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城好山水 满眼皆是景

一城好山水 满眼皆是景

夏日的狮脑山,绿意浓浓、松涛阵阵;夕阳下的桃河,流水潺潺、波光粼粼。

如果可以“穿越”,真想带现在的你看看曾经的阳泉;如果可以“穿越”,真想带过去的你看看现在的阳泉。看阳泉市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一棵树、一片草、一方田,“成长”为满眼新绿、花灿山岭、果香万里。

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近年来,阳泉市实施生态筑基战略,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自然生态之美永驻阳泉,让生态之利惠泽阳泉。荒山植新绿,污水变清流,阳泉人身边的“绿意”渐浓,“绿满山城”的梦想正在照进现实。

“筑”绿色屏障生态优

盛夏的郊区河底镇燕龛一条沟,正是景色最美的时候——远处,青山如黛、绵延起伏;近处,野花绽放、绿韵流淌。人们深吸一口气,微风裹挟着花草的香味,不住地往鼻子里钻,让人心旷神怡。

绿色,是希望之色,也是美丽阳泉的底色。一株株苗、一片片林,见证着阳泉市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阳泉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深入推进林长制为抓手,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建设美丽阳泉。如今,阳泉市许多荒山披上了“绿装”、道路围上了“彩带”、村庄换上了“绿衣”。

太行山是京津冀和华北平原的天然屏障,其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京津冀的生态安全。阳泉市以人工造林为抓手,积极推进太行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对自然生态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大幅提升了全市的森林覆盖率。与此同时,阳泉市积极推动全民义务植树,为美丽阳泉添“新绿”。今年春天,无论山间田野,还是城镇社区,时常能看到人们植树的身影。3月27日,市领导带队来到平定县冠山镇鹊山村植树点,与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3月12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70多名党员干部,来到平定县冠山森林公园的义务植树点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阳泉市生态文明建设增绿添彩。阳泉市各社会团体陆续组织人员行动起来,争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

通过“造绿”,全市“绿色版图”不断扩张的同时,阳泉市加大“护绿”力度,保护来之不易的“绿色”。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之一。近年来,阳泉市以“林长制”为抓手,完善“林长+”网格化防火体系,克服麻痹思想,强化森林防火宣传,强化火险隐患排查,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全力守护森林资源安全。每年森林草原防火期,阳泉市在狮脑山、冠山、刘备山、诸龙山等重点林区安排专人把守,在各制高点增设瞭望哨,切实做到山有人看、林有人护。

如今的阳泉,“追青逐绿”的生态画卷越绘越美。

“护”一泓清水向东流

在阳泉,桃河、滹沱河孕育了这一方文明,留下了“漾泉”的美名。这意味着,水是阳泉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属性,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近年来,阳泉市进一步完善河长制责任体系,不断压实各级河长责任,认真落实动态调整机制和责任递补机制,确保责任不脱节、任务不断档。各级河长充分发挥牵头谋划、综合协调、推动落实作用,积极开展巡河工作,解决好河流管理保护突出问题。

山光明媚、河水清冽,桃河和温河交汇在平定县娘子关镇坡底村。7月17日一早,坡底村党支部书记、河长高海柱已经在河边转了一大圈。“以前村民图方便,垃圾顺手就倒河里了。现在污水接入城市管网,垃圾定点回收。环境好了,大家也自觉了。”守着好山好水,高海柱满脸自豪,“我们离娘子关景区就二里地,村里也想借着优美的景色和便利的交通,发展旅游产业呢。”

各级河长“正规军”履职尽责,由民间河长、民间巡河员组成的河长志愿者“游击队”也尽心尽责。为了引导全民参与河长制工作,近年来,阳泉市依托阳泉市义工联合会成立了山西首支民间巡河员志愿服务队。市民王竞就是其中一员。“接过聘书就有了一份责任,服务队每个月都组织巡河净滩活动,很多人带着孩子参加。”在王竞带动下,身边众多亲朋好友加入了志愿服务队。

此外,阳泉市凝聚部门合力,变“行业治”为“系统治”,持续抓好涉河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向破坏河道生态的违法行为“亮剑”——治理入河污水,拆除河道违建,恢复岸线生态……

曾经治水患,如今享水“利”。依托良好的水生态环境,阳泉市还谋划了百里太行山水画廊项目——整体布局为“一轴两廊三画卷”,其中“一轴”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两廊”是滹沱河、桃河河道,“三画卷”是郊区、盂县、平定县。从水量日渐丰沛的娘子关瀑布到清水潺潺的滹沱河,从承载乡愁的家乡小河到山间丛林的无名溪流,从平定县大石门水库飞翔的天鹅到盂县龙华口水库鸟群嬉戏,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净”一座小城百姓美

这几年,漫步在阳泉街头,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被身边景色吸引——干净整洁的街道、风景如画的公园、优雅别致的园林小景……让城市充满生机、令人感到惬意。市民这份舒适惬意的感觉,折射出阳泉市不断提高的“颜值”,既让城市魅力升级,也为百姓幸福“加码”。

一座城市的市容市貌折射出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是这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缩影。阳泉市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年来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推动城市品质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谈到城市“颜值”,家住城区下站街道河边街社区的市民李福星,感慨颇多:“我们小区的单元楼以前没有楼门,外人可以随意进出,对联上、大门上贴着不少小广告,现在明显少了,楼道也变干净了。我经常可以看到环卫工人擦洗楼下的垃圾桶,也见过社区工作人员拿着铲子和水桶铲除小广告。”最近这段时间,傍晚时分,李福星会和老伴儿一起到桃河两岸遛弯。“放风筝的人们,嬉戏的小朋友,桃河两岸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美,我们边散步边聊天,觉得日子很惬意。”李福星说。

“净”起来的,还有阳泉的空气。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决不能让大气污染成为影响百姓健康的“心肺之患”。如何提高阳泉的“蓝天指数”?阳泉市没有“坐等风来”,而是聚焦重点,标本兼治,建管结合,坚决向结构“开刀”,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促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还市民蓝天白云和繁星闪烁。

2023年,阳泉市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4.73,同比下降4.6%,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改善率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9位;全市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3%,实现六年连续降低,首次进入“30+”,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市优良天数比例为72.3%,已连续三年稳定达70%以上;空气质量六项污染因子全年指标“五降一平”,是全省污染因子没有上升的两个城市之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林长上岗、清理河道、整治环境、铁腕执法……阳泉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如今的阳泉,已然是一城好山水、满眼皆是景。张泉东/文 晋向华/图

记者手记

绿色生态打底美好未来

如今的阳泉,生态美景随处可见,绿树、河流、山川、蓝天……山水掩映间的小城,“绿意”浓浓。作为阳泉生态文明建设的记录者和见证者,记者处处能感受到全市对于保护生态的那份执着与坚定——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市民这样的感慨。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们的共识后,大家的思想意识觉醒了,不仅改变了不良的卫生习惯,还主动参与到植树、护河的队伍中,自觉肩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份份汇集在绿水青山间的守护力量,让阳泉这座有“颜值”、有温度、有“质感”的小城,越发充满活力。随着越来越多市民把绿色资源视若珍宝,我们的城市还将被建设得更加美好。

(责编:褚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