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8日电 今年以来,湖南省泸溪县坚持强基导向,抓基层强基础,创新推行“村安例会”——村社区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和解决辖区内平安建设、维护安全稳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将其作为“政法月例会”在基层的延伸和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之路。
创新之源:源于民需,应时而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农村地区面临的矛盾纠纷逐渐增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迫切期待解决,传统治理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急需一种更贴近民众、更及时高效、更方便灵活的治理机制。在此背景下,“村安例会”应运而生。
在泸溪县达岚镇都用村,“有事就找村委会”饱含温情、深入人心。这个小村落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子女和父母在外照料不到,无论日常琐事还是紧急需求,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向村委会发出求助信号,村委会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第一依托和最亲近的人。“日常缴个电费话费、维修水龙头、更换个灯泡等等,只要一个电话,我们都会及时赶去。”该村主任如是说。
村里一位年迈的老人收割完油菜籽已近傍晚,无力独自搬运,他便打通村辅警电话求援,村辅警获悉后开车火速前往,将沉甸甸的油菜籽一袋袋上车送回,又一袋袋下车归仓。当他累得满头大汗,正想洗一把脸休息时,又接到了义务“巡逻”电话,笑呵呵地开车消失在幕色之中。
一个个真实的画面,是该县推行“村安例会”机制促进乡村治理和社会服务的生动实践和体现,它不仅切合了基层的实际需要,而且有效推进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
治理之效: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村安例会”为平台,着力化解矛盾纠纷,提升源头治理效能,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以“一村一小安”,促进“全县大平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走进泸溪县浦市镇五果溜村,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映入眼帘。这得益于“村安例会”在矛盾调解上的显著成效。前年,村内掀起了一场波澜,起因是一对年迈双亲的赡养问题遭遇困境,两个成年子女间推诿赡养之责引发了广泛热议。此时,“村安例会”发挥了其独特的平台作用,邀请涉事的家庭成员参加村安例会,与会人员细致入微地解析了赡养老人的法律义务,注重亲情、责任与感恩的交流引导,两位子女的心结渐渐解开,自愿签订了赡养父母的协议,圆满地解决了这起纠纷。
此次,通过“村安例会”成功调解该家庭纠纷,不仅及时有效地遏制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还为村里提供了一个“以情促理解,以理促谅解、以法促和解”之法调解家庭纷争的经典案例。
自2024年初推行“村安例会”制度以来,泸溪各村(社区)调解矛盾纠纷共计704起,其中成功化解695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8.72%,与去年同比,调解成功率提升2.3个百分点,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固本之基:群策群力,共创平安
古语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村安例会”顺应百姓呼声,汇聚基层力量,激发了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守护一方平安,共享太平盛世。
在潭溪镇大陂流村,以“村安例会”为抓手,推进开展防溺水、防性侵和反对校园暴力等一系列法治与安全教育活动,增强了孩子们的法律意识,杜绝了溺水、性侵和校园暴力等现象的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在洗溪镇洞底坪村“村安例会”上,明确由村支书负责探望即将刑满释放的村民王某,做好其回归社会的前期思想疏导和心灵慰藉,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重新做人。王某重获自由后,积极投身社会,外出务工期间主动与村里保持联系,接受帮教。此举,生动诠释了延伸“村安例会”触角推进社会治理的独特魅力。
在武溪镇朝阳社区,一位网格员巡查时发现一处人行道旁建筑外墙剥落的险情,即时向居委会反馈上报。居委会获悉后,一方面迅速协同有关单位设置警戒区域,确保行人安全;另一方面通过召开“村安例会”组织大楼的住户一起协商研究解决办法,商定共同出资修复,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今年以来,朝阳社区推行“村安例会”制度,社区治理更加规范有序、社会管理更加民主高效、群众生活更加安居乐业。
泸溪县“村安例会”的生动实践,为推进乡村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它注重源头防范和治理,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在基层党组织的引导下,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村民的自治潜能,增强了乡村治理的效能,筑起了一幅幅生机勃勃、民富业兴、平安和谐的和美乡村画卷。
(来源:中国网 作者:邓君圣 李华 徐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