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日,国家医保局出最新指导意见:
2025年起,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之后每续保满一年,即可享受连续参保激励,且参保人员当年未使用任何形式的医保基金报销,也同样会获得相应奖励额度,意见一经证实,就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医保基金结余情况
在2024年4月11日,国家医保局在2024年上半年例行会议上,公布了2023年医保统筹基金结余情况。
2023年,国家医保统筹基金总收入2.7万亿元,总支出2.2万亿,结余5000亿元,统筹基金累计结余3.4万亿元,职工医保累计结余2.6万亿元,居民医保累计结余7600亿元。
虽看似账户充盈,但实际上,职工医保统筹基金还需为退休职工提供保障,所以从整体基金运转来看,医保统筹基金虽在2023年实现合理结余,但仍处于紧绷状态。
这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医保没钱了”,事实上是,医保还有一定的积蓄,甚至从2023年的收支来看,还是健康的结余,但是这并不表示可以放松。
所以国家医保局在近些年来在逐步的变更医保政策,同时也在不停地优化服务。
比如医保统筹目录品种6年间,累计纳入744种,特别是针对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罕见病等之前的老大难,或是用量大的药品,同时门诊待遇提高也为职工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随之医保单位也会精简流程,做到更多慢病病种实现异地结算,从药品种类到药品价格,从医保参保地到异地结算;
多项检查费用参与报销,并澄清了医保政策从未有过“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等政策误区,使得参保人及相关部门对医保更具信心。
医保统筹
自2021年开始,国家医保局推出了“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
自此开始,全国各省先后进行了医保通统筹,而个人账户的进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即单位缴纳部分不再进入个人账户,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进账统一标准,直系家属可实行共济等等。
2024年,已到达当时设定医保统筹完成的最后一年,全国各省市几乎都完成了医保统筹政策,统筹政策设立最初就是为了让医保基金得到充分地利用,家庭成员之间可共济医保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中的进账都不同程度地减少。
尤其是退休人员的账户,除了北京、上海两地因之前个人账户未与养老挂钩而进账金额变化不大外,其他地区都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而普通门诊增加了报销待遇,虽然具有很大的社会反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医保一次非常重要的改变,也是能够保障医保健康运转的重要政策。
参保现状
据统计,2023年大陆参保总人数约13.34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其中职工参保3.71亿人,居民参保9.63亿人,而家庭成员共济的政策使更多的职工医保账户得到了更充分地利用。
而参保人的增加也使得更多的人受到了医保政策的帮助,有数据表示,2023年,农村低收入就医人口达到了1.8亿人,减轻费用负担1883.5亿元,经报销后,有近一半的困难患者住院的负担在1000元以下。
对于现今经济环境,如此低廉的医疗费用的确为人们减轻了非常大的负担,尤其是针对贫困家庭的扶持,让这些家庭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承受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参保人数众多,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选择性参保,虽然目前有着退休必须缴纳一定年限的医保的政策存在,但对于早早参加工作缴纳医保的人来说,还是有着选择性参保的条件。
当然还有很多人这样参保,然后在退休前进行补缴等等,虽然减轻了当事人的负担,但对于大多连续缴纳保险的参保人来说,显然非常的不公平。
当然,也有许多人受到近年来退休政策、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医保的多次政策变化的影响,担心自己是否能受到医保的惠及,职工医保还好些,受到政策保护,单位需承担员工的医疗、养老、工伤、失业以及生育保险。
但个人参保的情况下,有更多的人选择掐着退休时间计算参保年限,尤其是城乡参保,因认识上的不足,以及每年需承担的费用,许多人有着选择性参保的倾向。
参保激励具体情况
8月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保障司司长樊卫东在会上提到了医保两项激励政策。
自2025年起,连续参保4年后,每连续参保一年,都享受大病保险支付不低于1000元的激励,具体的金额由各省根据情况制定,参保中断,激励停止,续保后重新计算年限再进行激励。
自2025年起,参保居民当年未使用过门诊、住院等医疗费用的医保基金报销,则会在下一年度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此项激励同样不低于1000元,仍由各省自行制定,当年使用大病保险并使用奖励额度,那么前期的激励额度清零,下一年度重新计算。
两项政策均可以说是对连续参保缴费人员的保护,从之前的医保报销方式来看,并未区分参保年限以及参保方式。
而一些有病参保,无病停保的选择性参保显然对连续参保人员是不公平的,而此项激励政策的推出,显然是减少这样的不公平性。
同时,两项激励政策是可以叠加进行,且随年限多次叠加的,而此次意见也规定了激励的最高额度为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的20%。
也就是说,按照居民参保当地最高的大病保险报销额度计算,两项激励政策均符合条件,累年叠加后,如果当地的大病最高报销额度为40万,那么激励后的最高额度最高增长到48万。
而在两项政策中,除了年限数字与奖励额度外,也需要注意的是奖励仅限定在“大病”范围,普通疾病是不会享受激励额度的。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家庭而言,大病更能摧垮一个家,而国家目前的医保基金也并未丰腴得可以随意挥霍,甚至近年来由于多个卫生事件使得原本就不丰厚的保险基金更加紧张。
激励政策实施的思考
2024年是医保统筹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自今年年初起,全国各地都均进入到了统筹实施的最后阶段,同时,各地区居民个人账户的进账金额也按计划调整减少,但门诊统筹进入新章。
通俗的话来说,不去医院每个月的账户进账每个月不再是三五百,而是七八十,但是进医院原来的花费可能二三千,而现在可能仅有二三百。
从个人收入来看,大多数人的收入都在减少,但就大局而言,这样的政策变更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保障,毕竟就13.34亿的参保人而言,想要同时保证这些人的医疗水平,注定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这样的改变,毕竟大多数人的眼里只有眼前几人、十几人,甚至只有自己,而这样的人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结束医保。
这样的背景下,这样的激励政策无疑是在鼓励居民正常连续参保,从而能够保证医保基金的储备能够正常运转。
虽然两项参保激励政策看似在用手段来吸引居民参保,但实际上,这样的“手段”属实难得,毕竟不能把所有人的意见统一,但这样的政策实际上对参保人是有着实质性的保护作用的。
毕竟“人有旦夕祸福”,在真正需要时,来自国家医保的保障才是最后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