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本草纲目》故事:牛膝利尿通淋

《本草纲目》故事:牛膝利尿通淋

牛膝的故事

[时珍曰]:按陈日华《经验方》云:方夷吾所编《集要方》,予刻之临汀。后在鄂渚,得九江守王南强书云:老人久苦淋疾,百药不效。偶见临汀集要方中用牛膝者,服之而愈。又叶朝议亲人患血淋,流下小便在盆内凝如蒟蒻,久而有变如鼠形,但无足尔。百治不效。一村医用牛膝根煎脓汁,日饮五服,名地髓汤。虽未即愈,而血色渐淡,久乃复旧。后十年病又作,服之又瘥。因检本草,见《肘后方》治小便不利,茎中痛欲死,用牛膝并叶,以酒煮服之。今再拈出,表其神功。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牛膝”条“发明”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了陈日华《经验方》中收载的这个故事。

陈日华在鄂州收到九江太守王南强的信,信中告诉他:家里的一位老人长期遭受淋症的折磨,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引痛,曾尝试了用各种治疗淋症的药物都没有效果。后来偶然在临汀看到方夷吾《集要方》中有使用牛膝治疗此病的方法,尝试服用后,病情竟然痊愈了。再后来有一位姓叶的朝议大夫的亲人患有血淋,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小便排出后在盆中凝结成像魔芋冻状,久而形状变化得像无脚的老鼠。这种病症也是多方治疗无效。一位村医用牛膝根煎成浓汁(名为“地髓汤”),每天分五次服用,虽未立即痊愈,但明显感觉有效,血色尿液逐渐变淡,最终恢复了正常。十年后,病情再次复发,服用此药治疗又痊愈了。李时珍查阅了本草书籍,发现《肘后方》中也有关于用牛膝及叶以酒煮服来治疗小便不畅、尿道疼痛难忍的记载。便在《本草纲目》再次将这些记载整理列出,以表明牛膝利尿通淋的神奇功效。

牛膝得名

《本草纲目》故事:牛膝利尿通淋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牛膝正名出自于《本草经集注》,一直沿用至今,其别称较多,多以其植物形态、药性及产地等方式进行命名。

根据牛膝植物形态命名的名称有 “牛膝”“牛茎”“山苋菜”“对节菜”“对节草”等,如《本草经集注》云“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因其茎有节膨大似牛的膝盖而得名 “牛膝”。《广雅》云“牛茎,牛膝也”。《本草纲目》云“其叶似苋,其节对生,故俗有山苋、对节之称”。其叶似苋叶故名 “山苋菜”,其节相对而生故名 “对节菜”“对节草”。

根据牛膝药性命名的名称有“百倍”“牛膝”等。牛膝最早名为百倍,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对这一名称做了进一步的的阐释:“百倍,隐语也,言其滋补之功,如牛之多力也”。《本草乘雅半偈》记载“牛,亦大力之物也。膝之为用,承上以接下,如坤之承乾,盖顺而健矣,此药根下行,而能引伸,力之大而健可知,膝名即同,药治最合”。可见“百倍”、“牛膝”这些名称,无一不巧妙地借用了牛之大力之意,生动而形象地比喻了牛膝强大的功效。

“怀牛膝”之名首见于明代方贤所著《奇效良方》,因主产于怀庆府而得名。

牛膝的药用历史

牛膝应用历史悠久,在大陆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记载: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云“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久服轻身耐老”。

南北朝《名医别录》

载“疗伤中少气,男子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益精利阴气,填骨髓,止发白,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

唐《药性论》

载“治阴痿,补肾,助十二经脉,逐恶血”。

五代《日华子本草》

载“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症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死胎”。

宋《本草衍义》

载“同苁蓉浸酒服,益痛。竹木刺入肉,嚼烂罨之,即出”。

明《本草纲目》

载“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

清《本草备要》

载“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症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2020版《中国药典》

