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
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敲打。
—— 鲁迅
在成都博物馆“鲁迅的艺术世界——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物展”中,陈列着许多鲁迅的书信和诗稿真迹,体现出他日常生活中温情而风趣的一面。今天,请跟随闷墩儿一起走进迅哥儿的会客厅,看看他的朋友圈子和人生搭子吧!
成博“鲁迅的艺术世界”展厅观众
@沈松泉:是同事,也在emo时共勉!
作为17岁时便进入上海泰东图书局担任助理编辑的沈松泉,与郭沫若、郁达夫等创造社元老十分熟络。他与卢芳等友人联合创办的光华书局曾出版了鲁迅翻译的《艺术论》以及《萌芽月刊》,自然,也与鲁迅成为了好友。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鲁迅《偶成》
这是鲁迅在1932年所作的一首绝句。当时战火纷飞,文坛受时事影响一片荒芜,青年革命作家们几多零落。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3月31日赠给沈松泉的。短短二十八字,不只是为了向友人排遣愁绪,更是他们及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们,誓要与黑暗斗争到底,互相勉励的革命宣告。
赠沈松泉(偶成) 1932年3月31日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释文:“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松泉先生属。鲁迅。” 钤印:鲁迅
@瞿秋白:是邻居,
更是志同道合的挚友!
瞿秋白,1899年人,鲁迅,1881年人,他们相差了18岁。
1932年的一天,年仅33岁的瞿秋白与51岁的鲁迅经茅盾、冯雪峰周转,在北川公寓第一次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谈聊甚欢。
1933年,鲁迅为瞿秋白租下了一个亭子间,与自己的住所仅一条马路之隔。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回忆说:“鲁迅几乎每天到日照里看我们,和秋白谈论时事、政治、文艺等各方面的事情,乐而忘返。”下面这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书法作品就是鲁迅先生亲笔手书赠送给瞿秋白的,是两人友情最好的见证。
赠瞿秋白(录何瓦琴句)(复制件) 1933年春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释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抬头“疑仌道兄属”,落款“洛文录何瓦琴句”。1933年4月书于上海。疑仌,即瞿秋白(1899-1935),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著名作家,鲁迅挚友。当时正在鲁迅家躲避国民党当局追捕。洛文为鲁迅笔名。何瓦琴即何溱,浙江钱塘人,著有《益寿馆吉金图》,此联原为何所作。
1935年6月18日上午,年仅36岁的瞿秋白在福建英勇就义。噩耗传来,肺病中的鲁迅从愤激中奋起,全力编辑亡友的译文,亲自校对、设计装帧,为其出版了《海上述林》。该书封面上印着STR三个英文字母,意为史铁儿,这是瞿秋白的笔名;出版社是一个虚构的“诸夏怀霜社”,“诸夏”即是中国,“霜”为秋白的原名,“诸夏怀霜”寓意为中国人民永远怀念瞿秋白。
《海上述林》 图源网络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家。”
——鲁迅为秋白所写挽联
“倘其生存,见之当亦高兴,而今竟已归土,哀哉。”
——出版《海上述林》后鲁迅所感
介绍《海上述林》上卷 1936年5月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展厅中这张泛黄的文稿,就是鲁迅为《海上述林》亲笔写下的书籍介绍。如今再赏,我们仍会被这深沉若海的同志之谊所感动。
@郑振铎:是朋友,就要一起干事业!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之一,郑振铎与鲁迅亦师亦友,关系十分亲密,在当时还有“南迅北铎”的口碑。受鲁迅这个艺术大咖的长期“安利”,郑振铎逐渐对中国古代版画、笺谱产生了浓厚兴趣,还合作了包括著名的《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等诸多作品。
《北平笺谱》1册 1933年9月 北平荣宝斋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十竹斋笺谱》4册 1934年 北平荣宝斋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据鲁迅日记记载,他与郑振铎的书信往来有160多次,展厅中的这封亲笔信函,字句清晰,见证了二人在艺术之路上通力合作、协心向前的情谊。
鲁迅致郑振铎信 1934年10月8日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萧红:是才女,也是迅哥儿…饭搭子!
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是鲁迅的学生。她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由鲁迅作序的《生死场》、茅盾作序的《呼兰河传》等都是经典之作。
十分爱才惜才的鲁迅先生,在萧红生活困顿时期倾囊相助,并资助其定居上海。此时,鲁迅已是声名在外,收入高、交际广,朋友聚餐自然也少不了,据说在鲁迅家干饭的众多进步青年里,才女萧红就是吃的次数最多的人之一……看来,鲁迅先生不仅非常欣赏萧红的文字,也很认可她的口味!
鲁迅致萧红信 1935年3月17日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不止于此,胡适、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陈独秀、宋庆龄、钱玄同、梁实秋等都加入了迅哥儿的好友圈,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鲁迅先生。
还有好消息,7月22日-8月31日期间,成博取消周一闭馆,更有每日延时开放等福利新举措,想重新认识鲁迅先生的朋友们,可以好好规划行程咯!
【展览名称】
“鲁迅的艺术世界——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文物展”
【展览时间】
2024年6月20日—2024年8月20日
【展览地点】
成都博物馆三层临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