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早七点,临沂市莒南县筵宾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陆陆续续走进校园,孩子们背着书包、拎着水壶,在朝阳里拉出长长的影子。卢荣荣老师拿着相机巡视校园,一次次驻足,一声声快门,把晨光、学生、校园和不远处的平顶山都定格在镜头里。
卢荣荣在校园中拍摄。
卢荣荣是这所乡村小学的英语教师,今年是她参加工作的第二十年。她在筵宾镇7处乡村小学工作过,教过1837名学生,还留下了十多万张乡村校园的照片。
莒南县筵宾镇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这所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50年,南靠筵宾河,东依平顶山,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57人,教职工78人,下辖齐庄、水磨、下河、略庄、山后五处学区小学。
在教学之余,卢荣荣常常在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为乡村教育还可以做点什么?卢荣荣年轻时喜欢拍照,便萌生了用照片来记录生活的想法。
手机也是卢荣荣常用的拍摄工具。
说起早期拍摄的那批照片,卢荣荣回忆道:“那是在2008年、2009年间,我用手机和学校的相机拍摄的。当时是为了鼓励学生学习进步,班里定了口头约定,谁表现好有进步,就给谁拍照片做奖励。”那时的手机刚有拍照功能,像素很差,但一张张模糊的照片保留下了孩子们十几年前的模样。
2010年元旦期间,她用四个月的工资买下第一部属于自己的相机——松下lx3照相机。从那以后,卢荣荣几乎天天随身携带相机,开始了“用镜头体味校园生活,用图片讲述农村教育”的“教育摄影”之路。
这些年来,卢荣荣在沂蒙乡村小学一边教学、一边拍照。她拍的照片数量越来越多,有校园里的师生,有周边村里的老百姓,也有筵宾镇一年四季的风景等等。
卢荣荣早期上课照片。(受访者供图)
卢荣荣正在教英语课。(受访者供图)
卢荣荣摄影作品。(受访者供图)
卢荣荣最爱拍的还是校园里的师生:一级一级的学生,一批一批的同事,一年一年的校园,不同时期的教学工具,学生上下学乘坐的交通工具、孩子们的午餐时光等等。
这些年,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同一间学校,同样的课间活动,平房教室变成了教学楼,操场从泥土砖地变成了人工草坪,教学设施从无到有、从旧到新……
卢荣荣摄影作品。(受访者供图)
卢荣荣摄影作品。(受访者供图)
相机也跟随卢荣荣在山间的小学里奔走,许多生动的瞬间,她还写成文字保存下来。
卢荣荣写过一篇叙事散文《寒冬有暖》,那是她参加工作的第四年,冬天她得了感冒,独自在镇卫生室输液时,忽然有一个女孩来看望她。
卢荣荣非常感动,但有些不理解,学生怎么知道我生病了?
原来,女孩放学回家路上碰到卢老师,又看到卢老师的水杯放在镇卫生室的窗台上,便拉着家长过来看望她。
卢荣荣说:“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通常讲老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其实爱是相互的,老师能够去爱自己的学生,学生也可以爱自己的老师。”时至今日,每每忆起此事,总有一种感动充盈在她的心头。
后来的教学工作中,卢荣荣推行习惯养成教育、自律教育、爱的教育和美育教育等,鼓励学生培养兴趣,自己去领悟、观察、思考。卢荣荣说:“当老师,就是要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关注每一个孩子。”
卢荣荣与孩子们的笑脸。(受访者供图)
如今在莒南县筵宾镇政府工作的刘栋,是卢荣荣在2009年曾经教过的学生。“我对卢老师印象很深,她经常给我们拍照片。”刘栋说,“卢老师至今还保留着我们上小学时的照片。卢老师对乡村教育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刘栋说:“可能是受到卢老师的影响,我在毕业后选择了回到筵宾镇工作,为家乡做贡献。”
卢荣荣与学生刘栋。
卢荣荣还有一张照片,是她和学生与主持人董卿的合影。说起这件事,卢荣荣倍感自豪。2013年,她到略庄小学工作,为了让学生有个安静读书的场地,她清理出学校一间闲置教室作为图书阅览室,取名“静读吧”,带领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安静地读书学习,几年间从未停歇。
2019年4月,受人民文学出版社邀请,卢荣荣作为嘉宾带着8名学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朗读者Ⅱ》山东读者见面会,在现场接受董卿采访,介绍了她的“静读吧”和山村孩子们的读书故事。时至今日,从略庄小学到镇中心小学,师生一直在坚持阅读,浓浓书香溢满乡村校园。
卢荣荣带学生参加《朗读者Ⅱ》山东读者见面会。(受访者供图)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这句话是卢荣荣的座右铭,不知不觉中她已经为乡村小学留下了近十五万张照片,不少摄影作品在省市级以上比赛获奖。她的照片,拍下了不同年份的山村面貌、学校环境、教师风采、学生成长,留下了宝贵的图片资料。
卢荣荣说:“拍照的时候,没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大事,现在十五六年过去了,再回头一看,真是亲历和见证了沂蒙革命老区乡村教育的变化和发展。”
“我觉得‘乡村教师’这个称呼很美,工作环境美,教书育人更美。”卢荣荣说,“上学读书仍然是乡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最好机会。一手粉笔,一手相机,我还会继续这样走下去。”
卢荣荣在校园中拍摄。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 记者 李新宇 通讯员 徐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