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南方高温迅速发展由于前期降水较多
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等地进入以湿热为主的“蒸煮模式”
湿热天气下人们的体感温度更高不仅对健康构成威胁还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那么如何做好高温防护、健康度夏?针对湿热天气有何防御措施?
在饮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炎炎夏日,在陕西延安美源山水游乐谷水上乐园,家长带着孩子游泳戏水。图/文王春雷
热浪来袭 谨防“高温病”
小暑节气已至,这意味着进入一年中气温最高且闷热潮湿阶段。此时,一些高温病会“乘虚而入”。
“中暑是渐进的。”北京市海淀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董叶子说,中暑大致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症中暑三类,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先兆中暑患者的临床反应主要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耳鸣、眼花、头晕、恶心、口渴、无力、四肢发麻、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低烧等症状。若已出现这些症状却未及时处理,则会发展成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苍白、出汗量增多、血压下降、直立性头晕等。而重度中暑患者的临床反应分类更细,热痉挛表现为活动中或结束后发生短暂性、间歇性肌肉痉挛;热衰竭表现为大汗淋漓、头痛、极度口渴、恶心呕吐,体温高、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而最为严重的热射病症状表现为高热、昏迷等意识障碍、多器官系统损伤。
除中暑外,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提到,敏感人群、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户外工作者等三类重点人群,也要警惕其他健康问题“亮红灯”。
6月9日以来,河北省衡水市遭遇今年首轮持续高温天气。图为国网衡水供电公司业务人员检查维护供电线路 图/郭杰文/高春雪
高温高湿天气,人体为维持体温的稳定会大量出汗,引起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大量水分流失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能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脏功能障碍。董叶子提醒,儿童尽量在早晚时分的阴凉处进行户外活动,孕妇和老年人尽量待在凉爽的室内,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并保持室内通风;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要多次、适量饮水;户外工作者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预防职业性中暑。
暴雨转高温天气 要防蚊虫叮咬和食物中毒
暴雨过后,高温天气下食物容易快速发生霉变或腐败,同时野生蘑菇增长迅速,因此要防范食物中毒。
食用食物前,首先要观察食物是否霉变,不要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发霉、腐败、变质的食物。要将食物煮熟煮透,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此外,不要随意采食野菜和野生蘑菇。
如果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暴雨转高温天气,受灾地区蛇、鼠等动物发生迁徙,应尽量少去蛇、鼠出没的地带,如草丛、灌木和树林等。如果不慎被毒蛇咬伤,应尽快就医。
随着温湿度升高,蚊虫也日渐活跃,穿着短袖、短裤,皮肤暴露在外,就容易被“叮”上。除了叮咬处的红肿、瘙痒、疼痛之外,部分叮咬物也可能传播虫媒性疾病。
因生产或救灾需要必须进行野外活动时,应穿上长裤和套靴,并涂抹蚊虫驱避剂,避免皮肤裸露在外面。日常可以通过使用纱窗、蚊帐、灭蚊设备、杀虫剂等进行个人防护,也需对环境中的家具、纺织品及宠物进行灭虫处理。比如臭虫可能寄生于床缝、墙缝和家具缝隙中,跳蚤可能寄生于纺织品缝隙。喷洒杀虫剂有助于杀灭家具中的寄生物,70℃以上热水浸泡可有效烫杀纺织品中的寄生虫和虫卵。
如果经常被“叮”上,也可在暴露部位的无破损处皮肤或者反复被叮咬的部位涂抹含有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等驱避成分的驱蚊剂,含避蚊胺10%的外用产品可安全用于2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皮肤,可以有效预防蚊虫叮咬。
高温高湿,胃口不佳?这份饮食指南请查收
盛夏来临,高温高湿天气愈加频繁。暑热之下,人易疲乏,有时连吃饭都觉得“没胃口”。那么,夏天饮食怎样安排才能既保健又消暑呢?
饮食宜清淡。夏季天气炎热,人容易没精神,胃口变差,这种现象叫“苦夏”。“在高温环境下,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以及胃肠道处于相对缺血的状态,消化腺功能减退,唾液、胃液、胆汁、肠液等消化液分泌减少。”中国气象局医院中医科医生李媛介绍,中枢神经系统也会对食欲产生影响。当体温升高时,神经传导将高温刺激传给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又对摄食中枢产生抑制性影响,从而进食量减少。
因此,夏季饮食宜清淡。“夏季可选择粥、面条、汤等易消化的食物作为主食,能有效缓解胃肠的不适感,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高温环境。”李媛说。
但为了保证清淡饮食,有人又陷入“只喝粥吃菜,不吃肉”的误区。“这种做法并不正确。”李媛说,清淡饮食指的是在炒菜时少放油盐,并不是“不吃肉”,如果一点肉都不吃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可选择瘦肉、鱼类和奶类等,保证营养均衡。
喝水有讲究。随着气温升高,人体出汗量明显增多,需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体内新陈代谢的平衡。因此,科学饮水成为夏季重要的“养生课”。
饮水要适量,喝多喝少都不行。日常饮水量可根据年龄、气温、劳动或运动、出汗量等进行适量增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适宜的水摄入量为1700毫升;女性每天适宜的水摄入量为1500毫升。
“夏季人们出汗较多,可根据日常身体活动情况、所处环境,适当增加水的摄入量。”李媛介绍,切记猛灌或过度贪食冰水、冰饮料等,这样易损伤脾胃,造成积食、腹痛、腹泻。
及时科学补充维生素。在夏季,由于身体代谢加速、出汗导致营养流失,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合理搭配食用蔬菜和水果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有效途径。蔬菜富含维生素K、叶酸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保护心血管、骨骼和维护消化系统健康。柑橘类、浆果类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抗氧化物质和钾等矿物质,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能清热解暑。“水果虽好但不能替代正餐。”李媛提醒,水果中水分占比较高,糖类占比也高,不宜过多食用。
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食物易腐败变质。摄入腐败变质或被致病菌污染的食物易引发食源性疾病。因此,夏天要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作者:林禹彤 蒋芷晴
部分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湖南日报
编辑:杨奥清 刷克 刘倩 丁继武 李悦
审核:段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