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山县高楼镇秦湾村,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落,盛夏午后,一声苍凉的唱腔打破了村庄上方宁静的空气,小憩方醒,62 岁的秦长红,又开始了皮影戏演练,虽然这些腔调唱词已经融进了他的生命中,但一有闲暇,他还是会来上一嗓子。纸影无声,唱腔传神,虽无乐器伴奏,但那独特的音调还是让人久久回味。
秦长红5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在他的记忆里,最多的场景就是跟着爷爷走村串巷表演皮影戏,在那个精神生活比较贫乏的年代,皮影戏广受欢迎,每到一地,皮影戏艺人都被奉为上宾,演出时更是人潮涌动、摩肩接踵。微微月色的土场上,一块幕布、几样响器、指尖上舞动的悲欢离合吸引着观众,更在秦长红心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初中毕业后,16岁的秦长红开始跟随爷爷系统学习皮影戏,从乐器、唱词到表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学起东西来特别快,20岁时,秦长红便已经能够领班唱戏,挑起了皮影传承的担子。爷爷去世后,秦长红更觉责任重大,他时时提醒自己,要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于是,无论寒暑,只要接了戏,就要准时赶到、准点开唱,“戏比天大”是他人生的信条,而他也没有辜负爷爷的期望,生动传神的表演总是充满感染力,收获了无数赞誉和尊敬。
成家立业后,生活的压力陡然增加,秦长红不得不外出打工养家糊口,但只要有人约戏,他还是会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家中,带上班子进行演出。好在家人非常支持,儿子虽然没有继承他的手艺,但却成了他的“经纪人”,用现代化的手段在媒体上宣传推广皮影戏,不断扩大着这门艺术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40多年的光影人生,皮影戏之于秦长红,不仅仅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成了他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他常说:“只有是唱戏,我心情就特别好,所有的烦恼就全部忘记了”。每一次在幕布后舞动皮影,看着观众们沉浸在故事中,露出开心的笑容,他的内心都充满了成就感。
然而,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各种新兴的娱乐形式层出不穷,皮影戏这种传统艺术逐渐被边缘化,不仅约戏的少了,年轻一代对皮影戏的兴趣更是日益淡薄,愿意投身其中学习和传承的人更是寥寥无几。秦长红对此深感忧虑和无奈,但他始终不愿意放弃,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向人们展示皮影戏的魅力,希望能唤起更多人对这门古老艺术的关注和喜爱。他深知,传承皮影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使命,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责任和担当。
“我会尽力唱,能唱到哪里算哪里。”秦长红话里充满了无可奈何,但尽管前路艰难,他始终坚信,皮影戏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一定能找到新的传承者,继续在武山这片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辉,并且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和未来。
作者:王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