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民大学吴晓求: 到银行取钱被问用途 严重侵犯了人民的隐私权 !

这年头,存个钱取个款,还要经受一番"拷问",银行和客户尴尬得很。

这不,又有教授出来喊话,说银行动不动就盘问,属实有点多管闲事。动动手指头就把钱划来划去的时代,有事没事非要当面对质,搁谁谁不膈应?存取自己的血汗钱,用在哪儿,花多少,要你们管吗?非得追根究底,问个水落石出。这一出出的,搁相亲现场也不过如此。钱是我挣的,用途是我的隐私,存取自由天经地义。银行这管天管地的作风,到底几个意思?

人民大学吴晓求: 到银行取钱被问用途 严重侵犯了人民的隐私权 !

一提到隐私,现如今无人不晓,无人不赞美其重要性。

《人权普遍宣言》都把隐私权视为个人基本权利,那位管着闲事的银行先生,可知"隐私"二字的厉害?存个钱取个款,本就是与银行君一场再普通不过的金钱交易。我把钱交给你,相信你会保管好,需要了再取出来用,就这么回事。

人民大学吴晓求: 到银行取钱被问用途 严重侵犯了人民的隐私权 !

哪知道银行偏要搞点花样,非得盘根问底,问取款是要干啥、花哪去、干点啥,跟查户口似的,问得比公安同志还起劲。这年头谁还不知道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堂堂金融机构,不去好好学习如何不泄露客户信息,净瞎操心这些有的没的,这么闲的吗?

存个钱,还得被人问长问短,取个款,得经受一番审问,这流程过于复杂、多此一举,搞得客户疲于应付。

想想那些平时工作忙得停不下来的上班族,好不容易能挤出十几分钟来银行办点事儿,偏偏碰上个聒噪的大妈,口若悬河,问东问西,恨不能把你祖宗八代都给扒拉一遍。面对银行小姐姐一连串的盘问,脑壳都大了。取个几百上千块的现金,至于这么兴师动众吗?更别提那些大额取款的土豪客户了。

人民大学吴晓求: 到银行取钱被问用途 严重侵犯了人民的隐私权 !

一出手就是几十万,这回好,银行姐姐可来劲了,劈头盖脸一顿海问,问得客户抓耳挠腮、无言以对,连个钱都不想取了。这效率,这体验,像话吗?要问就问点正事儿,别净揪着客户的隐私不放。

有人可能会说,银行询问取款用途是为了防范风险、打击不法行为,要求也不过分,无可厚非。

客户如实回答,有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但这样的说法未免太过理想化,和现实有点脱节。首先,客户动用自己的钱,无论金额大小,无论用在哪儿,都是个人的自由,不需要向任何人申报。这是基本的财产处置权,不应受到外人的干涉和质疑。银行的职责是为客户的资金安全保驾护航,而不是对其资金用途横加置喙、说三道四。

人民大学吴晓求: 到银行取钱被问用途 严重侵犯了人民的隐私权 !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出于风险管控的需要盘问,那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循循善诱。再说,并不是所有的取款都应当受到怀疑,更不必劳师动众地盘根问底。银行要善于抓大放小,对小额资金给予便利,而非搞一刀切。

再者,吴晓求教授说得好,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动辄过问用途,存在滥用职权、侵犯隐私的嫌疑。

以防范风险之名,行刺探隐私之实,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当前,金融业务越来越便捷,去银行办事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客户往往只求快捷方便,谁愿意在柜台前被"询问"半天?再加上网上转账、手机银行等多种渠道的兴起,客户自主取款的机会还会更多。对过问用途这件事,银行是时候学会放权了。

人民大学吴晓求: 到银行取钱被问用途 严重侵犯了人民的隐私权 !

风险管理可以全流程跟进,但不是事无巨细地盯着不放。特别是对那些资金来源合法、无不良记录的老客户,适度给予一些"特权",简化手续,少些烦扰,让存取款回归本来的便捷,岂不美哉?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鸿沟正逐渐缩小,客户隐私权益的保护问题日益凸显。银行该如何平衡风险管理与保护隐私,在询问取款用途时做到有的放矢、适度有度,给客户一个痛快,同时也给银行自身一个痛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