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慧骐|百字记友之二(五则)

  薛亦然兄,苏州文联创研部主任,我眼里的“苏州通”——苏州的小巷,苏州的桥,苏州的茶,苏州大大小小的园林,古往今来的艺术家,苏州的美食、名厨……他全写过,不是一两篇文章,是一本本的书。好些书是出版社的常印书,你要了解苏州、进入苏州得读亦然君的书。他给我们讲苏州,我们一众都听得很虔诚,真的能学到东西。

王慧骐|百字记友之二(五则)

  他出生在盐城东台,学校毕业后随一个他爱的姑娘,去往苏州做女婿了,结果为苏州这座城市做了好多好多的事。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也都做不过他。他极聪明,有大智慧,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办《东方明星》杂志,请他给我开专栏,每个月里收到他稿子的那一天我都会很开心,在家里的饭桌上我念他的文章,念着念着我会笑起来,那是一种会心的笑,欣赏之至的笑。我会因为他的文章而多喝一杯酒。

  从1988年在苏州相识,我们一直玩到今天。他是我进入苏州的桥头堡,苏州有很多朋友都是通过他认识的,有的也都成为了玩得很久的朋友。

  他写关于我的文字,肯定我,我当然是高兴的;但我知道这里面的肯定,有很大成份是肯定我们之间兄弟般的友情,肯定我们俩的脚一直能克服种种困难走到今天。

  二

  林海小我四岁,少时经历颇有颠沛——在南京出生,后随父去往青海,复转至泰州读中学,读罢,唱着好儿男志在四方的热血歌去了新疆支边;干过不少农活后1978年考入新疆大学,读维吾尔族语;毕业后分配在新疆农业厅工作,随后又至区科技报做过记者编辑;再后因照顾老母而调回扬州。在宣传部工作三十余年而至退休。

王慧骐|百字记友之二(五则)

  他的血管里一直留着属于诗歌的血,做诗人在他这儿是早晚的事。今年春节我回扬看望姐妹,得以与他长聊过一次。交流没有任何障碍,对好多人和事我们都能想到一块去。这两年他因女儿在英伦,有较多时间会在万里之外的月光下独自写诗。我感觉到他正处于一种创作上的高峰期,齐邦媛先生过世,诗翁叶橹九十寿诞,等等,他都是在当日便有诗行问世。他最近发我的一组几经修改的《童年叙事曲》,有三十二首,一千多行,截取童年(含少年)时代他生活过的城市他记忆中最深印象的片段(或事件)作为切入口,进行深度发掘,童年的视觉与当下的认知交叉糅合,将自己内心曾经的激荡,在半个多世纪后还能较为准确地传递出来,让经历过同时代的同龄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共情。他的这一组诗不光是表现角度的独特和别具一格,其意义更在于他所披露的一个少年的心路历程,实际是浓缩了一个时代,那个我们都曾经历过的特定时代,它的风雨雷电尽在其血肉丰满的描述之中。于是,一个正直、善良、热诚、更多的隐忍或会留在最后爆发的诗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

  远在昆明的张稼文君仅得一面之缘。那还是1988年(或晚一年)的冬天,我去北京出差,看望彼时刚由武汉大学毕业后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开始打拼的青年诗人洪烛。是在洪烛的办公室见到张稼文的,他们俩差不多的年纪。稼文就读于云南大学,当时也刚毕业不久,分配在昆明日报社做编辑。稼文是一个农民的孩子,话不多,极纯朴。这以后他时常给我寄报纸,他编辑的版面叫“万家灯火”。我也常给他写稿,他很客气,叫我王老师。其实他当时已发表了不少凸显其才华和富有云南地域特点的散文诗,耿林莽等一些散文诗家在稍后不久的九十年代初已逐步注意到稼文的作品,并多人多次为他写评论的文字。

王慧骐|百字记友之二(五则)

