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归善县城”
作者 昇夫 字数 1730
说逛归善县城,让我想到逛街,这逛街可不是指我们平常说的逛街,如今人天天在街上,已无所谓逛,实指的是我小时候从家老屋上县城街上去玩耍。具体指的是国庆节这天,在这一天,四乡八镇男女老少都往县城来,正如赶集(我们那没有赶集的说法),可惜,随着后来交通发展生活提升,这种赶集消失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长成少年渐而长大,那逛街的乐事也随之远去了。那一天,以十字街为中心,沿街挨次摆满小摊小贩,从生活用品到零嘴小吃。我还记得,有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碗,各色床单,或是竹箩里装若干节甘蔗,还有卖茶的哩,玻璃杯装着,大概两分钱一杯。这是除了过年,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想起来还不禁回味。乃至现在,还是喜欢逛小镇集市,只觉得新奇有趣,它所特有的一种市井生活气,让我特别亲切心安。逛归善县城的心情,大抵如此。
桥东市场
逛归善县城,不由不先来了解一下它大概的范围。咱不是搞历史研究,又非文物专家,不过出于兴趣,所了解的浅薄,或有误漏,在所难免。
归善县城的情况,在上一篇《归善县最后的古城墙》文中,已有提到:
归善县于隋开皇九年(589)建置,县城墙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万历六年(1578),知县林民止迁县城于白鹤峰(由府城迁至归善县城),遂改民城为官城。崇祯十三年(1640)增筑城垣两路,修筑城楼;城开四门,东辅阳门,南龙兴门,西通海门,北娱江门。娱江门,应是今存“小北门”。此外还另设小东门和水门仔两个便门。
以城门位置来看县城范围,即以现在的“惠阳高级中学初中部”为中心,东至今惠新东街口,南至今永平路北段对出西枝江边,西至今惠新西街口的西门口,北至今和平直街近东江边。
对照再来看现在的地图,可以了解到,古县城有两个主要的街区:惠新街区、铁炉湖历史文化街区。其中,东坡祠、嘉祐寺及东坡小学、江(逢辰)宅、桃子园(张宅)、归善学宫等,这些重要的古迹、历史建筑等都属在城中。
也可见,水东街不在城内,而是处于县城西与府城东之间,正是“一街挑两城”的角色。水东街也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为重要的集贸老街。
由“遂改民城为官城”来看,东平也应属城内。这里说的东平,按说包括林岗头、窑头、长岗岭等古村。可是,从四个城门的位置来看,它们却在县城之外。于是有所不明:改民城为官城是何以做到的呢?难道是拆民城建官城?按字面理解,应不是这个意思,那为何林岗头等不在县城之内呢?请了解的朋友来解惑。
在和平直街
这次,主要逛的是铁炉湖历史文化街区,惠新街之前有写过。
铁炉湖历史文化街区现存50米以上的传统街巷5条,包括铁炉湖、和平直街、和平横街、铁炉湖一巷和铁炉湖二巷,总长700多米。
铁炉湖原称铁葫芦,始建于南宋,为原归善县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据史载,铁炉湖街住户大多为南宋绍兴年间贬官陈鹏飞的后裔。
陈鹏飞(1099-1148),字少南,南宋永嘉县(浙江温州)人。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历任太学博士,崇政殿说书,礼部员外郎,因忤秦桧谪居惠州,卒于惠州。“12位寓惠文化名人”之一。
陈鹏飞后代在铁炉湖繁衍传承,认为“葫芦”与“俘虏”两字谐音,故将铁葫芦后两字易位,并取同音改称“铁炉湖”。明万历六年(1578),陈鹏飞后代因督造城墙有功,获赏铁炉湖,陈氏利用筑城余砖剩石,修筑铁炉湖堤岸与路面,形成现存的街巷格局。
整个街区多为明清建筑,其中建于明代的裘屋与陈家祠建筑保存较好。
看了一下裘屋。
裘屋是清顺治年间,惠州裘氏师祖从江西建昌府新城县移寓归善县城铁炉湖后所建,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裘屋平面呈长方形,砖木结构,布局为面阔三间、深三进,带左右横屋,前院置有门楼,门楼设有屏门一座。
铁炉湖裘屋文保碑
铁炉湖裘屋大门前
铁炉湖裘屋院内
而陈家祠却没有看到,也没有特意去找。倒是在一巷内发现一祠堂,对联曰:西平旧族,南宋名门。原以为是陈家祠,查了一下,并不是,而是史姓。
在裘屋旁边,有一老屋,大门对联很特别,写的是篆书,很少见对联写成篆书的,下联倒认得:南宋名门。再一看,上联是:西平旧族,原来跟上面那祠堂是同姓。拍照的时候,一老人坐在门前,我说拍照,意思请他让一让,他却不避,反而坐端正,好像有意让我照似的。
至于铁炉湖一巷和铁炉湖二巷,倒是找了一下,因没有见到标名,不知是哪两条巷子?或许是裘屋两旁的某两条巷子。
在铁炉湖裘屋,北门直街转的时候,先后下了两场阵雨。雨还不小,雨水从屋檐滴下,汇集流到沟渠。本来很安静的街巷,倒是这动态的雨,来去鲜活,仿佛是诉说着老城曾经的故事。
归善县城大概位置
君常来呀(和平横街)
和平横街
铁炉湖一老屋(西平旧族)
和平直街上,红砂岩石材门框
铁炉湖所在的巷子
巷内一祠堂
明清古街区路口
原东坡小学现况
和平横街一李姓老屋
惠新西街一巷29号江宅
桃子园(张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