载其功效主治为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口疮,吐血,衄血。

牛膝的道地产地

《本草纲目》故事:牛膝利尿通淋

关于牛膝的产地,最早见于汉末的《名医别录》“生河内及临朐”。“河内”为汉代内置郡名,唐代改为怀州,明代改为怀庆府,现为河南省焦作市一带。“临朐”在今山东境内。魏晋《吴普本草》载“生河内或临邛”。“临邛”则为四川雅安等地。《日华子本草》载:“牛膝,怀州者长白,近道、苏州者色紫”。宋代《本草图经》载“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为真”。可以看出宋代时牛膝在江苏、安徽、福建、广东及陕西等地亦有产出,但仍以怀州所产为佳。明代《本草纲目》载“牛膝处处有之,谓之土牛膝,不堪服食。惟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莳者为良”。北土即河南省的黄河以北,指的正是现在的焦作市辖区。川中指的是四川等地。后衍变成另一基原药材即川牛膝。李时珍明确指出:土牛膝不适合药用。清代《本草从新》载“出怀庆府,长大肥润者良”。可见,明清时期基本上仍是以怀庆府为牛膝道地产区。

根据历代本草记载来看,自古以来牛膝多以怀产者为佳,其道地地位至少在唐宋之前即已确立。现今,河南温县、武陟县、博爱县、沁阳市、孟州市等地已成为怀牛膝的道地产区,也就是古代本草中提及的河内、怀州及怀庆府地区。这一地区生长的牛膝身条粗壮通顺、皮色黄鲜、肉质肥厚,是河南著名的道地药材“四大怀药之一”。

品种演变

魏晋时期《吴普本草》云“叶如蓝,茎本赤”。牛膝叶与爵床科马蓝一类的植物相似,故有 “叶如蓝” 的描述。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此描述了牛膝茎节膨大的植物特征,与当今苋科植物牛膝形态特征相符。宋代开始,本草著作对药物有了更详细的记载,如宋代《本草图经》除了对牛膝的植物形态描述更为细致外,还附有单州牛膝、滁州牛膝、归州牛膝、怀州牛膝4幅图,其中怀州牛膝与现今的苋科植物牛膝形态特征完全吻合,可确定宋以前所用的产于“河内”的牛膝其基原植物为苋科牛膝属植物牛膝。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牛膝形态做了补充: “方茎暴节,叶皆对生,颇似苋菜而长且尖,秋月开花作穗结子,状如小鼠负虫,有涩毛,皆贴茎倒生”。其描述出牛膝具有节膨大,叶对生,叶片似苋而尖,穗状花序的特征,进一步确定了明代所用牛膝的主流品种是苋科植物牛膝。

川牛膝之名始见于唐代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的“大活血丹”等配方。据明代《本草纲目》记载,“牛膝处处有之……惟北土及川中人家栽莳者为良。”《中国药典》(1963年版)收载其来源为头序杯苋或毛杯苋,后经谢宗万教授调查考证确定其来源为川牛膝(甜牛膝)和头花杯苋(麻牛膝),后者实为地方习用品,为川牛膝的混用品种。故从1977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历版药典均载为川牛膝。

综上可知,历代本草所载之牛膝多指怀牛膝,从其叶形、花序、产地、药材性状描述结合本草图谱来看均与苋科植物牛膝一致,为传统药用牛膝的正品。川牛膝自明清之后才开始与牛膝分开使用。

牛膝与川牛膝

《本草纲目》故事:牛膝利尿通淋

牛膝和川牛膝虽然其主要功效相近,但它们是作为二种不同的中药收载于《中国药典》,二者其来源不同、性味不同、功效作用亦有不同。建议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区分。

来源不同:

牛膝为苋科牛膝属植物牛膝的干燥根,而川牛膝是苋科杯苋属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

性味不同:

牛膝苦、甘、酸,平;归肝、肾经。而川牛膝甘、微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作用不同:

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等作用。临床常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口疮,吐血,衄血等症。而川牛膝具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等作用。临床常用于经闭癥瘕,胞衣不下,跌扑损伤,风湿痹痛,足痿筋挛,尿血血淋等症。

各自见长:

