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一直以来是波兰人和东欧移民的聚集地。10区,纱丽、特色食品、理发店,这里有关于宝莱坞的一切。13区和20区贝尔维尔(Belleville),华人——实际上里昂车站有巴黎最早的华人街区,现在几乎不见当初的样子。2区圣安妮(Saint-Anne)街,歌剧院附近,很多爱好日餐的人一定不会陌生。至于犹太街区,很难说到底有几个,中产阶级化已经使玛黑成为最时尚的社区之一,它仍然是犹太人的聚集地,我喜欢这里的面包店和餐馆。
18区非洲角,以及其他街区非洲风格的餐厅和艺术场所,是眼下巴黎年轻人,甚至一些中产精英最时髦的去处。少数族裔构建着多元的巴黎当代史,这张混血而居的地图,面貌也愈加明显。未来的巴黎居民,将有更多的部分,是同时具有巴黎身份和另一个身份的混合体。
继续搭乘地铁。从地铁红堡(Château Rouge)站走出来(这里曾经有一座红色建筑),沿街有很多卖花生的小贩:一大包花生用厚塑料大袋子装着杵在地上,像中国某个小镇市集上的那样。还有同样类似的餐馆、水果摊,以及理发和接发店、裁缝铺和布料店——一个镇子,在过去的五年、十年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依旧保留着最初的朴素、真实、热情。
“18区可以找到所有非洲食材和香料。红堡熙熙攘攘,充满能量和响亮的呼声。”土生土长的巴黎服装设计师朱利安(Julien)说。
以非洲为代表的少数族裔文化最早影响了时尚设计圈,继而是朱利安这样出生于1998年的年轻人。“诠释非洲传统手工精神的设计师品牌徐立·贝特(Xuly Bët,在沃洛夫或者塞内加尔语中表示‘睁开你的眼睛’),设计师拉明·库亚特(Lamine Kouyaté)生于马里,在法国长大。”朱利安说,“非洲和中国一样,每个地区有各自的丰富文化,有些是现代的、当代的,就像你走在刚果首都,常常能在街头感受到一种格格不入的超现实主义色彩:穿着五颜六色西装的雅士文化(sapeur)。”
朱利安喜欢探索非洲餐厅,主打埃塞俄比亚菜的梅内利克(Ménélik)和萨巴女王(la Reine de Saba,巧合的是它就在距离我的Airbnb 50米开外的地方,越来越时髦的奥伯坎普夫街(rue Oberkampf),以及更高级的摩洛哥餐厅奥马尔厨房(Chez Omar)。
“年轻人依然去Le Comptoir Général(直译可以是“总柜台”),这样的场所也许在巴塞罗那更常见,一个六七百平方米的旧谷仓,一个另类、破破的混血酒吧,嬉皮士、波希米亚、非洲。”朱利安说。
眼下时髦人的聚集地,充满非洲气息的Le Comptoir Général
没错,我也记得第一次去“柜台”,那是2016年,当时根本没料到它会像今天这样受欢迎——人多时要在门外排上一段时间!它藏在圣马丁运河岸边的一栋房子里。走进去,一段红地毯,复古海报,水晶吊灯,非洲和加勒比物件,混搭让人措手不及,黑人文化、宗教和主题公园的概念,挑高的天花板上攀爬藤蔓,是一座“仿温室”。二楼的vintage,最多出售的也是非洲和加勒比风格的服装。存在了几乎十年,还是新鲜的secousse鸡尾酒,伏特加配上比萨普(非洲艳后“芙蓉花”糖浆)、百香果和黄瓜片……似乎有一种微妙的东西,使得(几乎)人人都喜欢这个地方,喜欢它的氛围,第一眼看上去破旧的各种椅子和沙发,愈来愈贵的鸡尾酒,夜晚的蓝调爵士和电音。
© Maison Château Rouge
回到开头的非洲角,这里说不清走出了多少孩子,在设计、艺术、音乐领域展露头角。有一对来自塞内加尔的兄弟优素福(Youssouf)和马马杜(Mamadou),九年前成立了自己的品牌Maison Château Rouge,红堡,用非洲特有的蜡染布料做可以随意混搭的服装,特别之处在于,布料都在18区面料店采购——去那里走一圈,看到那些裁缝店,你就会有感觉了。