他是很优秀的诗人,也是个好编辑,对工作十分投入——他主持“万家灯火”的几年里,印象中国内有不少名家为他写稿。对编务他也做得很认真,每一次用了你的稿子,一定给你寄份样报,而且会在版面上方的空白处写几句问候语。去年秋天我搬家,整理旧物,发现已然发黄的一摞发有我文章的《昆明日报》上大都留有他的笔迹。后来这些年稼文做报社的领导了,但他总还记着我这个老作者,让一茬茬的副刊编辑约我写稿子。不久前他发微信我,说明年春天他也要退休了。我不由一惊,留在我脑子里的他,分明还是个怯生生的小伙子呢。

  四

  总在1988年前后我与何万敏兄便有了文字往来。他当时在四川凉山一个叫美姑县的影剧院做美工,因为热爱电影,而写了不少影评,给我当时任职的《风流一代》杂志投稿。他的字写得特别好,我喜欢读他的稿件;他对电影的分析、评价有自己独到的眼光,这样的稿件因此常被采用。我后来办另一本刊物,他依旧用最好的文章支持我。这样的交往大约持续有十多年。再后来,我因工作调动而联系渐疏。有意思的是二十年后君复至——我们在东北的一本刊物上同发文章而碰了面。这个刊物的主编很热心,把我的微信名片给了万敏。两人都很激动,通过一长串语音讲了这些年各自走过的人生路。我眼中的这个小伙子没有愧对岁月,学业上精进努力,写了多部关于大凉山前世今生的大部头,被称为是引世人深入凉山的一张“活地图”;还博览群书,写了大量涉猎多学科多门类的书论、书评;从四川美院毕业后不久,即被其故乡《凉山日报》召至旗下,由编辑、记者而至报社副总编辑。去年四月他受邀参加中国报纸副刊协会组织的在江苏多地举行的研讨采风活动,令一对三十多年的神交终得一见。我们在金陵把酒话旧,感慨命运待我们不薄。

王慧骐|百字记友之二(五则)

  不久前他得我小书,第一时间发表了不无真知灼见的读评文章,令我不胜感动。他多次在信中邀我去凉山走走,不知今生能否如愿。

  五

  安武林,一个未曾谋面的朋友,一个爱孩子也爱花朵的朋友。说他爱孩子,是因为他为孩子们写过、出版过好多本童话童诗,有些还被翻译家做了翻译,向国外输出。我从他发的朋友圈里看到,最新输出的这本书叫《数星星的孩子》,由青岛出版社出版,输出国为英国。说他爱花朵,是他在北京的家里院子里种了各种各样的花,他常常拍了千姿百态的花,发九宫格。他很快乐地为他栽种的花移苗或换土,除去周边的杂草,捡拾一些影响美观的石子。他与花朵们交谈,在花丛里寻找写作的灵感。

王慧骐|百字记友之二(五则)

  我没有很完整地读过他的作品,从他最近拍的一首收在书里的诗来看,其诗作富有清新、浅显和善抓画面的特点。在这首题为《夏天》的小诗里,他写道:“在夏天/蝉像孩子们一样聪明/孩子们把衣服丢在河岸边/享受河水的清凉/蝉把衣服挂在花朵衣钩上/享受树叶的荫凉/河里飘荡着孩子的笑声/树上飘荡着蝉儿们的歌声”。

  安武林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在孩子们中间很有影响,他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少年宫、图书馆给孩子们做讲座或为自己的书给孩子们签名。他一定是性格很开朗的人,我发现他很乐意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生活的内容——有时见他在外地的宾馆里,摊了一桌子的书,都晚上10点多了,他还在灯下伏案签一本本的书。通过微信,我很冒昧地问过他的简历,知悉他是山西夏县人,22岁那年被山东大学中文系免试破格录取,毕业后分配至陕西汽车制造总厂做秘书。后因写出过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而被北京出版集团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定居北京已有了些年头。现为一家少儿出版社的策划总监。

  他是从北京的朋友那里得到过我的书,而对我有了些了解,继而又在一个文友群里与我有了交流与互动。平日里,他还喜欢收藏旧书,有好几次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书刊上看到我的一些习作,而后郑重其事地拍了照发给我,并表示要把收来的书刊寄给我。他的这份热忱深深打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