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段时间,娃哈哈跟农夫山泉上了热搜,娃哈哈凭借着其以前优秀的产品立足,被广大网友所熟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也引发了网友不少的讨论。特别是宗馥莉上任后,针对员工薪酬制度的改革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令很多老员工感到不满,认为这种变动让他们的生活压力倍增。这种“多劳多得”的理念在激励员工的也让一些人失去了安全感。究竟企业在追求效率和员工感受之间到底该如何找到平衡?
重要的不只是钱
娃哈哈,这个名字想必家喻户晓,作为大陆饮料行业的领头羊,娃哈哈凭借着雪碧、康师傅等一系列拳头产品,一度成为行业内无人能敌的存在。
娃哈哈在饮料行业的地位,除了拳头产品之外,离不开宗庆后创业之初的坚持,也离不开宗馥莉后继有人的努力。
宗庆后作为娃哈哈创始人,自然是对企业最有情怀的人,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管理方式的变化,宗庆后和员工之间似乎也产生了一些代沟。
宗庆后的管理强调人情味,喜欢和员工拉关系,这种温情的企业文化也深入到娃哈哈公司的基因之中。
而宗馥莉作为新一代管理者,希望将公司更好地带向未来,她所代表的则是娃哈哈新时代的精神。
为了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宗馥莉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对工资制度的改革。
在原来的工资制度下,员工的工资和产品销售量直接挂钩,也就是说销售员的收入会根据销售业绩的好坏而有大幅波动。
这一制度初衷是让勤奋的员工有机会提高收入,也能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去拓展市场。
但是实际效果却是让一些老员工抱怨不已,改革后工资波动大,淡季收入骤降,根本无法维持家庭生活。
宗馥莉此举被指忽视了员工的情感需求,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热情。
这其实是一个企业管理上非常微妙的平衡点,因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激励员工积极性与创造力是必要的,但是作为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也必须要有。
娃哈哈已经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自然是离不开每一位员工辛勤劳作的付出,但是如果只关注规模和利润,而忽视了员工们的感受和利益,则很难长久发展下去。
娃哈哈未来能否继续走得更远,也许关键就在于如何在“多劳多得”和人情世故之间找到平衡。
而这样一个问题,在娃哈哈公司里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答案。
多劳多得
“多劳多得”这个观点其实是我们社会上一个比较流行的看法,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就是对于勤奋和懒惰的区分上。
按照这个观点来看,只要你付出得多,就应该得到更多的回报。而在大多数企业内部,晋升机制和工资制度也确实是以这个为核心来设计的。
晋升机制上面则体现在以成就来论英雄,在业绩上来说肯定是销售员最直观。
像很多直销行业一样,在产品销售上面有了好成绩,就能得到相应提成或者奖金。这也促使很多人为了拼业绩而不惜以身试险。
娃哈哈就曾经因为奖金太诱人,在短时间内签下大量订单导致资金链断裂。也正是因为这样“危险”的激励方式,在公司里“抓住机会”拼命干活就能拿高工资。
但是随着公司管理层觉醒过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机会主义者”,大部分员工在原来那种激励下面都感到很大压力。
于是宗馥莉便希望通过改革公司内部激励机制来减轻员工们的压力,并且提高企业内部运作效率。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凝聚员工向心力,并且影响着公司的经营发展方向。娃哈哈作为一个几十年都没有倒下去的巨头企业,自然是有着自己独特企业文化和精神。
而娃哈哈最开始的企业文化,则来自于宗庆后对待员工们和创业之初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精神。这种精神贯穿整个娃哈哈发展史上下来,并且已经深入到每一位员工心中。
宗庆后喜欢把公司当做一个大家庭来经营,并且把每一位员工都当做亲人一样看待。在创业初期因为资金困难不能发放工资时,宗庆后都亲自跑到田间地头跟农民买菜来解决饭桌问题。
宗庆后甚至还亲自为员工洗袜子,在一次给员工洗袜子时还意外将手指割伤。虽然最终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伤口,但是却饱含着宗庆后对员工的深情厚意。
正是因为有着宗庆后如此贴心关怀员工的风格,在娃哈哈公司里面“亲人文化”深入到了每一个角落。
在任何一位员工需要帮助时,不管大小问题,只要跟领导反映过去都能得到解决。并且很多老员工还都把娃哈哈当做自己亲戚家一样看待。
而宗馥莉则希望通过改革来让娃哈哈更加现代化和高效率地运营。她认为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们更加努力地去奋斗,但是过度渲染“亲人文化”反而可能让部分员工产生依赖心理,并且也很容易让领导失去客观性!
写在最后
娃哈哈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重要性。虽然改革有其必要性,但如果忽视了员工的基本感受和生活保障,企业的发展将面临风险。作为消费者和员工,我们是否也该猜想一下,企业在追求利益时是否也应该兼顾员工的心声?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点赞也是对我们讨论的支持哦!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