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林则徐厉害,他的女儿更是不同凡响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旧鼎盛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林则徐是清朝末年杰出的爱国大臣,他积极参与硝烟禁烟运动,坚决维护了人民的权益。尽管在后来遭受了清政府与英国势力的打压,仍然为国家作出了卓越贡献。

今天我们要聚焦的是林则徐及其女儿的故事。

林则徐的女儿为何能够让祠堂香火依旧鼎盛?

林则徐生于1785年,正值嘉庆年间。嘉庆朝代正处于清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刻。在嘉庆之前,康乾时代是清朝的鼎盛时期,而嘉庆朝面临了康乾时代遗留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时局正发生深刻的变革。

嘉庆朝继位之时,政治腐败和贪污现象愈发严重。官员们陷入贪腐的泥淖,官员任命制度的滞后也使得政府难以有效治理。

林则徐厉害,他的女儿更是不同凡响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旧鼎盛

在反腐工作告一段落后,嘉庆皇帝着手禁烟。面对政治腐败问题,嘉庆皇帝坚决主张禁止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扰乱行为保持高度警惕。他两次颁布禁烟令,命令停止对鸦片的征税,并且严禁鸦片输入。明文规定除了禁止鸦片输入外,还明令禁止种植。

嘉庆皇帝敏锐地察觉到洋鬼子的阴谋心机,明智地以坚决的态度予以拒绝。他再次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和开辟通商口岸的要求。

实际上,禁烟在清朝早有先例,雍正七年,雍正皇帝因鸦片涌入中国而颁布了第一项禁烟法令,开启了清朝禁烟的序幕。尽管颁布了禁令,但是鸦片贸易却一直屡禁不止。

随着鸦片走私的不断猖獗,清朝不仅有大量臣民沦为瘾君子,还导致大量白银外流。到了道光十八年,仅广东一省每年因鸦片外流的白银就高达三千万两。

问题逐渐加剧,使得道光皇帝的忧虑更加沉重。在这种情况下,他毅然决定,必须采取措施绝对杜绝鸦片问题。而正是在这个紧要时刻,林则徐应运而生,完成了虎门销烟的壮举。

林则徐厉害,他的女儿更是不同凡响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旧鼎盛

为了应对不测之事,道光皇帝决定派遣一位深得自己信任、为官清正、办事干练的官员专门负责禁烟事务。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的进士,后来担任了翰林编修、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务。

这位官员完全符合道光皇帝对禁烟官员的预期。因此,道光皇帝命令林则徐前来北京商议禁烟事宜。林则徐因此被委任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负责禁烟工作。

林则徐的禁烟行动远非简单的收缴行为。他深知要想从根本上消除鸦片问题,不仅要从清国的毒贩和吸食者入手,还要牵制国外的供货商。因此,他特意整顿水师,要求对可能存在走私通道进行严防死守,并开始收缴洋人手中的烟土。

外商们看到林则徐的决心,纷纷表示愿意上缴鸦片。尽管口号响亮,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形式主义,过场式地交出极少量的鸦片。林则徐大感愤怒。

林则徐趁势向外商发出了交出鸦片的最后通牒:如果不交出鸦片,明天10点我就先杀两个人立威。他不仅如此,还封锁了外商聚居地——广州十三洋行,并切断了他们的饭食。接着,英国商人交出了20,280箱鸦片。

林则徐厉害,他的女儿更是不同凡响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旧鼎盛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外商的活动,林则徐十分仔细地观察他们,专门收集洋人的小传单、各种书籍等信息,还查阅相关档案,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后开始采取行动。

为了销毁烟土,林则徐选择了距离广州城约一百多里的虎门。他命令人们在虎门滩的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设有一个涵洞,通向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用于注水。

销烟的民夫们首先将池子灌满水,然后将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将鸦片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浸透后,他们再将一担担生石灰倒入池子。

不一会儿,池子里犹如开锅一般,黑色的鸦片在池中翻滚,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中升腾,弥漫在整个虎门滩上。

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往大海的涵洞被打开,销毁的鸦片被澎湃的海水冲走。

两万多箱鸦片,竟需23天方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大提升了中国人民的士气,也彻底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林则徐因此受到许多围观老百姓的欢呼和叫好,他坦然无私的行为深深赢得了人们的敬佩。作为中国近代开启眼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远见和气概让人为之折服,对其后人的情况也常引起人们的好奇。

林则徐厉害,他的女儿更是不同凡响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旧鼎盛

林则徐一生对发妻始终如一,未娶其他妾室,所有子女均出自发妻之手。他虽是铁血之人,却并非莽撞之辈,生活中热爱追求美好。

在担任云贵总督期间,有一年中秋,一家人共饮赏月于园中。林则徐无意中提到,虽然风景美好,但缺少几盏宫灯和兰花。这番无心之言却引起了关注。几天后,园中竟然挂起了宫灯,兰花盛开。

虽然林则徐感到高兴,但妻子郑淑卿却颇感不安。她直言不讳地告诉丈夫,这些花灯虽美,却是别人投其所好,纯粹因为你身居高位。这样下去,你可能会陷入别人的算计而不自知。

这番警示让林则徐深感觉醒,于是他立即命人撤去宫灯和兰花。

此后,林则徐深刻铭记夫人的劝告,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同时,他崇尚节俭,将更多精力用于了解和解决民间疾苦,因而深得百姓爱戴。