“他们很酷。”在Maison Château Rouge店铺几百米之外,是另一个此行重点,叫做“小非洲”(Little Africa Village)的买手概念店。我赶在闭店之前抵达,店员是个十分高挑、迷人的年轻非洲裔姑娘。她这么评价自己的邻居。
小非洲 Little Africa Village 的创始人 Jacqueline
我见到了创始人杰奎琳(Jacqueline),一个盛开的、耀眼的黑人女性:她身上的所有装饰物件,发型,高大的身材,包括说话的声量。杰奎琳的家族来自喀麦隆。她的妹妹郭荣(Honorine Goueth)曾就读于巴黎-索邦大学现代史专业,此后在联合国大会主席办公室工作。是的,一个中文名。2017年,郭荣被北京大学的燕京学院录取,学习中非关系和中文。2018年郭荣加入小非洲,和杰奎琳一起介绍非洲艺术文化和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她们在法国看到了丰富的非洲艺术和成长飞快的非洲品牌。
小非洲 Little Africa Village概念买手店的一角
现在的小非洲是一个文化中心兼概念商店,出售服装、饰品、家居摆设、版画作品、书籍、有机食物,楼下是展览空间。6月22日、23日两天,一场派对在这里举行:作为巴黎时装周的一部分,喀麦隆女装品牌克罗斯科尔(Kroskel)的第一场秀。
以上,我们仅仅说的是巴黎的“新非洲”。
巴黎之行,我们几乎向遇见的每一个人提问:“你怎么看新移民和越来越多元的文化样态?”仔细来看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移民,一个是文化样态。而移民又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种种移民之中,有一种是非自愿移民,也就是难民,“难民”当然继续可以细分……想象与这个词相关的那些基本形象元素:服装、面孔识别、文身、旅行箱、帐篷、母语、节日、食物、酒、水烟筒…… 这一切,在巴黎俯首皆是——这是个一直以作为“移民和移民过渡点”而闻名的城市啊。
一方面,我们找的是一部分已经茁壮成长的东西,它影响生活方式,影响时尚、设计、艺术,另一方面,我们也想找萌芽于移民甚至难民之中的变化,这些萌芽会带来什么?“巴黎人”又给这些新人群带来了什么?
© 难民美食节 RefugeeFood Festival
到达巴黎的时间——其实,我有意冲着2024年“难民美食节”(Refugee Food Festival)而来,6月4日至24日。这个由法国非盈利组织“温暖美食”(Food Sweet Food)和联合国难民公署合作的“节日”,2016年首次在巴黎举行。
当大厨是“难民”意味着什么?今年的大原则保持不变:餐厅把厨房开放给难民厨师,共同制作新菜单。厨师将拥有全权菜单决定权,或与常驻厨师合作。对于像我这样的食客,可以有机会发现斯里兰卡、阿富汗、厄立特里亚、苏丹、叙利亚、乌克兰、阿尔及利亚菜肴……除此,依然有圆桌、工作坊、流动在城中的临时餐桌提供节日早午餐。今年参与的11家巴黎餐厅——涵盖“食堂”到“明星餐厅”的范畴,譬如蒙帕纳斯大楼里的顶级餐厅巴黎天空(Le Ciel de Paris Restaurant)和网红店角落咖啡(Le Café du coin)。
© 难民美食节 RefugeeFood Festival
厨师也会有机会走到餐桌前,和享受食物的人进行简单的交流——我喜欢这种聚集方式。在Lago餐厅,夜晚从一杯Pet-Nat自然酒开始,章鱼块、沙丁鱼丸子、咸味千层和腌黄瓜开胃之后,是油封茄子、茴香沙拉、柠檬杏仁调味的传统阿尔及利亚面包(matloa)。火鱼搭配类似中东小米的“hammis”,淋上肉汤,是海鲜主打,佐番茄、黄瓜、红椒和香草沙拉。还有烤羊肉淋上橄榄汁和白酱!甜点是阿尔及利亚风格的桃子坚果糕。这是餐厅主厨克洛伊·查尔斯(Chloé Charles)和阿尔及利亚厨师阿西娅·泽尔巴(Assia Zelbah)的“四手联弹”。人吃到好的会傻笑——我当晚的表情就是这样。
