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生于晚唐天复三年(903年),卒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生命横贯五代时期。
欧阳修生于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卒于熙宁五年(1072年)。他们二人相差百来岁,并无交集,但欧阳修对冯延已的词深爱不已。
清朝人刘熙载在《艺概》里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欧阳修)得其深”。
这话评价的一针见血,欧阳修早期词作中多见冯延巳词风,显然受其影响至深。
冯延巳写了很多知名的词,其中有一首词叫《鹊踏枝. 庭院深深深几许》。常被人误以为是欧阳修之作。
这首词写得精彩唯美,其中名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被王国维誉为“有我之境也”(《人间词话》)。
可大部分诗词集都视这首词为欧阳修之作,连《宋词三百首》都将其列在欧阳修名下,词牌为《蝶恋花》。
欧阳修是冯延巳的粉丝,喜欢并模仿过冯延巳写作。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鹊踏枝》亦称《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亦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等,正体双调六十字,上下阙各五句,四仄韵。
此词为闺怨词,但与常见的怨词题材诗词作品不同,作者将“怨”的情绪藏得深晦,留下无尽的空间让读者自己体会。
开篇“庭院深深深几许”句一字三叠,让“深”不见底。就是这“深”字用得极妙,让人感动,这“深”不仅是物理之深,还是精神之深。
连用三“深”字更妙,历代文人对开篇的朴素发问,赞不绝口,显然是三“深”能打动人。
“几许”,多少。似问非问,需答勿答,在问与答之间,显示出作者驾驭文字的非凡能力。
一个“深几许”的不确定句式,让这首词开篇就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让此词一举成名。
“扬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是为了加深这种感觉,“堆烟”一词用得好,让杨柳以雾相隔,解释了“帘幕无重数”的意象,为下一句做铺垫。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下半阙写景“玉勒雕鞍”指富贵人勒马;“雕鞍”,精致华美的马鞍。
“游治处”,寻欢作乐的歌舞妓院;“章台路”,原为汉代长安街名,唐时这里妓馆林立,后被隐喻为声色场所。
下阕一改上阕的情调,借景说情:“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处”。
“雨横风狂”,又急猛的风雨;“门掩黄昏”,句式倒装,黄昏时节掩上门扉,农历三月已是暮春,谁也设有办法将春天留住。
此时此刻,女主人只好悄声自问,但文字写出来却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乱红”,散落的花瓣;“秋千”,以其荡来荡去的特性,在诗词中常常与年轻女子的心态绑在一起。
李商隐诗:“十五泣春凤,背面秋千下。”韦庄诗:“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千秋。”后世词人也多用这一意象。
作者此时引入秋千,将其文化意象放在从属地位,让纷乱的落英被风吹过秋千,将女主人纷杂又渴望的心态展露无遗。
作者用足了与青春女子紧密相关的意象,让其情感有三分悲凉,三分伤感,三分怨恨,一分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