林则徐和郑淑卿共育八个子女,其中真正成年出嫁的女儿有三人,分别是长女林尘谭、三女林普晴、四女郑林氏。长女林尘谭由林则徐安排嫁给当时还只是穷学生的刘齐衔。当时的林则徐已是政坛上备受瞩目的实干型官员,他看中了刘齐衔的勤奋好学,坚持让长女嫁往刘家。

三年后,刘齐衔成功考中举人,紧接着的一年,他更是一鼓作气考中了进士。此后,刘齐衔多次在地方为官,调任多地,屡次担任要职。

尽管刘齐衔出身贫寒,但他拥有出色的商业头脑。他利用自己的俸禄投身商业,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当地的巨富。

林则徐厉害,他的女儿更是不同凡响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旧鼎盛

林则徐的三女儿,林普晴,可谓林家子女中最为传奇的一位。18岁时,她的哥哥林汝舟向父亲建议将林普晴嫁给当时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小官员的沈葆桢。

林则徐仍旧发挥了他独到的识人能力,像当年为长女物色夫婿一样,答应了这门亲事。随后,沈葆桢与林普晴成婚,沈葆桢在之后高中进士,进入翰林院,后来更是担任了朝廷的重要职务。

至于四女郑林氏,史书未详记她的名字,只提到她的丈夫郑葆中。郑葆中一生只是一名秀才,未曾出仕。林则徐并未知情,四女儿婚姻完全由她自己主宰,但林则徐在婚后得知此事后,只能接受了女儿的选择。

林则徐的三女儿林普晴成为其中最为知名的一位。林则徐的言传身教对林普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林则徐曾对林普晴的文字感到惊奇,赞扬她有着男儿气概,预言她必定能够孝顺家庭,忠诚国家。

果然如此,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时,林普晴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辛勤努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林普晴从小接受了纯正的家庭教育,她是一个贤淑端庄、知书达礼、见识渊博的女子。父亲林则徐也认为她非同寻常,倾心培养。每当林则徐上朝回来,林普晴都会细心聆听父亲在决策军国大事方面的见解,受益匪浅。

婚后,她全心辅佐丈夫读书理事,两人相敬如宾。然而,在沈葆桢担任九江知府后不久,国家陷入了战乱。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席卷整个江西,沈葆桢正忙于各属县的募兵筹饷,只留下林普晴坐镇上饶。突然,大批太平军蜂拥而至,试图攻占上饶城。

林则徐厉害,他的女儿更是不同凡响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旧鼎盛

太平军的猛攻让上饶城内的老百姓们备感惶恐,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官员纷纷收拾行装,准备逃离。城内的将士软弱无力,城池孤立,整个局势一片混乱。

有人劝告林普晴早日逃难,然后再设法与丈夫会合。然而,林普晴并不愿苟且偷生,她决心留在城中,完成守城的使命。她告诉部下,若太平军攻入上饶,她将以自己的生命捍卫城池。

幸好在平时受到父亲和丈夫的熏陶,林普晴对于用兵之道也略有了解。她找到城中守军的头领,商议制定守城之策,并毫不犹豫地打开府库,拿出所有的存粮来激励军队。守军在城墙上英勇奋战,而林普晴则亲自率领城中妇女们做饭,送上城墙,军中将士深为沈夫人的义举所感动,纷纷誓死保卫城池。

然而,情势依然严峻。林普晴意识到,上饶城内的守军数量有限。她决定寻求离上饶不远的玉山镇总兵饶廷选的帮助。饶廷选曾是林则徐的旧部,如今只有请他出兵相援,才有可能解救上饶的危局。

然而,玉山镇同样战事频仍,饶总兵是否肯冒险相救呢?为了感动饶廷选,林普晴毅然啮破中指,用鲜血书写了一封求援信。

林则徐厉害,他的女儿更是不同凡响的人物,至今祠堂香火依旧鼎盛

援军的到来需要时间,而林普晴面临如何守住两天的困境。鉴于太平军擅长使用滚地龙(即挖掘地道)的战术攻城,林普晴灵机一动,立即下令守城的将士沿城墙内侧紧急挖掘一道濠沟,深八尺、宽五尺。这样一来,一旦敌军从地下攻城,必然会掉入濠沟,行迹暴露无遗。

在林普晴巧妙的战术指挥下,上饶军民成功挺过了两天的困境,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此同时,饶廷选派出的援军与沈葆帧率领的兵马齐聚,加上城内的部队,形成了三路合围之势。他们英勇血战七天七夜,最终成功解救了上饶。

林普晴的英勇事迹广为传颂,被誉为巾帼英雄。随后,因为长时间的奔波和劳累,林普晴的身体渐渐垮了下来。在1873年,林普晴因病辞世,享年五十二岁。得知这个噩耗后,沈葆桢痛不欲生。

清朝名臣左宗棠亲自为她送来挽联,称赞她的高尚品德,认为她“忠于家,忠于国,一生光荣”。朝廷和百姓为了表达对她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共同为她修建了祠堂。她的英勇事迹至今传颂不衰,她的祠堂香火依旧鼎盛。

总结:从林普晴的出生到最终的早逝,她的事迹展现出一位传奇女性的形象,深刻影响着周围的百姓和晚清时期的女性们,犹如一盏灯塔,照亮着前行的道路。

她并未因高贵的身世而骄傲自满,勇敢面对困难,毅然挺身而出,英勇指挥平息了乱局,最终取得了丰功伟绩。这位巾帼英雄的精神值得今日我们永远铭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