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失,电梯直达安全岛报人刘亚东A
来源:正和岛
作者:一厘米
7月30日晚,中国队组合孙颖莎和王楚钦以4:2战胜朝鲜队李正植和金琴英,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合双打中夺得冠军!
这不仅是中国乒乓球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也是国乒夺得的首枚混双奥运金牌。
在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许昕和刘诗雯以3:4不敌日本组合水谷隼和伊藤美诚,使混双成为国乒唯一丢金的项目。
三年之后,孙颖莎和王楚钦的“莎头”组合为国乒弥补了这一遗憾,也捍卫了世界第一混双的荣誉。
孙颖莎和王楚钦都是“00后”,他们展现了中国体坛青春一代的力量与风采。而在夺冠的背后,也离不开他们日日夜夜的汗水和努力。
用4块钱球拍,打出世界冠军!
“莎头”组合里的孙颖莎被网友称为“小魔王”,近年来,她的势头越来越猛,2017年出道即巅峰,拿到国际乒联日本公开赛的冠军和女双冠军,在2023年成为首位夺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冠军的00后选手,获得了WTT女子总决赛的女单和女双冠军。
国乒总教练李隼认为孙颖莎的打法特点同“大魔王”张怡宁极为相似,而“大魔王”张怡宁曾评价她为“无法复制的选手”。
对于自己能否成为世界女子乒坛新的“大魔王”,孙颖莎说,前辈和选手都值得自己学习,而她只想成为最好的自己。
1. 天赋和父母的支持
2000年11月4日,孙颖莎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
由于工作太忙,孙颖莎的父母就给她报了乒乓球班,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放学后有人照看。
只是没想到,这一托管,就托出了一个未来的世界冠军。
孙颖莎第一次上课用的球拍是在学校门口随便买的,只花了4块钱。后来,孙颖莎打得有模有样了,父母才给她换了十几块钱的球拍。
孙颖莎上的是石家庄市和平西路小学的乒乓球训练场,这所学校被誉为河北省乒乓球人才的培育基地。
当时身高与球台相差无几的孙颖莎对乒乓球有着极高的热情,她没有其它的爱好,只专注于完成教练布置的训练任务,并且总是主动要求额外练习。
每次训练结束后,孙颖莎都会将球盆重新填满,从来没有丝毫的懈怠。
在小学时,孙颖莎的妈妈有时候也帮她捡球,每次妈妈捡完她还要再往上面摞几个,摞完还要在兜里揣上几个。
到了八九岁时,同龄人中已经没有她的对手了,于是教练就安排她跟大人打,孙颖莎对此非常高兴。
10岁时孙颖莎就入选了河北省队,接受更加系统化和专业的训练。
小时候的孙颖莎学习成绩很好,为了不耽误学业,在省队训练时,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住校,而是选择了走读。
她每天要凌晨4点起床,往返于学校和训练场地,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孙颖莎的爸爸始终如一地接送她打球和学习。
2. 不懈的努力
人们常说,体育竞技是需要天赋和努力双重加持的游戏,孙颖莎拥有了前者,但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后者。
自从加入省队训练之后,孙颖莎也有了要进国家队成为一名大满贯选手的愿望。自此,孙颖莎开始奔波于全国各地参加一场又一场的比赛。
除了她与生俱来的非凡天赋,她在训练中的刻苦程度也是无人能及,即便是生病发烧了,也要坚持训练。
有时候和她练球的队员精神不集中、失误多,还没等教练提醒,她就会告诉对方,“这个球你要帮我防住”,或者告诉对方要防到哪个位置。
在省队训练了一年左右,她就成了队内冠军的唯一人选,代表省里出去比赛她都是第一主力。
2015年,孙颖莎获得全国少年锦标赛女单冠军,随后进入国家二队。
教练说,孙颖莎是一个非常单纯的孩子,她的心思几乎全部投入到了打球上,很少有别的事情能够干扰她,且打球也很有天赋,她的意识和理解能力都非常出色。
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也就是在2017年初,16岁的孙颖莎通过一二队的升降赛,进入国家一队。
2017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上,当时年仅17岁的平野美宇在比赛中连胜三名中国顶尖选手丁宁、朱雨玲和陈梦。
这一事件甚至被选为2017年国际体坛十大新闻之一,国内舆论更是一片哗然。这也让国乒开始更加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
在此背景下,日本公开赛的资格赛上,女乒派出了极为年轻的阵容去争夺正赛资格,孙颖莎便是其中一员。
她一路闯入女单决赛,在大比分1:3落后陈梦的情况下,孙颖莎最终以4:3逆风翻盘,一举夺魁。
