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月8日,天安门广场两侧摆放了一个花圈,以纪念周恩来。清明节前一年,天安门广场爆发了纪念周恩来,反对"四人帮",震撼了世界的"四五运动"。何彦光/照片
1976年清明节前后走上天安门广场是一次冒险。
但在4月3日,大约有100万人进军天安门广场,而4月4日的清明节,大约是200万人。
一群干部、学生、工人和农民戴着黑色面纱,举着花圈,悼念大约三个月前去世的周恩来总理。人们开始张贴悼词,反对四人帮的言论也有所增加,广场上的松树枝上挂着小瓶子,意思是"小平"。时任人民文学出版社主编的魏俊义,后来回忆起那段时期的天安门广场,"有无数的诗歌,无数抄袭诗歌的人。"
纪念活动被误解为"反革命事件",300多人被拘留。直到两年后的11月15日,新华社才向全中国发布:"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是一次彻底的革命行为......"第二天,这篇长达239字的报道被许多国内报纸头版刊登,并被描述为中国开始扰乱这一进程的迹象。
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说,天安门事件"为后来粉碎江清反革命团体奠定了巨大的群众基础"。
冒险
很难形容1976年清明节前后亲临现场的人的心情。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老党员魏俊义,似乎又回到了同学身边,举起双臂,"喊着他的意思"。她挤在人群中,"只担心人们害怕与单位见面。
当时是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主任之一的于光远,在那些日子里,他"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兴奋状态"。虽然他的研究实验室在邓小平的直接领导下,正处于"特朗普反右倾"运动的漩涡中,但他知道"中国局势肯定会发生很大变化"。
那年清明节前后,于光元在管风琴上不说话,每天上班的路上,他总是指引司机,开车绕着纪念碑转,还连续两晚到天安门广场。4月5日,他的车在人民大会堂东门被堵车的经历,也让他担心"当时,如果有人把我的车牌抄下来,就会把我'指挥天安门暴行'的罪名推上罪"。后来他听说,当时的石油部长宋振明也在那天开车经过天安门广场前的长安街,在金水桥被抄袭车牌,受到审查。
用时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白洁夫的话来说,当时的四人帮没什么可说的,敢说四人帮大多是工人, "他们可能更大胆,但基本上每个人都很鬼鬼祟祟"。
在这些大胆的年轻人中,有何彦光,后来被捕。1976年清明节前夕,25岁的何彦光带领北京崇文区化纤厂的80多名青年工人到广场向周总理献花圈,指着江青。1976年5月,他和另外两名同事在经过几次审讯后被捕,被关押在北京半桥监狱。
23岁的北京铁路局丰台电器科通讯员王海力也带着自己的血书来到广场。在他眼里,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像人海一样,花圈像山一样""看起来太小了"。他在血书中写道:"亲爱的周总理!我们将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你们",并在背面加三个感叹号,署名"中国无产阶级的红色后裔"。
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围的人越来越多,当武汉青年留在北京出差时,于斌在现场看到,"聚集了工人、学生、知识分子,还有解放军士兵",花圈也越来越多,"有的很大,有几个人扛着,有的很小,胸前有一个人。
送大花圈的有北京广播设备厂的工人和家属,以及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近千名知识分子干部和工人。时任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的吴德后来在一篇口头文章中写道,在4月4日晚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一次会议上,他作为北京市委主任, 据报道,有2,073个花圈被送往纪念碑,共有1,400多个单位。花圈的最大直径为6米。
"我们都应该来。
4月4日,一位年轻女子在回忆录中写道:"在正阳门和纪念碑的松树林里,挂着一长串写在纸上的诗,大小像一张大报纸......从彩色的旗帜向北,每隔几米就是一排长长的花圈,一直到天安门下高大的旗杆。"
大量的诗歌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附近的柏林松树,灯柱和中国手表上。一位年轻工人贴了一首五字诗,被广泛抄袭,其中一句"我哭狼笑"已经成为很多个人记忆中天安门诗歌抄袭的经典。这首诗后来被张春桥等人拼凑在一起,作为"天安门反革命政治事件"的重要证据。
在一束鲜花下,一首署名为"小家庭"的歌曲写着"花下的诗",表达了他对总理的怀旧之情。魏俊怡也在读诗,她拼命地挤在人群中,忘记了自己是"快六十岁的老太太"。清华大学机械系党员老师白心贵,每天清晨一早就离开,晚上回家,抄写他认为最好的诗,寄给周恩来的妻子邓英超。
在特殊的混乱时期,人们需要一个机会来表达长期以来积累的复杂情绪。时任广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的关祥生在电视上看到天安门的追悼会,后来在口头文章中说:"总理遗憾地离开了。他走了,很多人不知道中国要去哪里,他们感到困惑......人民心中非常苦涩。"
困惑,焦虑,愤慨,复杂的情绪笼罩着当时的人们。在给高中同学的一封信中,于斌问道:"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我们会一辈子都这样生活吗?时间日新月异,但我们到位了,未来该怎么办?"
