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四字班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盛夏光年,小荷初绽
新一届“四字班”新生们
带着希望一起来了
清华招生将陆续推出
优秀清华“四字班”同学的
成长经历、清华故事及学习经验
以期帮助更多
优秀的、正在逐梦清华的同学们
更好地成长并圆梦
今天为我们分享的是
毕业于重庆巴川中学的杨雨
她被清华大学至善书院录取
桌旁放着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我提笔写下这篇文章。
我从小在家乡小镇长大,父亲在我出生前就是邮局的投递员,母亲当时则是超市的售货员。工作虽小,但他们整日忙得不可开交。我读一年级时未满六岁,却要自己上下学,穿过校门口密密匝匝接孩子的家长,穿过长长的街道,我心里对自己说:“我真是个勇敢的人”。
待我慢慢长大些,父亲想着锻炼我,交给我一份送报纸的任务。正值暑假,父亲带着我走在镇上,一家一家记位置,告诉我哪家要《参考消息》,哪家要《人民日报》,又告诉我哪几户人家的报纸直接从卷帘门下塞进去就可以。七月份的阳光很亮也很辣,我穿梭在街道间,一家家送报纸,细心挑着荫蔽处走,大马路太晒就快快跑过。那时,我不觉得热,天真地把自己想象成镇上的信使,有独一份的使命感,爸爸也好厉害,整个镇、周围村的报纸、信、包裹都是他派送。但我又想,顶着这么毒辣的太阳,爸爸还要送那么多东西,他肯定会又热又累。但小小的我无法替大人解忧,我只能尽心尽责地分配给我的报纸。
中学,我到了县城求学。学校人才荟萃,我知道,自己必须加把劲才能取得好成绩。在我整日练习音标时,同学在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在我苦恼于八百字的记叙文时,同学的作品屡屡亮相校刊。那是我第一次体会这道名为“落差”的坎。但我不是温室里娇嫩的花,我是老屋房前的桃树,暴雨狂风换我新生。我于爸爸妈妈谈心,他们教我正视差距,“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但他们也给我勇气,努力学习,砥砺奋斗,我自然能成为更好的我。我渐渐与曾经松弛的自己告别,课上紧跟节奏,课下巩固拓展,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时钟指针转了一圈又一圈,日子到了2023年7月,我怀着憧憬参加了清华暑期学校。那是我第一次对清华有了自己的感受。美味的紫荆园、绿意盎然的荷塘、肃穆的艺博、热闹的晚会,那个夏天北京瓢泼的大雨一如我出生时的那场雨,印在我的青春里,诉说着,“清华园,我一定会来”。
进入高三,学业的压力渐渐加码,我的成绩起起伏伏,心态也渐渐失衡。一模二模,排名都是两百名开外,糟糕透顶的成绩击垮了我的心理防线。二模成绩出来的那个夜晚,邹文老师问我,考的怎么样,明明是最温和的一句话,我却突然崩溃。我倚着楼梯角的扶手,泪水止不住大颗大颗地掉,我无助地问:“还有两个月,我和清华中间隔着两百多人,怎么办啊?”邹文老师耐心听我诉苦,也暖心安慰我,给我打气。
放学回家,父亲摩托车的后座上,我给父亲说了糟糕的成绩。父亲却厉声反问:“你为什么把名次看的那么重呢?”晚风扑在脸上,也吹散了我心里的迷雾。我总是紧张每一次的成绩,却忘了,高三复习的根本是掌握知识,而不是在模拟考中交出满分答卷。
我破开了自己设下的笼子,也在一天天的复习中找回了状态。在融汇楼的走廊,每晚和彭瑞老师一起解决英语疑点,在晚上九点的运动场,我奋力奔跑,强健体魄,在每天的上学路,我拿着单词本拓展词汇量。我全身心吸收知识,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
终于,高考场上,我得到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给那个拼搏的我,给那群在背后支持我的真诚的人儿。
提笔至此,谨向我的父母、老师、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感激!
来源 | 重庆招生组
编辑 | 王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