加上之前与陈幸同合作获得的女双冠军,孙颖莎一举拿下双料冠军,震惊了整个乒坛。她也因此成为本次日本公开赛的最大黑马。日本媒体直呼,乒乓王国又出了一个新怪物。
随后在中国公开赛成都战中,孙颖莎以4:0零封对手。
凭借在两战公开赛上的杰出表现,2017年7月,孙颖莎肩负起重要使命,带领中国青年队参加了亚青赛,成功夺得女单、女双、混双和团体四个项目的冠军。
在短短21天的时间里,孙颖莎从没有国际积分、没有国际排名的状态,一跃成为了世界排名第十的选手。
在这些成绩背后,是孙颖莎无数次的刻苦训练和不懈努力。
由于长期握持球拍,她的手指已经变形布满了老茧,经常因为撞击球台而使得指甲淤血变黑,小腿也常年呈现淤青的状态,因为发球时需要跺脚发力。
3. 不被失败打倒
2018年是孙颖莎职业生涯中最黑暗的时光:
在德国公开赛上,她不敌郑怡静,教练黄海诚气得扭头就走;
中国公开赛上,她又输给了日本选手浜本由惟,这是她职业生涯中唯一一次在首轮比赛中就被淘汰;
在香港公开赛上,她再次败给了刘诗雯,教练黄海诚也再次被气走,将她独自留在赛场。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人生低谷,孙颖莎对团队的责任感依旧驱使她在双打项目中展现出色。她在世界青少年锦标赛和青奥会上均成功夺金。
2021年东京奥运会,孙颖莎代表国家出征,成功夺得女团金牌,成为中国乒乓球界迄今为止唯一一位00后奥运冠军。
这也是她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却有着超出年龄和经验的淡定,她言语不多,几无表情,往往观众看得心惊肉跳,她却波澜不惊。
半决赛上,面对风头正劲的伊藤美诚,她先手落后,又连追八球,上演“人间止藤片”,一战成名。
对孙颖莎而言这也是她职业生涯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战,充分展现了她关键时刻的抗压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赛后,她说“希望自己能够从零开始,忘掉之前所有的成绩,专注于自己的目标。”
确实,每场比赛之后是一个新的开始,她得再一个比赛一个比赛去拼,一场一场去积累。
因为主管教练黄海诚突然辞职,2021年孙颖莎没有主管教练。但她从不抱怨,仍然能够自觉看录像,一个人训练捡球,一个人坐车到各个地方比赛。
因为在乒超联赛、全运会等多个比赛中均获亚军,孙颖莎被一些网友称做“大满亚”和“千年老二”。
但2022年孙颖莎再次焕发出惊人的竞技实力:
在成都举行的团体世乒赛上,她帮助中国队实现了女团五连冠的壮举;
在澳门冠军赛上,她在决赛中以4:1的比分战胜陈幸同;
在新乡世界杯决赛中,她以4:3的比分险胜队友陈梦;
在德班世乒赛上,孙颖莎成为了首位夺得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单冠军的00后选手;
在釜山团体决赛中,面对队友连续失利的情况,她再次挺身而出,以3:2战胜日本队,实现世乒赛该项目六连冠。
2023年,孙颖莎无疑是乒乓球女子运动员中成绩最好的一员。获得了WTT大满贯赛女单、女双和混双三冠;德班世乒赛女单和混双冠军;在杭州亚运会上拿到女单、混双和团体三项冠军;WTT女子总决赛的女单和女双冠军。
她说,“当你真正渴望冠军的时候,你不会觉得比赛多,也不会觉得自己累。”
如果她能够在巴黎奥运会上夺金,孙颖莎不仅将成为历史上第11位大满贯得主,而且将创造性地成为国际乒坛首位00后大满贯选手。
现在她已进入16强,期待她接下来的表现。
“莎头”组合:年轻又强大
“莎头”组合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在2017年亚洲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上。王楚钦外号叫“大头”,加上孙颖莎名字里的“莎”字,被网友亲切地称呼为“莎头”组合。
这个听起来霸气的名字,和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确实契合,亚青赛、雅加达亚运会、青奥会、世乒赛、杭州亚运会、巴黎奥运会……
一路走来,王楚钦和孙颖莎用夺冠证明了自己。
如今这枚奥运会混双金牌背后,是王楚钦和孙颖莎过去三年的努力。
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是乒乓球混双比赛首次进入奥运会。
在没有冠军经验、没有第二支中国组合、没有退路的情况下,王楚钦形容自己和孙颖莎是混双项目上的孤勇者:
“我们要抱着必胜的信念,做一个孤勇者,去冲击这个冠军,而不是去保,因为我们没有拿到过这个冠军,没有成功的经验,我希望我们实现这个项目上的突破。”
为了得到混双金牌,王楚钦甚至表示“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日常训练中,他把百分之八九十的精力都放在了混双,身兼三项的他只有把混双的训练全部练完,才会练习单打和男双。
同时,他也在不断“压榨”自己,从早六练到晚十的训练强度,王楚钦已经保持了两年。
“我希望能让自己痛苦一点,因为感觉自己还可以的时候容易飘,思想会松懈,所以说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痛苦的情绪面对训练。”
