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春,全军统一改编番号,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下辖第3、4、5兵团。
被提拔担任兵团职务的将领有,陈锡联、谢富治、杜义德、王近山、陈赓、郭天民、刘志坚、杨勇、苏振华等。
这些将领中,有一位“外来户”,过去不在刘邓麾下,而在晋察冀军区任职。刘邓挺进大别山时,才被调来,而且相当低调,在诸多战役中也没有听到他指挥哪一场战役。这位将领就是郭天民。
郭天民是军政双全的老资格,是黄埔军校毕业,在土地革命时期早早就担任师、军级职务。抗战初期从军委作战局长调任晋察冀军区担任副参谋长,后改为2分区司令。在晋察冀打仗9年左右。按说晋察冀也缺干部,而且他也并非原鄂豫皖苏区走出去的将领,怎么会跨战区调动呢?
对于他的经历,我们在《他跨战区调动,一直任副职,是被限制使用,跟着陈赓打仗才解除?》也简单介绍过。
到刘邓麾下,比起在晋察冀来说,要重新开始。
过去在晋察冀担任军事主官,如军区司令,纵队司令兼政委等。可到新环境下,大家对他不熟悉,他对部队不熟悉,而且也没有合适的主官位置留给他,只能先干副参谋长。
实际上,大军南下需要大批干部,这一点毋庸置疑,能用到的机会很多。我们知道刘邓大军是离开后方到前线的,这里是前线也将会成为后方,这就需要开辟根据地,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部队才能站稳脚跟。
王宏坤率领新组建的10纵抵达桐柏地区开辟新区,原新4军5师与张才千部会师江汉,组建江汉军区,而1纵、2纵、6纵分别抽调主力到地方,组建鄂豫军区,王树声负责。3纵与刘昌毅部合并后,组建皖西军区等。
从作战方面来说,鄂豫军区部队战斗力是不弱的,都是主力抽调过去,而此时的王树声身体并不好。在此之前,他率部中原突围到鄂西北,在那里展开根据地建设,由于是国统区,加上自然环境恶劣,部队发展艰难,鄂西北军区部队一部分由张才千带领去江汉打游击,一部分由刘昌毅带去大别山打游击。他身体欠佳抵达后方休养,得知大军南下,作为鄂豫皖走出来的将领,他义不容辞为解放家乡出力。
过去是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如今是鄂豫军区司令,与纵队司令平级,与老部下王宏坤、陈锡联、王近山、杜义德平级。对于职务高低他不看重,或许考虑他身体,安排郭天民到他身边担任副司令,负责军事工作。
郭天民能打仗,在晋察冀根据地打不少战斗,对于打游击他还是不是特别愿意,更愿意参加大兵团作战。但作为地方军区,职责就是配合主力,因此在大军南下大别山后,他就在地方与敌人地方部队作战,因此显得默默无闻。
作为副司令,也相当于纵队副司令,职务不算高。如果他没有离开晋察冀,在新组建野战军当个副司令也不是不可能。在地方2年,战斗打不少,硬仗没打多少。
1949年,全军改编时,他这位纵队级副职被提拔为兵团副司令,跟着陈赓打仗,俩人配合默契,一路从江西打到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