© 难民美食节 RefugeeFood Festival
这不只是难民的事,这和每个人相关——只要你会出门用餐,如此简单。巴黎的食物图景于是也在改变。一个混血的巴黎,宴席在真正流动,对吗。
需要感谢2015年,那会儿未满30岁的马林·曼德里拉(Marine Mandrila)和路易斯·马丁(Louis Martin):美食家,对烹饪和旅行充满热情,“温暖美食”的合作伙伴。一直在环游世界、编辑纪录片和书籍,通过食物讲述不同地区和文化的故事的两个人回到巴黎时发现,“当时所有媒体的描绘都是负面的,让我们忘记了难民是逃离战争和迫害的人。人们离开他们的国家不是因为他们试图找到更好的生活,而是因为他们试图拯救自己的生命。”路易斯说。
© 难民美食节 RefugeeFood Festival
“我们深信厨房作为交流和沟通工具的力量。很简单,旅行时,最美好的回忆都和烹饪这件事脱不了干系:茶道、宰牲节……厨房是发现世界的窗口。”马林说,“我们知道如何将人们聚集在厨房周围,餐桌周围,发现文化、遗产。那么,把餐厅委托给难民厨师,如何?”难民美食节的想法随后诞生。
“第一届很成功,我们收到来自各地的信息,他们想在自己的城市组织这样的节日。于是我们创建了一个工具包,详细说明组织节日所涉及的所有后勤工作——如何选择餐厅,如何与供应商合作,如何推出菜单。”第二年,美食节从3天延长到15天,欧洲各地有不少于80名厨师和84家参与。到疫情前的第三年,节日扩展了到美国和南非。
© 难民美食节 RefugeeFood Festival
2023年一年里,难民美食的64名难民厨师,44人接受了餐饮专业培训,“餐馆的老板和朋友们,我们的毕业生已经准备好加入你们的大队了。”马林和路易斯还在位于巴黎13区的救世军基金会(Fondation Armée du Salut)住宿中心,投资建了“避难城”(Cité de Refuge)厨房,为住宿中心的难民伙伴服务。在厨师哈鲁纳·索(Harouna Sow)的指导和监督下,难民厨师队每天会准备健康美味的饭菜,用新鲜和时令食材现场烹饪。食堂一年365天开放,供应午餐和晚餐,一年供应了70000多顿餐食。另一处的灌木食堂(Cantine des Arbustes)同时发展。两处厨师和厨房为同在巴黎的合作伙伴协会准备了超过10万份完整的美味饭菜,为758个公司活动准备了339388杯鸡尾酒。
© 难民美食节 RefugeeFood Festival
这个节日被证明是一个加速器。很多餐厅开始雇佣难民大厨;与此同时一些人,譬如格鲁吉亚的玛格达·格格纳瓦(Magda Gegenava)和叙利亚的纳比尔·阿塔尔(Nabil Attar)——已经能够在巴黎开设自己的餐厅。
阿卜杜勒·巴塞特(Abdell Baset)来自叙利亚大马士革。“我开始了自己的叙利亚食品家庭餐饮服务。”他说,“作为节日的一分子,我在胡姆斯和霍滕斯(Humus & Hortense)工作。它被评为世界上最好的素食餐厅。这个过程让你了解自己,也发现技术。没有这个节日,我无法进入这么好的餐馆厨房。”
© 难民美食节 RefugeeFood Festival
香料、气味、味道都回过头来,跑向大厨。2015年12月抵达巴黎,阿卜杜勒唯一带走的是食物的记忆。
City Guide
红堡 Masion Château Rouge
40 Bis Rue Myrha, 75018 Paris
周一-周六 11:00-19:00
小非洲 Little Africa Village, concept store Afro
6 bis rue des gardes, 75018 Paris
