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合肥一团队首次发现眼蝶新亚种

合肥一团队首次发现眼蝶新亚种

图为吉林的黄环链眼蝴蝶(左中)和黄环链眼蝶(右)

合肥一团队首次发现眼蝶新亚种

张世奇(左)和于磊(右)

8月5日,安徽省珍稀鸟类保护工作者联合会副会长于磊收到德国《亚特兰大》杂志《阿塔兰塔》(Atalanta)发表的一篇论文的通知,该论文致力于鳞片鳍的研究,这意味着他和他的团队发现的黄环链眼蝴蝶Dabiesan子部分已经获得了国际认可。

据了解,这也是安徽人首次发现眼蝶的新亚种,对于大比山地区动植物资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首次发现

所谓黄链眼蝴蝶是指蝴蝶链眼蝴蝶属的蝴蝶,翅膀黑褐色,前翅有5个黑色圆点,后翅有6个黑色圆点,全部被黄色环包围。其中一个圆形斑点很小,机翼的另一侧沿外缘有2条黄线。

据了解,黄链眼蝴蝶天性怕热,因此对生活环境的温度有更高的要求。世界上大多数黄环链眼蝴蝶位于欧洲和日本,而中国的黄环链眼蝴蝶大多位于北京和北京北部。安徽省新发现的黄链眼蝴蝶大比山亚种在外观上更接近日本北海道的黄环链眼蝴蝶。

在余磊的眼蝴蝶标本中,记者看到三只黄环链眼蝴蝶分别来自大比山和吉林地区。相比之下,记者发现,大比山地区的黄链眼蝴蝶体型较大,颜色较深,翅膀上的黑色圆圈较小,与吉林地区的黄环链眼蝴蝶有明显区别。

于磊告诉记者,此前意大利蝴蝶专家波扎诺在大比山白马的尖端采集了黄环链眼蝴蝶标本。乌克兰《蝴蝶研究》杂志的编辑瓦蒂姆什·科洛维西(Vatimish Kolovisi)后来无意中看到了波扎诺的形象,提出了在大比山地区建立一个新的黄环链眼蝴蝶子的想法,并将其转达给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蝴蝶专家郎玉云。但由于距离较远,这种猜测从未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花了15年时间

提到于磊和黄链眼蝴蝶大比山子系列的起源,也是从15年前开始的。2003年,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余磊首次在大比山地区看到了黄链眼蝴蝶标本,发现该蝴蝶标本的形状与他平时研究的黄环链眼蝴蝶有一定差异,于是赶紧赶到大别山采集标本却没有收获。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于磊带领团队多次上山寻找,但无济于事。

"后来才知道,我们没能找到黄环链眼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在错误的时间去的,二是我们没有在足够高的高度爬山。于磊告诉记者,大别山地区的黄环链眼蝴蝶一般只在6月出现,再加上它们的天性凉爽,一般生活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区。

2017年6月8日,于磊带领团队前往大比山芦坪地区,队员张世琪意外抓到一只黄链眼蝶,随后发现了几只黄环链眼蝶。通过标本制作研究,于磊发现,大比山地区的黄链眼蝶与眼蝶的其他区域存在明显差异,属于眼蝴蝶的新潜层。于磊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后续将在大比山地区解剖黄环链眼蝴蝶,进行分子实验,检测基因。

填空

黄链眼蝶大比山子水母的发现填补了安徽黄环链眼蝶研究的空白,大别山地区黄链眼蝶新亚种的发现也反映了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对大比山地区动植物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大比山作为一座拥有数亿年历史的古老山脉,是许多动植物的天堂。黄链眼蝴蝶大比山亚科的发现也为其他动植物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方向。余磊告诉记者,目前安徽地区的黄链眼蝴蝶非常罕见,而黄环链眼蝴蝶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也更高,从卵到蝴蝶进入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黄环链眼蝴蝶为食,他们还会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