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长沙头条#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
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
十二经络气血流注顺序与时间的关系为: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午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酉时肾,戊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经络气血流注规律,有助于更好的养生与保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汤清平主任医师继续给大家详细解读经络奥秘之“长安十二时辰”-子丑篇。
一、子时:23:00-1:00 胆经当值: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此时胆经气血最为活跃。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胆经不畅有如下表现:
1.关节屈伸不利:胆经遍布身体重要的关节,胆经气血瘀滞会导致颈部、肩部、髋部等大关节出现酸乏、无力的症状。
2.两肋闷痛:由于肝胆同源,胆经瘀阻会影响到肝经,可能导致肝气不疏,引发两肋闷胀、口苦咽干等症状。
3.免疫力降低:胆经气机生发为午夜,此时一阳生。胆经气血问题会影响阳气的生发,长期下来会影响人体正气,造成免疫力低下。
4.烦躁、失眠等症状:胆经气血问题还会影响清阳之气对头的濡养,导致上火、头晕等症状,进而可能引发烦躁、失眠等问题。
5.包括偏头痛、胸口胀、易失眠、食欲不振、血压异常、右上腹疼痛、寒热往来、异常出汗、下肢麻木、口干以及胆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养生指导:
1.保证充足的睡眠:子时(23:00-01:00)是胆经当令的时段,此时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使胆经得以修养和恢复。人在子时前入睡,有助于胆完成代谢,保持胆汁的清澈,从而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2.合理饮食:建议摄入一些对胆经有益的食物,如花生、芝麻、核桃仁、葡萄、香蕉、番茄、莲藕、韭菜、木耳、螃蟹、鸡肉、牛肉、海带等。这些食物有助于疏通胆经,提供必要的营养。
3.敲胆经:每天敲打胆经五分钟,可以促进气血生发,有助于缓解胆经不畅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发怒时、晚上十一点以后以及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情况下不宜操作。
二、丑时:1:00-3:00 肝经当值: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此时肝经气血旺盛。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同时肝也是人体解毒器官。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血液不能正常进入肝脏进行代谢,毒素就会累积体内,导致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气机不畅,脸色晦暗长斑。
肝经不畅有如下表现:
1.睡眠问题:如睡眠浅、容易惊醒、长期性失眠,以及多梦或噩梦。
2.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有肚子胀气、经常打嗝放屁、口干口苦(容易口腔溃疡)、腹胀腹痛、大便溏薄、食欲下降,以及恶心或呕吐等。
3.头面部及眼睛症状:面红耳赤、视物不清、眼睛红肿发痒、视力下降、耳鸣、头痛头胀、头晕、眼干眼涩,以及赤目等。
4.情志与全身症状:神疲乏力、四肢不利、腰膝酸软、白天嗜睡、精神衰弱,或表现出胸闷气短、两胁胀痛、心情抑郁、经常叹气,男性可能出现阴囊潮湿疼痛,而女性可能经历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养生指导:
1.合理饮食: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和硒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谷类食物,同时减少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肝脏健康。
2.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舒缓情绪,消除疲劳,有助于疏通肝经。
3.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尤其是晚上最好在十二点之前入睡,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完成新陈代谢,排毒养颜。
4.调节情绪:注意情绪的调节,学会释放压力。
三、胆经与肝经的关系
胆经与肝经互为表里经,有着相互络属关系。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密切相关的脏腑,有着“肝胆相照”的说法。肝和胆在解剖结构上邻近,生理功能上相互依存,病理上也相互影响。
肝主疏泄功能失常会影响胆汁的生成或排泄,可能导致胆汁瘀积、黄疸、结石等病症。若胆囊功能异常,也会影响食物的运化。
四、干预方法
肝经胆经气血不畅,可以通过针刺、艾灸、手指点穴、中药内服、穴位敷贴、耳穴压豆等多种中医手段进行调理。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在中医中药治疗肝胆经失调所致抑郁、焦虑、失眠、耳鸣等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 唐曦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