境不如从前,家里人依旧很重视张伯苓的教育。

在新旧交替时代成长起来的张伯苓,自然能看见中国与外国的差距,也能亲眼看见外国洋人对我们的欺辱。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眼看国家贫弱,小时候的张伯苓便立志要拯救国家,于是年幼的张伯苓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洋水师学堂。

在这里张伯苓确实学到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知识,然而他看到更多的还是清政府的腐朽,北洋水师里大部分都是愿意为了国家挺身而出的有识之士。

可惜国家的衰落很难用个人的努力来弥补,张伯苓的内心已经开始对清政府逐渐失望,尤其是甲午海战的失败,更让他意识到中国继续在清政府的统治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可说起救国,张伯苓一人也找不到方向,毕竟那时候国外代表着先进的知识技术,他干脆奔赴国外,学习新知识。

外国的学习让张伯苓的想法变了,他决定投身教育界,为国家培养出大量人才,一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可众多有志青年聚在一起,总能为国家寻找到出路。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回国后张伯苓经过多年摸索,创办了南开中学,他本人在经过哥伦比亚大学的进修后,于1919年创办了南开大学。

若说近代北京大学是众多青年的启蒙地,那么南开大学就是天津青年的思想启蒙地,当年的南开大学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爱国青年,其中还有受人敬仰的周总理。

对于张伯苓来说,他并不在乎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只要对国家好,能在危难时刻拯救国家的,那就是好的。

张伯苓对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非常感兴趣,他曾经深入研究过孙中山的思想,由于孙中山晚年对共产党很感兴趣,张伯苓也顺势学习了共产党的思想,尤其是共产党关于救国救民的思想,也让他颇为认同。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拥有这样一位开明的校长,南开大学也成为大陆的著名学府。可这所学校开办之初却并不顺利。

张伯苓一生的理想就是投身于教育事业,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拯救国家,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然而在当时那个复杂的环境下,张伯苓很难做一位单纯的教育工作者。

张伯苓要想开办学校,在国内不断宣传自己爱国救民的思想,真正为国家做贡献,那势必与政治脱不开关系。

就拿南开大学来说,无论在什么年代,开办一家颇具规模的大学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南开大学办学之初遇到过不少难题,比如资金紧张等。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彼时南开大学属于私立大学,所有的办学资金基本都是依靠股东提供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援助,一般商人们很少将这件事当做生意来做。

毕竟办大学这种事投入大,收益少且慢,对于商人来说就是“亏本生意”,因此南开大学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

甚至因为资金不足,不仅学校各种资源不足,各方面的研究很难做起来,还为此流失了三名著名的教授,一度对学校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张伯苓看到这些状况非常着急,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卷入政治中,向当时有名的政治任务寻求帮助。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张伯苓的办学经历

北洋政府时期,很多办学资源都掌握在北洋政府手中,尤其是一些管理政治方面的大官员手中。

若是一个学校能得到北洋政府里大官员的认可,那这所学校将会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

张伯苓为了开办这所学校,不得不游走在各路北洋政府官员们之中,四处为南开大学的顺利创办疏通关系,后来在严修的帮助下,张伯苓成功搭上徐世昌的路子,这才获得了支持,南开大学得以顺利创办。

建立一所大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为学校谋划,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可要培养学生是需要持续不断为学校输入资源的,学校需要资源,张伯苓只好继续与北洋政府的官员们交往,其实张伯苓是个比较纯粹的人,他对政治什么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太喜欢去参加政治活动。

可为了学校,他不得不与北洋政府时期一些极为反动的政治任务交往,有时为了给学校争取教育资源,对那些人“阿谀奉承”。

不明真相的群众只看见了张伯苓的行为,不清楚他的真实目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对他产生了误解和批评。张伯苓也没有为自己辩解,继续一心为学校争取教育资源。

当然,张伯苓这样委屈自己也不是无效的,毕竟他真的让不少政治人物给南开大学投入资源,不仅保证了大学的正常运行,还让大学越办越好,甚至培养出周恩来等一众优秀人才。

虽然张伯苓长期与大量政治人物交往,也得到过一些青睐,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底线。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张伯苓出生好,学历高,又有真才实学,回国后的他一直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全国的教育界里小有名气,因此北洋政府有意让他到当时的教育部里任职。

张伯苓此人对清政府失望透顶,眼前这个北洋政府他依旧是不满意的,若不是为了给学校争取教育资源,他压根就不想和北洋政府有所接触。于是婉拒了北洋政府的提议。

可惜事事未能如愿,张伯苓还是搅和政治里去了。

北洋政府倒台后,南开大学失去了依靠,张伯苓不得不为学校寻找新的资源。

国民政府接手政权之初,在国内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国民政府还算比较富裕,不过他们的重点在国立大学,因此国民党大部分资源偶读给了国立大学,而南开大学这种私立的院校就没那么幸运的。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国立大学有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加上政府的扶持,发展得很快,反而是南开大学有些困难,资金链断裂的南开大学甚至还欠了不少欠款。

