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有关部委组织开展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两年来,在帮扶政策的号召下,来自天津及省市有关单位选派的帮扶干部奔赴麦积区、秦安县和张家川县三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用心、用情、用力为我市教育、医疗、产业等带来生机活力,将“组团式”帮扶工作落到了实处。
近日,我市组织开展了“携手奋进 共谱华章”组团式帮扶人才专题采访活动,实地走访了为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奋斗的帮扶干部们,见证他们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和努力,为天水带来的变化。即日起,市委组织部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用笔触和镜头讲述帮扶支援中的感人故事,传播回荡在天水的美好声音。
□新天水记者 马凯
一年之中,若站在秦安县高处眺望,便会看到桃树的颜色随着季节的更迭,会从一朵朵粉红色的希望之花再到一颗颗沉甸甸的果实。在当地人看来,漫山遍野的桃树一直是这片黄土上最美的色彩。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旱地桃树的乐园。桃,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在这片土地上,有位心系家乡的科技使者,正以科技的力量,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他,就是国家科技特派团秦安县桃产业组成员——王晨冰。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秦安的田野上。王晨冰站在一片桃林中,望着那些经过改良的桃树,心中充满了期待。
“王老师,今年的桃子长得真好,个头大,颜色鲜艳。”秦安县刘坪镇邓坪村果农老邓一边采摘着桃子,一边兴奋地说。
眼前这片桃园是秦安县第一片试点改造的桃园,改造的原因种植户老邓最有发言权。
“以前地里有三个品种,处处红、万金红,还有绿化9号,树老化不适应市场,就卖不了钱。”老邓说。
王晨冰知道家乡秦安的蜜桃产业虽历史悠久,却也面临着品种老化,技术落后,病虫害频发等重重挑战。如果要让秦安蜜桃已成为秦安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就一定要做出改变。
再次回到家乡后,王晨冰没有片刻停歇,他深知时间紧迫,责任重大,他首先着手于品种的改良与创新,从国内外引进了40多个优质蜜桃品种,通过精心选育筛选出最适合秦安土壤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
“国家科技特派团开展工作以来,王晨冰老师所在的桃产业组引进桃新品种40余个,通过选育适合秦安本地种植的品种18个,新品种的选育有效改善了秦安桃产业结构。”秦安县果业管理局副局长郭丽霞说。
“新品种的市场认可度极高,有效增加了果农收入。”郭丽霞又补充道。
最近几年,王晨冰是秦安县大大小小桃园的“常客”,他手把手教果农们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从修剪整形到病虫害防治,从水肥管理到果实套袋,每一个环节都力求科学精准。
“我们利用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了一套适合秦安这边种植的新技术,其中有四五项是在这边落地生根。”王晨冰详细介绍着每项技术的应用和效果。
“比如农膜保障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使得在干旱的年份能够使桃子正常结果,每亩能增收400-600元。”王晨冰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科技改变产业的坚定信心。
然而,就在新品种新技术成功推广之际,秦安刘坪镇万亩桃园突遭细菌性穿孔病威胁。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王晨冰迅速组织团队调研攻关,制定有效防治方案。他深入桃园一线,指导果农们科学用药,合理防控,最终成功遏制了病虫害的蔓延势头,保住了秦安蜜桃产业的命根子。
“我们通过科技特派团桃产业组引进了先进方案,同时也积极争取了衔接资金200多万元,在刘坪镇和王尹镇防治了1万多亩,连续两年防治效果相当好。”秦安县果业管理局局长魏胜昌说。
正是得益于品种选育、技术示范推广等科技力量的支撑,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秦安蜜桃,近年来优质果率提升了12%。如今,秦安蜜桃已成为秦安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新品种的引进推广上,首先要进行当地的适应性测试,另外新技术的推广也是同样的道理,怎么解决山地里适应的技术,减少人工,这都是值得推荐的。”王晨冰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时,眼中闪烁着希望。
“今天桃的品质好,价格在7元左右,今年能卖上钱。”阳光洒落,如同金色的细沙,铺满了秦安的桃园。老邓站在自家的桃园里,目光在一颗颗蜜桃上游移,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桃香,老邓的笑意深了,那是对王晨冰手把手指导的感激,更是对即将到来的丰收的满足与期待。
“科技兴农”,在王晨冰看来,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秦安的蜜桃产业发展得更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科技兴农的花朵正在绽放,而王晨冰,这位新时代的“科技特派员”,正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科技兴农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