同样身兼三项的孙颖莎也在备战过程中也在不断给自己加压:“只有平时给自己施加的压力超越奥运会对手带来的压力,我们俩才能在奥运赛场上习惯跟适应。”
压力之下,“莎头”组合在场上场下都互相为对方排解压力,互相鼓励。
王楚钦说:“她丢一个我会说‘没关系,随便接’;我丢一个她会说‘没事,不行就降低一些质量,先上台’。”
孙颖莎也会在训练和比赛中鼓励王楚钦:“没事,你不用着急得分,男生的球过来我扛也没问题,你放心随便接,我可以帮你扛。”
从2017年的亚青赛到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莎头”组合在八年的磨合中变得愈发默契。孙颖莎形容两个人成为搭档是一种缘分:“王楚钦是左手,我是右手,从天生的角度来说,是一种缘分。”
比默契和缘分更加难得的是,过去这个巴黎奥运周期,二人也始终同频成长。
2023年一年,孙颖莎收获了7个女单冠军,包括三个积分最高的大赛冠军:新加坡大满贯、德班世乒赛、名古屋女子总决赛,世界积分断崖式领先众人。
而王楚钦也在2023年首次登上男单世界第一的位置,成为历史首位“00后”男单世界第一,随后又在杭州亚运会上集齐男单、男双、混双和团体金牌,成为亚运会历史上首位男子“金满贯”。
于是,二人成为国乒历史上唯一一对身兼三项的组合。
在澳门WTT冠军赛和新乡WTT世界杯总决赛上,王楚钦和孙颖莎双双夺冠,顶峰相见。
除了技术外,“莎头”组合心理层面也越来越成熟,两人都变得更有责任感,能主动扛起混双的重任。
“之前,我们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但现在我们希望承担艰巨的任务,背负更多的东西。”王楚钦说,“混双比赛,不会像之前那样轻松,现在打得更为艰苦,但我们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检验自己的真实水平。”
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夺冠后,王楚钦再次表达了类似想法,他说:“这次我感觉我们俩承担得更多,压力也更大。因为混双是单独的一块奥运金牌,每个队伍都很重视,我们只有不断去努力,去追寻更高的目标,才能脱颖而出。”
“莎头”组合就这样一步步完成了蜕变,在巴黎奥运会上不仅为国乒夺回荣誉,也巩固了自己世界第一的地位。
对于王楚钦和孙颖莎来说,风华正茂,还有更多的冠军荣誉等待他们去争取。
“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其实是一种傲慢”
时间过得真快啊,又是一个有奥运看的夏天。
跳水名将施廷懋说过一句话:“让人变得强大的并不是金牌,而是通往金牌的道路。”
看奥运,让我们为之热血的也不止是金牌。而是通往奋战的路上,每个身在其中的人发自本心的热爱。
那种魅力,超越于成败输赢。
在大众眼中,乒乓是国球荣耀,是“毫无悬念”。网友们津津乐道于我们如何“狂虐”对手,“让分”的演技有多拙劣。
可对打球的人来说,没有一场胜利是轻而易举的。
《强风吹拂》截图
刘国梁说,奥运会赛场,至少有一场到两场,是要死里逃生的球。
伦敦奥运会,张继科4:3战胜萨姆诺索夫;里约奥运会,马龙4:2战胜郑荣植;东京奥运会,樊振东4:3战胜林昀儒,马龙4:3战胜奥恰洛夫,都是“死里逃生”。
2022年的成都世乒赛,2023年的成都混团,2024年的釜山世乒赛,国乒都曾遭逢绝境,对手凶猛,我们你一分我一分,拼得最终的胜利。
央视解说员高菡曾说,“真正的强者并不是在顺境中怎么去赢,而是在逆境中怎么去扛。”
两天前,“莎头”赢下混双1/4决赛后,高菡说:“中国队的夺冠之路,从来就不像大家想的,探囊取物那般轻松。”一同解说的刘国正指导补充,“一场一场血拼回来的”。
正如王楚钦所说:“我觉得中国队最好的一个传统是,永远让自己充满不确定性,让自己充满压力。他会有这个自信去努力夺冠,但不会从一开始就会想到,这个冠军是稳的。这才是一代一代的优良传承。”
正如《强风吹拂》里说的:“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其实是一种傲慢。”
真正的成功,往往源自于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对于“莎头”组合而言,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热爱你所做的事,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诚然,金牌作为比赛中的一项至高荣誉,人人歆羡、备受关注。
但奥林匹克精神从来都不只有输赢,每一个坚持和拼搏的运动员,都值得我们尊敬。
(实习生曹卜化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1]. 《她用4块钱球拍 打出了世界冠军!》体能勇者谈1
[2]. 《东京错失的金牌,“莎头”夺回了!》人民文娱
[3]. 《第六金!混双冠军夺回来了!不愧是“莎头”》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