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白术》 宋 梅尧臣
吴山雾露清,群草多秀发。白术结灵根,持锄采秋月。归来濯寒涧,香气流不歇。夜火煮石泉,朝烟遍岩窟。千岁扶玉颜,终年固玄发。曾非首阳人,敢慕食薇蕨。
白术又叫山精,这可不是说它是山里的精怪,而是说它为山中精华的意思。白术是一种常用的补益类中药,亦为健脾燥湿之,良药,俗有“北参南术”之说(古时将苍术、白术统称为术),也被前人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术者,土之精也。色黄,气香,味苦而带甘,性温,皆属于土,故能补益脾土。又其气甚烈,而芳香四达,故又能达于筋脉肌肤,而不专于建中宫也。”
中医
中药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安徽,传统以浙江於潜产者最佳,称为“於术”。霜降至冬至采挖,除去茎叶和泥土,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即可。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有黏性。均以个大、有云头、质坚实、无空心、断面色黄白、香气浓者为佳。炮制品有生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
白术性味甘、苦,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注意:本品燥湿伤阴,故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不宜使用。
《神农本草经》:“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一名山蓟。生山谷。”
《本草发挥》
白术,味甘、辛,无毒。消宿食,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及胃气虚而冷痢。
成聊摄云:脾恶湿,甘先入脾。茯苓、白术之甘,以益脾逐水。
洁古云: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除胃中热。 《主治秘诀》云:气温,味甘微苦,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其用有九:温中一,去脾胃湿二,除脾胃热三,强脾胃进饮食四,和脾胃以生津液五,主肌热六,治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七,止渴八,安胎九也。又云:脾胃受热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并去痰,须用白术。饮水多因致伤脾,须用白术、茯苓、猪苓。水泻,须用白术、茯苓、芍药。又云:非白术不能去湿。
东垣云:白术味苦而甘,性温,味厚气薄,阳中阴也。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洁古云:温中去湿,除热强胃。苍术亦同,但味颇厚耳,下行则用之。甘温补阳益脾,逐水,寒淫所胜。甘以缓脾,生津去湿,渴者用之。又云:白术佐黄芩以安胎,君枳实以消痞。
海藏云:本草本条下无苍与白之名,近代多用白术。治皮间风,止汗消痞,补胃补中,利腰脐间血,利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胸,下而腰脐之间。在气主气,在血主血。入手太阳、足阳明、手少阴、足太阴、足厥阴。
洁古云: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实不能消痞。除湿利水,如何是益津液?
丹溪云:白术有汗则止,无汗则发,与黄芪同功。味亦有辛,大能消虚痰也。
《本草经解》
术性温,禀天阳明之燥气,入足阳明胃经;味甘无毒,禀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味俱升,阳也。
风寒湿三者合成痹,痹者拘挛而麻木也。盖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骨也。死肌者,湿邪侵肌肉也;痉者,湿流关节而筋劲急也;疸者,湿乘脾土,肌肉发黄也,皆脾胃湿证。术性甘燥,所以主之。胃土湿,则湿热交蒸而自汗发热;术性燥湿,故止汗除热也。
脾者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湿则失其健运之性而食不消矣;术性温益阳,则脾健而食消也。煎饵久服,则胃气充足,气盛则身轻,气充则不饥,气纳则延年,所以轻身延年不饥也。
制方:术同枳实作汤,治水饮,作丸,名枳术丸,治面黄、食不化。同人参,治脾肺俱虚。同白芍、白茯、甘草,治脾虚肌热。同泽泻,治心下有水。同牡蛎、浮麦、石斛,治脾虚盗汗。同姜酒煎,治产后呕逆。同陈皮,治脾虚胀满。同谷芽、猪肚,丸,治脾虚少食而瘦。同白芍、肉果,丸,治脾虚泄泻。同茯苓、糯米、枣肉,丸,治久泻肠滑。同熟地,丸,治泻血色黄。同熟地、炮姜、北味,丸,名黑地黄丸,治下血。同半夏、丁香,治小儿久泄。同泽泻、车前,治水泻暑泻。同苦参、牡蛎、猪肚,丸,治胃湿热而瘦。同麦冬、石斛、黄柏、白芍、木瓜、苡仁、北味,治痿。
《本草崇原》
白术
气味甘温,无毒。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术始出南郑山谷,今处处有之,以嵩山、茅山及野生者为胜。其根皮黄,肉白,老则苍赤,质多膏液,有赤白二种。《本经》未分,而汉时仲祖汤方始有赤术、白术之分,二术性有和暴之殊,用有缓急之别。)
(按∶《本经》单言曰术,确是白术一种,苍术固不可以混也,试取二术之苗、叶、根、茎白术近根之叶,每叶三岐,略似半夏,其上叶绝似棠梨叶,色淡绿不光。苍术近根之叶,作三五叉,其上叶则狭而长,色青光润。白术茎绿,苍术茎紫。白术根如人指,亦有大如拳者,皮褐色,肉白色,老则微红。苍术根如老姜状,皮色苍褐,肉色黄,老则有朱砂点。白术味始甘,次微辛,后乃有苦。苍术始甘,次苦,辛味特胜。白术性和而不烈,苍术性燥而烈,并非一种可知。后人以其同有术名,同主脾胃,其治风寒湿痹之功亦相近,遂谓《本经》兼二术言之,盖未尝深辩耳;观《本经》所云止汗二字,唯白术有此功,用苍术反是写得相混耶。白术之味,《本经》云苦,陶弘景云甘,甄权云甘辛,张杲云味苦而甘,今取浙中所产白术尝之,实兼甘辛苦三味。夏采者,辛多甘少,冬采者,甘多辛少,而后皆归于苦。是知诸说各举其偏,而未及乎全也。隐庵于《本经》原文定苦字为甘字,爰以白术为调和脾土之品,甘是正味,苦乃兼味,故采弘景之说,以订正之耳。)
白术气味甘温,质多脂液,乃调和脾土之药也。主治风寒湿痹者,《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白术味甘,性温,补益脾土,土气营运,则肌肉之气外通皮肤,内通经脉,故风寒湿之痹证皆可治也。夫脾主肌肉,治死肌者,助脾气也。又脾主四肢,痉者,四肢强而不和。脾主黄色,疸者,身目黄而土虚。白术补脾,则痉疸可治也。止汗者,土能胜湿也。除热者,除脾土之虚热也。消食者,助脾土之转运也。作煎饵者,言白术多脂,又治脾土之燥,作煎则味甘温而质滋润,土气和平矣。故久服则轻身延年不饥。
愚按∶太阴主湿土而属脾,为阴中之至阴,喜燥恶湿,喜温恶寒。然土有湿气,始能灌溉四旁,如地得雨露,始能发生万物。若过于炎燥,则止而不行,为便难脾约之证。白术作煎饵,则燥而能润,温而能和,此先圣教人之苦心,学人所当体会者也。
现代药理
白术主要具有调节免疫,调节胃肠功能和胃肠运动,肝保护、脑保护、肾保护,抗衰老及抗肿瘤等作用。其中,白术有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的作用,白术及白术多糖均能增加大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含量、NBT阳性率和血清溶菌酶含量,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促进外周血、脾脏T/B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白术水煎液能促进大鼠腹部手术后的免疫功能,对化疗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化疗荷瘤鼠脾细胞对T细胞丝裂原ConA诱导的转化能力,明显提高化疗荷瘤鼠白细胞介素-2的分泌水平。
时间: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