周二-周六 11:00-19:00
总柜台 Le Comptoir Général
80 quai de Jemmapes, 75010 Paris
周二、周三 18:00-01:00,周四 18:00-02:00,周五 18:00-03:00,周六 11:00-02:00,周日 11:00-23:00
小达喀尔 Le Petit Dakar
6 Rue Elzevir, 75003 Paris
由CSAO商店的创始人于2003年创办,致力于传统塞内加尔美食。装饰精美的房间、塞内加尔工匠画;《小达喀尔》(Le Petit Dakar)也是玛丽·巴塞莱米写的一本塞内加尔食谱书的名字,餐厅有售。这里还提供一系列受非洲启发的食材,例如玫瑰茄果酱。
灌木食堂 La Cantine des Arbustes
5 rue des Arbustes, 75014 Paris
向所有人开放的餐厅,由一群难民厨师提供烹饪服务。
周一至周五11:30-14:30
住所,地面控制 La Résidence, Ground Control
81 rue du Charolais, Paris 12eme
位于很多年轻人、设计师、创意人、数字游民等聚会的12区“地面控制”,一个融餐饮、社区菜园、演出场地、电台录音间、商店等为一体的综合空间。厨师团队包括阿富汗的侯赛因(Hossein)和雷扎(Reza)、柬埔寨的金(Kim)、苏丹的阿卜杜拉(Abdallah)、孟加拉国的萨尼(Sani)和厄利特里亚的阿贝尔(Abel)。
周三-周六 12:00-14:30,19:00-22:30,周日 12:00-15:30
忠诚旗帜 Le Drapeau de la Fidélité
21 rue Copreaux, 75015 Paris
一个怀旧,一个由越南前哲学教授经营的简单而有特色的店,既小,又便宜。在30多年的历史中它几乎没有涨价,让你以1.50欧元的价格享受啤酒,以6欧元(学生5欧元)的价格沉迷一系列越南菜。老板Quan先生的昔日情结在装饰中闪耀:墙上贴着形而上的哲学小册子,1980年代的法国流行歌曲在洗手间回荡。
周一-周六 15:00-22:00
亚美尼亚文化之家食堂 Maison de la Culture Arménienne
17 rue Bleue, 75009 Paris
按下呼叫按钮,打开没有标记的门,穿过安静的庭院,你可能会对亚美尼亚文字标志皱皱眉,继续朝着食物气味的方向,爬上曲折的楼梯——寻找隐藏宝藏的快感。老板娘阳光明媚的欢迎:她会叫你亲爱的(chéri),从厨房(由她丈夫掌控)来回小跑到餐厅。周围呢,有小饰品和亚美尼亚国旗,有常客交换故事的欢乐餐桌,最重要的是,便宜又美味的食物,一个特别有魅力的地方:亚美尼亚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为美食增添了某种浪漫。一个拥有绿色高原和灰蓝色山脉的国家,其象征是杏子和石榴——新鲜,色彩缤纷。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遭受迫害以及今天与周边领土不稳定的关系,意味着亚美尼亚人有大量侨民,他们的食物则成为家园象征之一。这里没有菜单,只有精选经典。奶酪糕点,肉馅儿馄饨,慢煮精致的香料鸡肉,烟熏牛肉馅茄子带一丝焦炭,依偎在米饭旁边,新鲜沙拉。舒缓,温馨的一种享受。
周一-周六 12:00-15:00,19:00-21:00
《周末画报》1337期
监制-carrie cao
撰文-徐卓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媒体编辑-子秋
封面创作-ZIZI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