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蔡君彦
10月11日,重阳节,退休10年的郭红岩,继续在忙碌中度过。
上午11时30分,记者见到65岁的河南省残疾人游泳队教练郭红岩时,她正在河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河南省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游泳训练馆,忙着指导泳池里的十多名运动员训练,备战将于明年12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这,是她当天上午指导的第四批残疾人运动员。
带残疾人运动员的她 擅长手语交流还自创了训练手语
郭红岩身材高挑,扎着马尾,一身运动装,显得特别干练。泳池边,她左手拿秒表,右手朝下一挥,指导运动员按要求完成训练。泳池内,一个个运动员生龙活虎,劈波斩浪,水声哗哗作响。
这天上午的训练重点是转身速度和爆发力。“在0.6秒之内完成转身的速度做出来,好吧?预备,走!”郭红岩一边喊话,一边配合手语,当运动员训练时,她在泳池边紧跟着观察,谁的动作需要注意,就及时提醒。
11时45分,上午的训练结束。郭红岩叮嘱孩子们快去吃饭。其间,她跟一位15岁的女运动员面对面手语交流,询问对方是否需要改蛙泳技术,“需要改的话,下午训练结束后我再指导。”女孩使劲儿点点头,笑着离开了。
郭红岩带的残疾人运动员中,听力障碍、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和视力障碍人员都有。她坦言,跟带健全人运动员时,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准确表达意思、让对方领会不同,残疾人运动员教起来比较困难,需要配合手语交流,且要不断重复,才能让对方领会。
在跟残疾人运动员的长期相处中,郭红岩学会了手语,能够流畅地跟大家交流。为了更好地指导对方训练,她还“自创”了一套训练手语,既能表达专业技术要求,又能让运动员充分理解。
泳池边的长桌上,放着两个盒子、一个笔记本。盒子里,分别装着笔和秒表、指挥盲人运动员训练的“骨传导”设备等。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每一天、每节课的训练计划、运动员的完成情况、训练后的身体感觉,以及运动员每周的体重、每天训练前后的脉搏,等等。有些技术内容通过“符号”呈现,比如,准备活动,打腿、划水的技术训练,速度训练等,外人未必能看懂,郭红岩笑着说:“每个教练员都有自己的‘语言’。”
无论每节课训练什么内容,有一条“雷打不动”:每节课98分钟,所有训练计划和任务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
“24小时陪伴” 她每周休息半天依然乐此不疲
说起郭红岩,在河南游泳教练圈里是响当当的名字。
她曾是河南省体育局省体育场重点业务体校的游泳高级教练,多年来,为河南游泳领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人才,第一位为河南夺得全运会游泳奖牌的贺倩,第一位为河南夺得亚运会游泳金牌的王丹等均出自她的门下,她也是“亚洲飞鱼”宁泽涛的启蒙教练。
为助力河南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1998年,郭红岩应邀兼职河南省残疾人游泳队教练。2014年11月,55岁的郭红岩正式退休,之后,她继续奋战在执教一线,为省残疾人游泳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好苗子”,至今已有10年。
退休后的执教生涯,郭红岩有多忙?
“我这边的工作性质是需要24小时陪伴。”郭红岩说,这些运动员需要“一天两练”,有的运动员需要出去上学,有些不出去上学的就在这里长期训练。因此,她基本上24小时都在游泳队陪伴大家,每周能休息半天。这半天时间,她回到位于健康路的家中拿些换洗衣服,跟家人聚聚,再赶回来。
担任游泳教练多年,郭红岩也有感到疲惫的时候,尤其是年龄大了之后,身体、精力和承受能力都受限了,在带运动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遇到坎儿的时候,她也会想:是不是该放手了?
但是,当她看到孩子们眼中的渴望,感受到对方需要她帮助的时候,又不忍心割舍,因为“被需要”,一直坚持至今。
郭红岩说,自己虽然退休了,但是,依然热爱这项事业,毕竟已经干了一辈子了。“这些孩子需要我,也让我觉得自己有价值。所以,就陪伴他们成长起来,看到他们从不会游、到会游,到变成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对我来说也很有自豪感!”说到这些,她神采飞扬,笑容特别灿烂。
近年来,郭红岩带的残疾人运动员在国内外大赛中成绩斐然。其中,视障运动员朱鸿艳荣获残奥冠军、全国冠军,并打破世界记录和全国记录。残疾人运动员刘锐、马智良、杨義康、王文辉、戚俊琪、孙天宇、王柯钧等,在赛场努力拼搏,均荣获全国冠军,并有多人打破全国记录。
更让郭红岩倍感欣慰的是,她带的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由于比赛成绩突出,有的被特招进入大学深造,有的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成家立业……看到运动员们的成长变化,她觉得自己所有的忙碌都值得,很有价值。
她深知,对于这些残疾人运动员来说,游泳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可能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孩子们从事这项运动是出于内心的热爱,也希望通过这项运动来展示自己的才能,我作为游泳教练,既然有这种专项技能,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我义不容辞!”多年忙碌,郭红岩早已看淡了名利,更看重忙碌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