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砖雕,就是在磨光的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的一种技艺,一种艺术形式,俗称“硬花活”。缘于砖雕技艺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历代工匠传承不息,2017年武山砖雕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砖雕是建筑物装饰的一种主要构件,寺、庙、观、庵等宗教建筑,仿古楼、堂、馆、所等公共建筑和传统民居建筑中都有它卓然不俗的身影。武山素有“无雕不成屋”之说,从古代遗迹遗存中可以看出砖雕在这方水土养育之人生活中的意义,可以看出武山人千年不变的砖雕情节。石滩坪遗址的砖雕刻画残片,距今四千多年,诉说着古代先民砖雕创造的历史。武山县博物馆展出的汉代陶屋院,可以说就是当时人们生活场景的一个缩影,四合院落,厅堂厨房,鸡狗灶井等,惟妙惟肖,烟火味浓厚,让人可以窥视到两千年前武山先民温馨而充满暖意的生活,以及汉代人“视死如视生”的思想观念。范家坪墓葬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古朴优美,素雅厚重,极富情趣。元代砖雕“二十四孝图”线条简洁流畅、人物栩栩如生,主题表现鲜明。还有洛门西旱坪、马力远中山、城关朱家坪等墓葬出土的宋元墓砖雕,或为历史故事,或为动物、花卉,或为生活场景,有 “二十四孝”图、耕读狩猎、出行游乐、杂技表演、武士飞天等内容,构图精美,工艺娴熟,富有生活情趣和艺术感染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民俗风情等,体现了砖雕作为寄予美好愿望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显示出砖雕技艺的成熟和砖雕工匠的智慧。
走进武山农村,无论黄墙青瓦的传统民居,还是花样翻新的现代楼房,总能看到砖雕构件在相对固定的部位出现,门楼、门罩(门头)、看墙、院门、照壁、寺庙屋脊和八字墙等都有砖雕装饰,让这门古老的工艺适应时代发展,呈现一派生机,传统与现代融合,给人生活的怀念和美好的向往。砖雕走过千年历史,带着庙堂的威仪和神秘,更带着浓浓的民间烟火气息,成了武山现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材料,仍然占据着民间宅院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武山砖雕非遗传承人党金红介绍,砖雕要用精选青砖,先将青砖表面磨光,再用刻刀刻制出各种图案,一个图案需要十几块甚至几十块青砖拼接而成。砖雕的砖坯以鸽子色最好,相互碰撞会发出清脆的声音。雕琢前把青砖放在水中浸透,然后把表面磨平整,这样的砖质地细腻纯净,表面没有砂或含粗粒的杂质,适于精雕细刻,勾绘图案。武山砖雕的制作工具主要有折尺、锯子、刨子、铲、錾、刻刀等,其中铲、錾和刻刀等因工艺要求分轻重、大小、长短、宽窄薄厚刃数种。雕刻工序主要为打磨、构图、雕刻、细磨、过水、编号、拼接安装、修饰等八道。砖雕工艺品主要有墀头、照壁、影壁、砖雕壁画等。
砖雕的第一道工艺是“打坯”,就是艺匠进行选题立意、构思图案和制作图像的创作过程,大型制图一般要一两周完成,之后由老艺人主刀,根据图案题材和情节,安排画面,凿、钻出画面轮廓。制图是工匠智慧和技艺的综合体现,既要熟悉传统题材,结合建筑特点和主人的志趣与家庭实际构图,又要创新设计,使画面新颖,立意美好,更要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第二道工艺为“出细”,也叫精细雕刻,就是用圆雕、浮雕和高浮雕的技法来展示画面意境。一幅砖雕通常由三四层图案构成,上下重叠,里外呼应。一组砖雕融多种技法于一体,把民间表达福禄寿喜等的吉祥符号与山川花鸟、祥云瑞兽等寓意美好的图像,与书法、绘画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吸取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手法,形成了武山砖雕独特的雕刻技艺。
砖雕在技法上采用雕刻和镂空相结合的手法,其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凹面线刻、凸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透雕等。主体部分用圆雕或半圆雕,次要部位和衬景用浮雕方式处理,增强了砖雕图像的层次感、立体感,以及整幅作品的艺术性、审美性与透视效果、观赏效果。
武山砖雕作品内容繁杂,数量庞大,图案精美,以民间吉祥符号为主,主要有“双龙戏珠”“百鸟朝凤”“凤凰献瑞”“群仙祝寿”“八仙过海”“梅兰竹菊”“多子多福”“连年有余”“松鹤延年”“鹿鹤同春”“富贵平安”“琴棋书画”“玉堂富贵”等,大量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形成了浑厚豪放的地域风格。作品韵味十足,观之赏心悦目。
武山城关、洛门等地的砖雕厂都有专业砖雕工艺师,常年雕刻群众喜爱的砖雕作品,为适应大型砖雕建筑的需要,满足广大群众的建筑装饰需求,降低砖雕制品成本,砖雕工艺师先用青砖设计雕刻出图案,再翻出模具,然后用模具和水泥“雕刻”出新型的“砖雕”制品,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装饰民用建筑,突显户主志趣,更好地承载这项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性展现和创造性发展。
文:令陆胤
视频:王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