二者均具有活血化瘀通经及利尿通淋作用,但又各有所长。据1956年上海市中药材公司编写的《中药材资料汇编》记载:牛膝长于补肝肾,川牛膝长于活血化瘀,其后很多的文献都沿用此说。

混用品、伪品的鉴别

牛膝的外观性状

根呈细长圆柱形,挺直或稍弯曲,长15~70cm,直径0.4~1cm。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微扭曲的细纵皱纹、排列稀疏的侧根痕和横长皮孔样的突起。质硬脆,易折断,受潮后变软,断面平坦,淡棕色,略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混伪品的性状特征

(1)川牛膝

根呈近圆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细或有少数分枝,长30~60cm,直径0.5~3cm。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和多数横长的皮孔样突起。质韧,不易折断,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甜。

(2)土牛膝

根呈长圆形,稍弯曲,长10~15cm,直径0.2~0.5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须根痕和扭曲的纵皱纹。根质较韧,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有维管束点散在。气微,味微甘,而后微苦涩。

功效与配伍应用

功效

牛膝味苦、甘、酸,平。归肝、肾经。其功效为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用于经闭,痛经,腰膝酸痛,筋骨无力,淋证,水肿,头痛,眩晕,牙痛,口疮,吐血,衄血。

配伍应用

治瘀阻经闭,痛经,产后腹痛:

可与当归、桃仁、红花等同用。

治胞衣不下:

可与当归、瞿麦、冬葵子等同用。

治跌打损伤,腰膝瘀痛:

可与续断、当归、红花等同用。

治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筋骨无力:

可与杜仲、续断、补骨脂等同用。

治痹痛日久,腰膝酸痛:

可与独活、桑寄生等同用。

治湿热成痿,足膝痿软:

可与苍术、黄柏同用。

治热淋、血淋、砂淋:

可与冬葵子、瞿麦、滑石等同用。

治水肿、小便不利:

可与地黄、泽泻、车前子等同用。

治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

可与生地黄、郁金、山栀子同用。

食疗应用

古代应用

①中药用作食疗药膳是中医药的传统,牛膝在明代时期,李时珍就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气湿痹痛,腰膝痛:用牛膝叶一斤(切),以米三合,于豉汁中煮粥,和盐、酱,空食之。”

②明代朱棣将牛膝记载于《救荒本草》中,以备灾荒年充饥应急之用。

营养成分

牛膝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于人体健康具有多种益处,尤其在补肝益肾、强壮筋骨方面表现突出。

现代食疗应用

今天牛膝的食疗也是多种多样的,人们经常用牛膝泡茶、煮粥、煲汤,既可享受其独特的口感,又能起到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牛膝药材用于食疗药膳的方法较多,下面介绍几种:

牛膝巴戟天茶

将牛膝、巴戟天洗净,与红茶一起放入杯中,加开水冲泡。具有温补肾阳、强腰健膝的功效。

牛膝生地黑豆粥

将适量牛膝、生地黄、熟地黄、黑豆、粳米一起煮粥食用,可以治疗牙痛,尤其适宜体虚正气弱的老年患者食用。

牛膝降压汤

将海蜇浸洗去咸味,与淡菜、牛膝一同煲汤,可降低高血压。

牛膝丝瓜汤

丝瓜300克,牛膝20克,猪肉(瘦)50克,淀粉(玉米)25克,鸡蛋100克,鸡蛋清30克,配料为料酒、酱油、姜葱、盐及植物油,制作成汤。具有补肝肾、清热化痰、降低血压之功效,适于热病烦渴、高血压等症患者食用。

综合利用

用于化妆品

牛膝能够通过降低SOD、MDA水平、增强内源性酶的活性,发挥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还具有抗衰老作用。目前,牛膝提取物已被运用到化妆品行业中,例如后拱辰亨水水沄平衡液系列产品就含有牛膝提取物。

用于保健品

牛膝可以用于制作如药酒、保健茶等产品,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国家于2002年将牛膝纳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名单,目前含牛膝的保健食品多达54种。

