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朱鹮之乡洋县,只见青山绿染、美景如画。穿行山林间,鸟鸣声不绝于耳,处处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融的和谐之美。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朱鹮保护。1981年5月,中国科学院科考队在该县发现7只野生朱鹮,宣告在中国重新发现朱鹮野生种群,这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一个朱鹮野生种群,命名为“秦岭一号朱鹮群体”。朱鹮之所以选择该县,是因为该县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为了给朱鹮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该县采取恢复天然湿地、封山育林、植树种草、投放鱼苗、改善水质、实施“鹮田一分”项目等措施,使朱鹮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分布范围逐渐扩大。
经过42年的坚守与努力,该县在朱鹮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当初的7只朱鹮“开枝散叶”,野外种群数量已发展到9000多只。它们飞出洋县,飞越秦岭,飞向全国,飞到海外。朱鹮栖息地由当初的5平方公里扩大到1.6万平方公里,野外繁衍覆盖15个县区,年繁殖增长率达34%以上,基本摆脱了灭绝风险。
为了保护朱鹮,保护区的群众生产不能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农作物减产,经济收入受到影响。然而,正是这份牺牲,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也为发展有机产业创造了条件。该县也从自身出发,重新审视环境优势,积极探索,坚持以有机生产基地为基础,以有机产业园区为重点,以有机品牌打造为核心,大力推进多区联建,强化科技创新驱动,逐步实现有机产品向有机品牌转变、有机大县向有机强县转变、有机践行者向引领者转变的“三个转变”,走出了一条依托优越生态环境发展有机产业的绿色蝶变之路。
目前,该县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集有机产品科研、加工、物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有机产业园区,至2023年底累计认证有机产品15大类113种,有机认证面积17.68万亩。注册“朱鹮牌”商标6大类50多种,“朱鹮之原”集体商标2件、产品商标21件。先后建成西北最大的有机稻渔综合种养试验基地、全国最大的有机厚朴基地和有机牡丹基地;成功创建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日益发展壮大的有机产业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该县以水田为基础,采用生态养殖、绿色防控技术发展“稻渔”共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既改善了农业环境,又提高亩均效益。同时“农”字号龙头企业通过开展包技术、包种肥、包回收的“三包”服务,先后与1万多户群众联结,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利益共同体,通过有机种植带动群众增收。
下一步,洋县将擦亮有机产业金字招牌,全力创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成国家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建成投用有机黑米高端饮品深加工、有机果蔬等项目,全力推进有机中药材、有机米粉肽深加工等项目,新招引有机深加工企业4户以上,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建成覆盖全县的有机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强化“朱鹮之原·有机洋县”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不断提高有机产品知名度、美誉度。
动动小手 赞完再走
——END——
(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使用)
来源:县委宣传部
编辑:张雅紫(实习)责编:何 龙
审核:张校峰 总编:张志刚 监制:宋 浩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主流舆论阵地 综合服务平台 社区信息枢纽
洋县发布
爱洋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