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打通“肠梗阻”,中山这条老国道变身快速通道

桥上的交通流量恒定,桥下的转换很顺利。近日,国道广珠西段G105线(盘福出入口)跨线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实现了中转车辆和城镇车辆的分流,高速公路与国道交通转换更加高效。

这是G105线中山沙朗至古鹤段的重建工程(简称"G105南段重建工程")最近迎来的又一重要进展。根据规划,该项目将在年内完成10座跨线桥梁的建设,其中7座跨线桥梁已经建成并通车,其余3座跨线桥梁建设即将完成。

打通“肠梗阻”,中山这条老国道变身快速通道

9月30日,G105国道南段广珠西(盘福出入口)跨线大桥正式通车。南方和叶志文拍摄

贯穿中山的G105国道是中山最古老的现代主干道,引领了中山职业城镇的经济繁荣。几十年来,经过一些线路调整和多次改造,G105中山段一直负责南北外宽佛珠的重要交通功能。2019年下半年,随着G105南段改造工程的开工,南北动脉迎来了又一次蝴蝶换人的机会。随着交叉转化的推进,沿线的"肠梗阻"将进一步畅通,动脉重新焕发活力。

穿过四条城镇街道,穿过十段"障碍物"

9月30日下午6点30分.m,毗邻广珠西线板福出入口,国道G105线另一座全新的跨线大桥——广珠西(盘福出入口)跨线大桥正式开通。

在過去的早晚交通流量高峰期,中轉車輛在國道上和分流車輛需要在這個十字路口一起等候這個路通燈,現在這裡的交通場景已經很不一樣了,過渡車輛跨過地面道路的交通燈從交叉橋上直接走過,地面交通壓力也在同時被分解, 上下两级交通并行,交通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打通“肠梗阻”,中山这条老国道变身快速通道

8月23日,G105国道南段广珠西段(盘福出入口)跨线桥梁施工现场。南方和叶志文拍摄

由于广珠西(盘福出入口)跨线大桥的建成,这条高速路上经G105国道的高速车辆也比以前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国道G105线南段改造工程,从沙朗路口开始,最后是三乡古鹤村与珠海交界处,全长约32公里,贯通西、沙溪、南、盘府和三乡5镇街道。该项目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兼顾城市快车路的功能,全线从双向六车道到双向八车道,并将在今年内完成10座跨线桥梁的建设。

沿G105南段,盘福是新建跨线大桥的最大城镇,计划新建中央环路口大桥、迎宾大道交叉桥、盘福大道交叉桥、工业大道交叉桥和广珠西渡桥5座交叉桥。目前,除了工业路跨线大桥建设仍处于紧张期外,其余四座已经建成并通车。

打通“肠梗阻”,中山这条老国道变身快速通道

G105国道、盘福大道跨线大桥。南方和叶志文拍摄

打通“肠梗阻”,中山这条老国道变身快速通道

G105国道食指迎新大道跨线大桥。南方和叶志文拍摄

在三乡辖区内,兴塘跨线大桥、金谷大道跨桥、三乡花床渡桥、古鹤花床渡桥共规划了4座跨线桥梁。

三乡花坛交汇处,是G105国道从中山市到三乡必须经过的地方,周边小区人口密集,公共服务机构范围广泛,是G105南段沿线交通流量最大、交通最繁忙的路段之一。三乡花坛跨线大桥,同时横跨三乡花坛路口和南龙路两个交汇处,全长1032米,是G105南段重建工程最长的跨线桥。

打通“肠梗阻”,中山这条老国道变身快速通道

8月23日,G105国道三乡花坛跨线桥梁施工现场。南方和叶志文拍摄

到10月,这里三乡花坛的跨线桥建设已进入进攻的最后阶段。中国铁路十五局沙朗至古鹤段重建项目经理丁岩松表示,目前,三乡花坛跨线桥整线梁板建设已经完成,水箱梁的工作量也已过半, 桥梁表面系统的建设也在紧张进行中。该项目已完成项目总工程的85%,预计年底按时完成。届时,通过三乡的车辆将能够通过这座跨线大桥快速驶往珠海和澳门。

打通“肠梗阻”,中山这条老国道变身快速通道

中山市交通局副局长曾伟伟表示,国道G105线南段改造工程,在五镇街道沿线规划建设10座新的跨线桥梁,主要在国道主线最大限度消除10个交通信号灯,通过过去交通中长期存在的"障碍",为国道交通提速。

产业通道越来越广

每天早上,满载原材料的卡车驶入梁山油墨(中山)有限公司的厂门,满载货物的卡车也从这里运载着数十吨精炼油墨到周边珠三角城市。

杨紫荆油墨(中山)有限公司,位于盘福镇顺境工业区,主要生产凹版油墨、石版印刷胶印油墨、丝印油墨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国内油墨行业牢牢占据领先地位。公司毗邻广珠西线板道与G105国道交汇处,其显著的交通区位优势成为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G105国道的交通效率也开始下降,企业发展所依赖的交通区位优势被削弱。

