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国家重大经济和社会改革议题,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要素市场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环节,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一招,是构建统一大市场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活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6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还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对于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至关重要。
发展: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
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市场体系是由商品市场、服务市场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构成的多层次有机整体。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实质是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与不断完善。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围绕着资源要素配置方式的改革和完善进行的。
中央一系列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市场化改革作出安排。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作为首份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中央文件,构筑起大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四梁八柱”。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将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一项综合改革,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特别对于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进行了谋划和部署。
下一步,“应完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完善社会信用基础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伍浩指出,要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要素合理配置,引导高端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经过40多年的改革,大陆商品市场化的程度已经达到98.5%。要素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转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成为改革的核心议题,通过将经营权从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实现了农村土地入市交易。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增强,劳动力流动性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持续发展,劳动力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监管金融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持续提高,各类企业R&D支出占比逐年上升,实现了从计划主导研发向市场主导研发的成功转型。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要素市场化改革是目标导向改革和问题导向改革的重要结合点。市场化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建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点也是难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向本报表示,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需要加快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进程。不论是从问题导向还是目标导向来确定改革任务,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都是整个市场化改革最关键性、最基础性的任务。
关键:着力补齐改革短板
过去十多年,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仍存在差距。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滞后,是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短板所在。为解决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主体活力不强等问题,必须在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市场分割导致资源配置效率较低。部分要素市场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错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陈彦斌谈到,以土地市场为例,工业用地供给主要以出让为主,作为需求方的企业要为一次性获取土地支付较高的土地成本,导致其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大陆不同要素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推进市场化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各有不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但尚未实现市场化机制全覆盖,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双轨制”。存在农业转移人口受到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的制约,还有金融资源主要流向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大陆的技术和数据的要素市场发育迟缓。要聚焦制约要素资源循环的卡点和痛点,最大程度提升生产要素的供给潜力与配置效能,在当前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数据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然而,科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面临多重挑战。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副秘书长周代数告诉本报,科技创新领域数据开放流动缺乏细则,科技创新领域数据市场化流动和价值分配机制不清晰,基础制度不完善。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运用不足,导致数据流动全链条部分环节存在“数据裸露”风险。“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具体来讲,通过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制度建设,包括产权、流通交易、收入分配等,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来推动数据能够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向记者表示。
今年3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规定》,开出“白名单”,多种场景的数据跨境传输可以免除额外的申报或合规手续。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密集出台数据要素市场政策措施。5月1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出制定公共数据运营方案,推动组建数字科技集团。不久前,天津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工作专班召开会议,审议确定了第一批7家市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建设单位。
未来:突出改革的整体协同性
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应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各领域要素市场化改革举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提高不同要素资源的组合配置效率。
需要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逐步解决各类要素市场分割,实现要素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自由流动,减少各类要素供给错配、提升市场主体间的交易频率,激发经济活力。建立健全与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调整机制,统筹涉及的法律法规事项,做好与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的衔接。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障碍来源于户籍制度,涉及社保政策,这需要各级政府提供配套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需要有强大的财力支撑。技术要素市场化改革,应尊重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成果。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需要在法律上厘清公共数据、个人隐私的边界。可以通过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的方式,利用局部突破带动全局突围。(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