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一直和宋朝对着干,宋太宗设来得及灭掉辽朝,自己先去西天报到了,到他儿子真宗赵恒即位后,辽国就更是嚣张了。他们多次进犯宋朝边境,让宋真宗很是头疼,这个时候有人向真宗推荐寇准担任宰相,说寇淮忠于国家,办事有决断。
寇准在宋大宗的时候就已经担任过副宰相一些重要的职位了,不过因为他是出了名的直肠子,说话不拐弯,让朱太宗很是受不了。后来被其他人诬告,排挤出了朝廷,现在辽国欺负宋朝欺负得太厉害了,大家又想把寇谁叫回来。
寇准有经验,而且有本事,让他去对付辽国正合适。宋真宗一看也没别人了,就把在地方上当知州的寇准调回了京城。
契丹前锋统军萧挞览带着二十万大军越过瓦桥关,攻高陵,直抵澶渊,即将饮马黄河,直通中原。宋朝内听说了这么不幸的消息后都慌了神,也不知道究竟是该打还是该投降。这时候寇准和毕士安建议真宗亲自去澶渊打上一仗,给士兵们鼓鼓劲儿,可真宗却始终拿不定主意。
边防告急的信跟雪花片一样飞到了真宗的手里,寇准在一旁坐着,脸上还带着笑意。这可把真宗给郁闷坏了,连忙问寇准干嘛发笑。寇准就说:“只要您亲自上马,到了澶渊以后兵将们就跟见了明星一样,内心那叫一个激动,他们一激动就得往前冲,一往前冲那就能打胜仗。”
就当真宗快要下决心批挂上阵的时候,却不巧杀出来两个老狐狸。当朝参知政事王钦若和陈尧叟没皮没脸地跟真宗说什么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寇淮大骂了两人一顿,真宗这才一脸郁闷地往澶渊去了。
也难怪真宗这小孩儿害怕打仗,虽说他爷爷是当年的开国皇帝,扛着刀枪把天下给他打了下来,可是毕竟孩子们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生在幸福窝里,哪知道打仗是个什么滋味儿。不过真宗也不愧是老赵家的后代,害怕归害怕,还是硬着头皮上了阵。
皇帝来看士兵打仗了!作为士兵,若看到高官亲自来鼓励他们,冲杀得便很起劲,更何况国家最高领导人亲临!真宗一上澶渊北城门楼,一呼而百应,大家顿时来了劲儿,一举反攻辽军。弯弓搭箭,一道长虹飞越战场上的晴空,直入辽军统帅萧挞头颅,萧挞带着一蓬鲜血,跌下马去。近军一见主帅阵亡,顿作鸟兽散,弃甲掖兵,奔走逃亡。
萧太后听说这事以后,手捂着胸口就开始哭天喊地。可是又再也没了力气跟宋军打了,只好厚着脸皮跟宋军求和。
当时寇淮死活不同意议和,他想的是让契丹对大宋称臣,把幽州交出来,让大宋百姓安安稳稳地过上太平日子。但有好人就有坏人,这时候那些个不安好心的孬种都在真宗面前给寇准戴帽子,一口一个不是,说什么寇准要扩大势力抢真宗的宝座。寇准虽然气得直哆嗦,可嘴上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后来宋朝就派曹利去跟契丹商量议和的事情,曹利走之前问真宗,多少价位以内他能够接受,真宗说了个一百万。曹利接了旨正准各往契丹那边赶的时候,却又被寇准拦了下来,对他说:“别以为皇帝说了个一百万那就是一百万,你要是给我谈的价位高出了三十万,那就提着头来见我!”
曹利被寇淮这么一吓唬,也拼了老命跟契丹那帮人杀价,最终不多不少以三十万岁币拿下。回来跟真宗这么一说,把真宗这小屁孩儿乐得跟吃了奶似的。爱好和平的真宗终于跟辽签了合约,订立 “澶渊之盟”,每年给辽三十万的伙食费。
澧渊这一仗打得响亮,至少向一些人证明了宋朝不是个 “文弱书生”。想当年赵匡胤骑着大马打下天下之后,他就非常注注重真枪实弹,硬是把国家的科技实力搞了上去。什么造船术啊、火药武器啊、新型战斗裝备啊,要什么有什么。到了太宗、真宗的时候,军队的建设已经非常厉害了。
实际上,当初萧太后跟他儿子杀过来的时候就是想吓唬吓唬宋朝,想从中赚些利润,而不是真的要灭了大宋。正巧这大宋国也是一知书达理的书生,喜欢舞文弄墨,不喜欢打打杀杀的,因此虽然打了胜仗,却还是跟辽国签了和平友好协议,顺带给了点款子让辽国先花着。
“澶渊之盟”这三十万的岁币对真宗来说根本就是牛身上的一根毛,因此签了协议大宋也不亏什么,倒是换来了三十多年的和平盛世,到处鸟语花香的,羨煞后世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