张伯苓不能眼睁睁看着大学倒台,于是他有开始为学校寻找稳定的资金来源,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蒋介石伸出了援手。

当然老蒋也不是白帮忙,他也看中了张伯苓在教育界的特殊地位,有意拉拢他,相比这些,出点钱对于国民党来说不算什么难事。

其实对于蒋介石,张伯苓还是幸存感激的,毕竟在南开最困难的时候,是老蒋伸出援手,因此西安事变时,张伯苓也担心着蒋介石的安危。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开始大肆侵占大陆东北地区,而在国民党“不抵抗”政策下,大片中国东北的土地落入日寇之手。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东北地区的人民自发组织抗日力量,然而日军的力量太强,东北的地方武装力量根本就不是对手。

拿下东北以后,日本人没有丝毫满足,他们又将目光放在中国其他的广袤领土上。

国民党内部有不少爱国将领,对于日本侵犯中国的行为,他们也曾不断向老蒋进言,甚至主动请缨上前线抗日。可惜都被老蒋拒绝。

华北事变以后,国内局势再度变幻,我党意识到只有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争取到国共合作,才有可能抵抗日本侵略者。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周恩来直接给张伯苓写信,希望他能借助自己的影响力促成国共合作。

不过张伯苓还没开始有所行动,“西安事变”就爆发了。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老蒋的深意

周恩来亲自致信张伯苓呼吁国共合作,不过在信寄出不久后就发生了“西安事变”。

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蒋介石发起了“兵谏”,逼蒋抗日。

蒋介石终于松口答应了抗日,周恩来亲自前往西安,终于达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此南开大学的学生们异常激动,他们都赞成共产党的。

不过张伯苓一直挂念着蒋介石的安危,毕竟若是在这个关头杀了蒋介石对抗日统一局面并无好处。

对于张伯苓来说,他在乎的是谁能组成抗日统一战线,谁能真正拯救国家,为了柏爱师对周恩来这个投身于共产党的学生的支持,张伯苓还曾摆出周恩来的照片表示对他的支持。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1937年,全民族抗战打响以后,天津遭受到战火的侵扰,南开大学也未能幸免。为了保住这所学校,张伯苓不得不选择将学校迁往其他地区。

对此张伯苓非常伤心,也对学校的未来产生了担忧,蒋介石便趁着合适的时机,向张伯苓先生保证“有中国既有南开”。

蒋介石的态度让张伯苓感激不已,这也是张伯苓之后愿意为国民党政府工作的重要原因。

在老蒋的邀请下,张伯苓在国民政府中也担任了重要职位,什么国民参政会副议长、三青团中央检查会常务检察等职位,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好。

张伯苓虽然很感激蒋介石对他办学事业的支持,但说起老蒋的一些做法,他还是不赞同的。就国民党的思想来说,他非常认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并且深入研究过。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然而在蒋介石继位后,他也看到了老蒋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孙中山先生从初心,蒋介石亲手斩断了国共合作的基础,甚至开始利用自己的势力大肆残害共产党员,这些都是让张伯苓难以理解的。

因此张伯苓对蒋介石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感恩他,一方面不认可他的行为。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国民党不是中国最好的选择,也不是他内心的选择。

在国民政府内任职时,张伯苓始终谨小慎微,可惜他还是拗不过蒋介石,1941年在老蒋多次要求下,选择加入国民党。

不过张伯苓并未在蒋介石败逃台湾后跟随他们一起去台湾,而是选择留在大陆,这其中也有周恩来的功劳。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1944年时,抗日还未结束,蒋介石又开始了他的“反共事业”,于是周恩来找到了张伯苓,将蒋介石的虚伪面孔揭开。

恰逢1946年,南开大学被收编为“国立”,而张伯苓教育独立的思想也破灭了,他对老蒋的失望不断累积。

周恩来对待张伯苓一向尊重,周总理就读于南开大学期间,张伯苓曾经给过他不少帮助。

于是在解放战争后,由周总理牵线,张伯苓见到了毛主席,继续留在大陆为教育事业奉献。

蒋介石临终前反复念叨一个名字,蒋经国不解,多年后才懂其中深意

老蒋在逃往台湾的的时候,就希望带上张伯苓,这样到台湾也能发展基于事业,张伯苓未能前往台湾在老蒋心中一直都是一个遗憾。

不说政治,张伯苓在教育上是成功的,他的确过国家培养出大批爱国人才,并且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也许到了晚年,老蒋才发现自己早就丢掉了这些品质,他死前念叨着张伯苓的名字,也希望儿子蒋经国能好好发展台湾的教育事业。

可惜蒋经国明白过来时已经晚了,他的生命也快走到了尽头,而台湾后来该何去何从,已经不是他们能控制的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