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的一桩特殊弑母案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2日,70岁的小峰阳子勒死了102岁的母亲福女士,随后又用刀片状物体捅刺受害者。弑母的动机为“我母亲再也不能自己去上厕所了,所以我开始自己背她去厕所。自己是因为照顾母亲很辛苦才杀了她。”
据邻居讲,小峰阳子的丈夫几年前去世了,从那时起,她就一直和母亲福女士住在一起,并且每周都有一辆家庭护理车来为福女士洗澡。他最后一次见到小峰阳子是在7月19日。当时邻居觉得她面色、声音都很疲惫,但没有察觉“她有那么多心事”。
这是一场人伦悲剧。福女士高寿,活过了一百岁,不能说是无福之人,但被年逾古稀、因照看老母亲而疲惫不堪的女儿杀死,终是横死非善终,令人扼腕叹息。许多人对这位弑母者也恨不起来。事后,日本立川警署以谋杀罪指控嫌疑人,并对案件细节进行调查,但刑法能威慑、吓阻小峰阳子这样的高龄弑母者吗?
一个人长寿,是两类因素同时达成的结果。
一是与经济、社会治理无关的纯个人因素:个人先天条件好,有健康、长寿基因,或者说没有因遗传疾病或致病基因表达而显著影响健康与寿命;个人自制力强,长期奉行节制、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般认为前者比后者更重要。
二是与经济、社会治理相关的因素:个人经济条件好,生活水平高,营养条件好,显然,这不仅仅取决于个人能力,更取决于市场经济与法治发达完备程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对全社会的覆盖,意味着清洁的自来水、影响寿命的传染病流行受到遏制;医学发达,有病有伤能及时得到医治。这三大因素对长寿的重要性依次递减。除此之外,社会治安好,人身伤害导致个人死于非命的概率就低。这四个因素都与经济繁荣、法治昌明关系甚大。
一个人要活到天年,很不容易,不仅取决于个人的选择与努力,更取决于其所安身立命的社会之托举。一个人长寿,要基因好+活到天年。与许多人的信仰相反的是,长寿老人最多的不在某某水土特殊的穷乡僻壤,而在经济与医疗发达的大城市:全中国范围内,最长寿、长寿老人最多的是香港;内地范围内,最长寿、长寿老人最多的是上海。
2023年7月15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当日,日本年满百岁的老人共92139人,比去年增加1613人,连续五十三年创新高;百岁老人中,女性有81589人,占88.5%;男性有10550人。刚刚被女儿所弑的福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个。
长寿之人被视为有福之人。一个国家长寿老人多,说明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达。微观上,长寿对个人来说是幸事。不过,宏观上,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绵延来说是负担。当然,长寿老人多与老龄化两者不能划等号。后者是人口结构问题,不仅因为预期寿命长(从而导致长寿老人多),还因为生育率低导致新生儿数量减少。2023年,日本预期寿命为84.45岁,其中男性81.47岁,女性87.57岁,比男性多6.1岁;总和生育率为1.2,稳定维持在超低水平。
根据日本内阁府发布的《高龄社会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已达到28.4%,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30%以上,属于重度老龄化;15岁以下的青少年人口比例仅为12.3%。日本已经连续十几年人口负增长。相形之下,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4%,比日本低13个百分点。
老龄化的根本问题在于:当一个社会没有产出、纯消费且需要照看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占比越来越高,就会造成一种越来越严厉的挤压效应。
在宏观层面,由于现收现支型社保以及其他通过财税方式对老年人的转移支付的存在,政府抽取年轻人、工作者与下一代的产出与财富奉养老年人、退休者与上一代的力度会越来越大,年轻人、工作者与下一代的广义税负、实质税负会越来越重,所有的子女养所有的父母,资源与财富向上一代转移,这会内在压制年轻人的生育率。而人类社会与文明存续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资源向下一代转移,以托住人口再生产与财富再生产。
在微观层面,一个人迈入老年之后,有自理能力尚好,不过在去世之前往往都有一个时间或长或短的失能、半失能阶段,甚至还有伴随失智,需要照看,此时会大量消耗子女的精力。或有人说,可以请人。请人要花钱,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年轻人占比越来越低,人工会越来越贵,而且有些特别私密又污秽的活,外人也未必愿意干。所以,子女不可避免会成为照看的主力。
子女是青壮年还好,精力充沛,但要是像小峰阳子那样自己都已经70岁了,根本没有体力与精力,只能花钱请外人,例如她母亲洗澡问题,是通过召来家庭护理车上门服务,每周一次;而她母亲“再也不能自己去上厕所了”,请不起住家保姆的话,她只能扶着母亲去,还要善后,一天若干次,不长的时间就足以让年老体衰、精力不济的小峰阳子心力交瘁,精神崩溃。
1983年,日本上演了一部影片《楢山节考》,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日本信州深山里一个偏僻的村落。由于生活的极端贫困,老年人,男的一到了70岁,女的一到了60岁,就要由儿子背到村后的楢山上去,任其自行消灭。这种风俗并非向壁虚构,而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在生存资源极端匮乏之下,人道、体面这些高端精神需求都会被牺牲掉。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顾、老有所养,对经济发展与文明程度是有不低的要求的。
只是在发达社会,钟摆这一次狠狠地甩向了另一侧。长寿老人多,是物质丰裕的自然结果,但由于人口结构老龄化对年轻人与下一代的挤压效应,照看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失智的老年人,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这个问题的解决又很难社会化,主要还得靠自己的子女。
现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智能机器人,是一个风口,要是能开发出成本低廉可普及的机器人护工,可以应付对失能失智老人的照看,那就善莫大焉。
陈斌
责编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