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解局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主流国产品牌柔性OLED智能机屏幕中,国产化率达到了98.2%。
这标志着,中国智能手机摆脱了对三星OLED屏幕的依赖。
雷军,再也不怕被三星断供了。
2015年1月4日,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雷军在给全体员工的内部邮件中,首次晒出小米2014年成绩单:
售出6112万台手机,大增227%,成功登顶中国市场份额第一。
彼时,“登顶国内第一”的雷军不会想到,他要多次飞到韩国三星总部,低声下气地向三星道歉。
让雷军“俯首”的是,一块名为AMOLED的屏幕。
雷军为什么要向三星道歉?
AMOLED的屏幕有多重要?
这还要从手机屏幕进化史说起。
手机屏幕的进化,是多维度的。
与电视机一样,手机屏幕最重要的变化,是从黑白变成彩色。
早年的手机,屏幕用的是黑白单色液晶屏,显示最基本的电话号码、短信等内容。
1992年,诺基亚推出第一部能发短信的手机-诺基亚1011
后来,有手机制造商在传统单色液晶屏上,加一层彩色滤光片,将单色显示矩阵中的每一像素分成三个子像素,分别显示出红、绿、蓝三原色。
这样一来,手机屏幕就可显示出彩色画面。
严格来说,这是一种“假彩”屏幕。
真正意义上的彩色屏幕,还要等到1998年西门子发布的S10。
这部手机,虽然只能显示出四种色彩,却也宣告了手机屏幕正式进入彩色时代。
西门子S10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的划时代的iPhone,配备高分辨率彩色屏幕,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篇章。
今天的智能手机的屏幕进化方向,仍然没有脱离iPhone的路径。
在使用方式上,手机屏幕实现了可触摸,触摸方式从最初的电阻进化为现在的电容。
激烈的市场竞争,继续驱动手机屏幕向前进化。
在实现彩色、可触摸的基本功能后,屏幕开始卷分辨率、刷新率等性能。
这又倒逼屏幕从LCD转向OLED。
LCD和OLED是两种不同的显示技术。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LCD屏幕是手机的标配。
LCD和OLED的区别
OLED在显示效果、轻薄设计和能耗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逐渐成为手机市场的主流选择。
特别是,OLED因为屏幕特性,更容易弯曲,便于封装,成为了全面屏、折叠屏的唯一选择。
对手机厂家来说,得OLED者,得天下。
2015年,在小米5即将发布之际,三星半导体中国区高管带领团队与小米供应链团队见面,商谈屏幕供应事宜。
沟通中,小米团队态度很差,三星也很强势,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不欢而散。
三星半导体中国区高管离开后,将他们在小米的遭遇报告给三星总部。
三星因此决定,停止向小米供应AMOLED屏幕。
这一决定,对于小米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彼时,小米虽然登顶国内第一,但根基不稳,亟需发布旗舰产品小米5稳住市场份额。
三星断供AMOLED屏幕,将直接影响小米5的发布。
小米5
更为重要的是,除了三星,小米找不到可替代的AMOLED屏幕供应商。
这是因为,在AMOLED屏幕市场中,三星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99%的AMOLED面板都出自三星。
在AMOLED面板供货上,三星分优先级。
处于最优先级的,当然是自己。
三星自己也生产手机,便将最大的产能、最好的屏幕优先供给自己。
其次是苹果,最后才是其他手机厂商。
三星、苹果分完后,留给其他厂商的货源就很少了。
产能本来就紧张,小米又“得罪”了三星,无异于“自杀”。
为了挽回三星,雷军多次通过中间人联系三星半导体中国区的高管,诚恳道歉,还委托手机行业的朋友,居中调和。
为了表达诚意,雷军又多次坐飞机飞到韩国三星总部道歉。
几经交涉,虽然三星同意供货,但为时已晚。
受制于三星断供,原计划在2015年6月上市的小米5,直到次年2月,才从工厂出货。
这半年多时间里,小米无牌可打,错失市场,最终没有完成全年销售8000万的既定目标。
三星断供,对小米供应链造成极大冲击,也为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曾几何时,大陆企业面临“缺芯少屏”的困境。
以电视机为例,早在1987年,中国电视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
芯片和显示屏作为电视机的核心部件,却长期被日、美、韩等国家垄断,导致中国电视企业利润被不断上涨的屏幕价格蚕食。
手机的情况也类似。
iPhone 16的物料拆解成本分析
市场调查机构TD Cowen拆解苹果iPhone 16的物料成本后发现,iPhone 16的材料清单为416美元。其中,显示屏的价格最高,为65美元,占比16%。
如果显示屏不实现国产化,中国企业只能长期为三星们“做嫁衣”,还有被断供的风险。
独立第三方产业咨询服务平台CINNO Research的最新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主流国产品牌柔性OLED智能机屏幕中,国产化率达到了98.2%。
其中,京东方份额达28.1%,排名第一;华星以26.7%的份额排名第二,天马和维信诺份额分别为23.8%和19.6%;三星份额降至仅剩1.8%。
主流国产品牌柔性OLED智能机屏幕各品牌占比
也就是说,中国智能手机基本都用上了国产OLED屏幕,摆脱了对三星的依赖。
这是手机屏幕中韩之战的最新成果。
中国的OLED面板,正在实现对韩国的赶超。
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市场柔性OLED(含折叠)智能机面板出货量约1.6亿片,中国出货9400万片,占比达58.9%。
在出货量上,大陆已经超过了韩国。
从整个显示行业看,2023年全球新型显示行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为1876亿美元,大陆占比近50%;其中,显示面板的营业收入为1045亿美元,大陆占比55%。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面积2.41亿平方米,大陆占比近73%。
与2016年相比,大陆新型显示行业营业收入全球占比提升25个百分点,显示面板出货面积全球占比提升44个百分点,均位居全球首位。
8年过去了,雷军,再也不怕被三星断供了。
中国,是如何解决“少屏”问题的?
除了国家扶持,京东方、TCL华星等龙头面板企业努力外,国产手机厂商的力挺也至关重要。
以小米为例,遭遇断供之痛后,小米痛定思痛,开始寻找国产化屏幕,逐渐减少对三星的依赖。
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柔性OLED手机面板供应商中,TCL华星一家就占到了62.6%。三星占比,已降至5.3%。
小米柔性OLED手机面板供应商
小米与华星的合作,远不止供货这么简单。
今年2月22日,小米举办新品发布会。
当天发布的小米14 Ultra手机采用了“全等深微四曲”屏幕技术。
为了研发这一技术,小米和TCL华星组成的团队,历时2年,投入的资金是上一代产品的18倍,累计申请了130余项专利。
据TCL华星负责人透露,在与TCL华星合作前,小米曾与国外某头部企业探讨合作研发“全等深微四曲”屏幕的可能,后者以“这注定是一款失败的产品”为由婉拒。
可以看到,小米与TCL华星之间,不是简单的上下游供应关系,而是形成了紧密合作的产业共同体。
产业协同,这是OLED国产化成功突围的关键。
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OLED面板出货量历史上首次超过了LCD液晶屏。
智能手机领域,LCD大势已去,OLED风头正劲。
全球智能手机OLED面板出货量历史上首次超过了LCD液晶屏
另一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达1.24亿部,同比增长17.6%。
可以设想,如果OLED面板未能成功国产化,那么,国产手机还将继续受制于人。
手机屏幕中韩之战启示我们,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不是某个企业、某个行业“单打独斗”,必须“组团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