用于兽药

牛膝可用于治疗牛的相关疾病,比如在治疗牛跛行的跌打损伤散中就含有牛膝。

用于观赏

牛膝的原植物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其植株形态独特,可以作为园林中的特色点缀,为园林景观带来一种自然的美感。

化学成分

现代研究表明,牛膝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甾体类、三萜皂苷类、多糖类成分含量较高,此外,还含有多肽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抗炎镇痛

牛膝适用于腰膝酸痛,风湿痹痛,足痿筋挛等症,抗炎镇痛效果良好。牛膝的抗炎镇痛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激活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等方面。

保护心血管系统

牛膝皂苷可调节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栓长度及重量、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血细胞比容等指标,显著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水平;另外,牛膝还可以抑制组胺释放和心脏血管扩张,起到降压作用。

抗骨质疏松

牛膝通过增加骨质疏松大鼠血钙含量、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血清骨钙素水平和降低尿中羟脯氨酸水平等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

保护神经

牛膝多肽能有效促进神经肌肉接头的发育和成熟,显著加速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再生。此外,牛膝多肽还能降低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降低环孢素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和脑动脉阻塞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牛膝多糖可显著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低下小鼠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刺激T淋巴细胞活化,从而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牛膝可作为免疫调节剂应用于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等方面。

抗肿瘤

牛膝皂苷和牛膝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牛膝多糖通过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而牛膝皂苷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降血糖

牛膝多糖是牛膝降糖效应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仅对高血糖小鼠有明显降糖作用,而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无影响。

牛膝的民间偏方

治疗高血压病

菊花15g,草决明12g,黄芩片9g,牛膝12g。水煎服,代茶饮,每日1剂。2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

治疗乳糜尿

炒韭菜子180g,鹿茸、牛膝、熟地黄、当归、肉苁蓉各60g,巴戟天45g,菟丝子40g,石斛、杜仲、桑寄生、山药、肉桂、干姜各30g。上药共为细末,以酒糊丸。每次服用10g,日服2次,以食盐汤或温酒送下。

治疗血管性头痛

牛膝30g,钩藤20g,川芎、白芍各15g,当归10g,全蝎、白芷、炙甘草各6g,细辛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治疗小便不利,阴茎疼痛

牛膝药材,或牛膝全株带叶,切碎,加酒水各半煎煮,取汁饮服。

治疗鹤膝风(结核性关节炎)

牛膝、木瓜、五加皮、骨碎补各15g,金银花、紫花地丁、黄柏各10g,萆薢、甘菊根各5g,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治疗痿痹(肌肉关节痹痛,痿弱无力)

牛膝适量,切碎装入布袋,放入酒坛中用53度白酒浸,每天取牛膝30g及酒100mL加水300mL煎煮10分钟,分早晚2次饮用。

治疗风湿痹,腰痛少力

牛膝30g(去苗),桂心3g,山茱萸30g,共捣细为散。每于饭前,以温酒调下6g。

治疗消渴不止,下元虚损

用牛膝150g,研细,浸入生地黄汁5000mL中。日晒夜浸,直到汁尽。加蜜和制成丸,如梧子大,每服30丸,空腹服,温酒送下。

治疗口舌疮烂,牙齿疼痛

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用牛膝加水煎煮取汁含漱后饮用,也可以用牛膝烧灰敷患处。

治疗喉痹、乳蛾

新鲜牛膝根一把,艾叶七片。捣碎,用水加少量人乳煎取汁,灌入鼻内,须臾痰涎从口鼻出,每天1-2次。

使用注意

古代本草记载

1.《得配本草》:中气不足,小便自利,俱禁用。

2.《本草衍义》:肠虚人服之愈甚。

3.《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4.《本草通玄》:梦遗失精者,在所当禁。

5.《本草正》:脏寒便滑,下元不固者当忌用之。

6.《药品化义》:若泻痢脾虚而腿膝酸痛不宜用。

现代使用注意

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者及孕妇均忌服。

作者介绍

范泽萍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药学部 中药师

梅全喜 主任中药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药学部顾问,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特聘教授、药学部学科带头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会长。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范泽萍 梅全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