"G105国道两侧的自有工业区比较密集,企业分布比较集中。国道红绿灯,更多的汽车,更多的十字路口,导致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无形中直接影响企业物资和人员流通的效率。杨紫荆油墨(中山)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志云表示,公司员工主要分布在珠山、珠海,公司生产的原材料和产品目前主要通过珠三角城市运往全国各地,因此,广珠西线高速和G105国道, 已成为员工通勤和物料产品物流的重要渠道。但交通放缓导致"进展缓慢,慢出",为企业发展埋下了隐患。

广珠西线板福入口与G105国道交汇处,是朝鲜蓟油墨(中山)有限公司人流日流,物流必须经过。新跨线大桥的建成,无疑是对这家企业的重要利好。无论是在这座交叉桥上通过G105国道到广州、佛山、珠海等城市,还是在这里换乘广珠西高速公路,都比以往更加高效便捷。

打通“肠梗阻”,中山这条老国道变身快速通道

G105国道中央环路口大桥。南方和叶志文拍摄

打通“肠梗阻”,中山这条老国道变身快速通道

"道路是活生生的,企业是活的。盘福镇经济发展与科技统计局局长陈九福表示,优质高效的交通环境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优质经济崛起的重要保障。G105国道是中山最早修建的经济通道,贯穿南北,几十年来,这条大动脉在盘福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盘福镇是城市级产业平台——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所在地,同时也是中山市主要工业平台——中山市科学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这里快速发展。G105南段重建项目在盘府境内新建5座跨线桥梁,这必将加快盘福交通建设,加强盘福与中山镇街道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交通联系,为产业经济发展创造广阔的新通道, 帮助磐福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快速前进。

打通“肠梗阻”,中山这条老国道变身快速通道

位于盘福镇的中山智能制造装备工业园。南方和叶志文拍摄

放眼更广阔的空间,G105南段改造项目也为沿线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乡工商会(CMA)秘书长郑彦娜表示,实施G105国道南线改造项目,包括三乡沿镇街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新一轮升级,车窄、经常拥堵的城镇交通"痛点"将得到极大缓解, 为市民的生活、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交通环境,也为城镇产业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旧行李箱,新快递!

G105国道,起点在北京,终点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程2717公里,贯穿广东等8个省级行政区。在这条国家级南北干道上,中山市至珠海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多年前的七关公路。

旧时中山(杉山)交通十分封闭,民国初期,广东民营公路风起,1927年,郑玉祥等人发起建设七关公路。七关公路分为东西两条线,蜿蜒在五桂山两侧,其中西线从小家村经过三个乡,盘福至石岐,于1936年完工。1981年4月,西线被列为国道,作为G105的一部分。

打通“肠梗阻”,中山这条老国道变身快速通道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山市绮关东路。中山市档案馆藏。

此后的几十年里,G105中山路段经过多次线路调整改造,线路不断优化,有效满足了中山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初期交通,带动了沿城镇街道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迅猛, 中山传统专业镇经济发展成为重要助推器。据统计,到2011年前后,G105国道沿线城镇的国内生产总值,税收收入已占全市总税收总额的30%左右。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运输需求也日益增加,设施已变得陈旧,规格相对滞后,成为G105国道沿线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

2011年,G105国道沙朗至东风精细桥段全交汇处("G105国道北段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全线改造工程于2014年10月30日竣工。

北段进行了改造,以立即产生效果。沿路面拓宽的同时,对交叉路口进行改造,使中转车辆能够过地面的交通信号灯,实现无障碍通行,交通效率大大提高。

2019年下半年,G105国道南段正式开工建设。除了全线从双向六车道向双向八车道改造外,项目还新建了沙浪跨线桥、中环路交叉桥、迎宾大道跨线桥、盘福大道跨线桥、工业路跨线桥、广珠西横桥、兴塘跨线桥、金谷大道跨线桥、 三乡花坛跨线桥、古鹤花床跨线桥10座跨线桥。

打通“肠梗阻”,中山这条老国道变身快速通道

2021年4月15日,G105沙朗立交桥正式开通。JPG 南方 S 叶志文拍摄

目前,六座跨线大桥已经建成通车,盘福镇工业路跨线桥和三乡古鹤花坛跨线桥、兴塘跨线桥、三乡花坛跨线桥仍在紧张建设中。工业大道跨线大桥正在建设护栏,计划于11月15日完工,古鹤花坛跨线桥正在建设中,计划于10月31日完工,三乡花坛横线大桥正在建设中,计划于11月30日完工, 兴塘跨线大桥正在建设中,计划于12月31日完工。

打通“肠梗阻”,中山这条老国道变身快速通道

G105国道三乡金谷大道跨线大桥。南方和叶志文拍摄

曾说,G105国道经过中山许多工业城镇,在经济通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今天,穿过中山南北的主要路线也不止一条G105,但这条古老的国道仍然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G105国道北段北段日均交通量已超过10万辆,南段日均交通量已接近10万辆。

南北路段改建工程的相继实施,对这条老主干道的通行能力进行了全面挖掘,极大地推动了G105国道中山段的快速推进。这条老国道,正在迅速改变,中山的干线网络已成为重要的新快线,支撑着中山镇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

何渭南,南方日报记者

照片:《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姓名除外)

作者:何伟南;叶志文

资料来源:南方报业媒体集团南方+客户

来源:南方Plus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