随着他与同学的通信已经下放到农场,也向他吐露:"心情多么快乐,起不去,整天除了劳动或劳动,面对黄土回到天空'修复地球'......我这里没有书,你看什么书,送我两本原件,也可以消磨一点时间。"
可以说,这些苦涩的声音以某种形式在诗歌中表达出来。魏俊怡后来回忆说,当她把一朵小花绑在一棵松树上时,她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遇到了"部队中的一名叛军首领"。这时在"文革"初期曾骂过她的人民后,军宣队"抓挠",但对方点了点头,说"你也来了",魏俊一一看,胸前还有一朵小小的白花,她点了点头,回答道:"我们都应该来。"
当时在场的英国大使馆官员罗杰·加赛德(Roger Garside)这样描述这一幕:"人民对周恩来的哀悼比我见过的任何一场国葬都更令人感动。一大群人的行为是基于信仰的......表达多年来一直流淌在暗流中的思想和情感。这是。。。。。。对周恩来死后所受待遇的愤怒,是对中国未来的担忧。"
人民的意志
天安门事件被错误地定性为"反革命事件"。4月5日,王海力再次来到天安门广场时,花圈被移走,松木墙上的数千朵白花被冲走,一些守卫花圈的人被带走。
但涌向广场的人数仍在增长。王海力后来在自传中描述了这个想法:"压抑,你拿一个人,有千百万;人民对总理的怀念不会被任何人带走。"
在那些经历过它的人所描述的"光明与黑暗之间的伟大斗争"中,成千上万的人,主要是年轻人,意识到了风险,决心去。在该国继续遭受动乱和破坏的时候,普通人的力量和勇气得到了体现。
王海力记得,他背诵血书时,收到了工人、士兵、共青团员和学生的便条,上面写着:"我想做你们的革命战友,你们生死并肩作战!""
后来的历史证明,人民的声音和意志是不可阻挡的。于光元回忆说,天安门事件后,邓小平的袭击增加了一个密码,但我一直以为是对"邓小平"的沉重打击。
当第二天的火车广播中宣布,这些天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活动为"反革命事件"的消息时,"车厢里一片寂静"。但于斌没想到,当他下车和同龄人握手告别时,对方握手大喊:"我们四化告别了。"他是如此坚定、悲伤和自信,"他回忆说,"四个现代化"是周总理在1964年提出的第一项任务,它成为在天安门广场事件中哀悼总理的代名词。
天安门的连任是当时最重要的问题。1978年8月,获释近两年后,何彦光被北京市公安局和崇文区委联合宣布。他在之前和之后做了70多次演讲。"人们非常强烈地希望扭转天安门广场,"他在一篇口头文章中说。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有很多人没有屈肌,整个事件还没有逆转,给我这个平台,我不会拒绝。"
当时的政治局势并不明朗。当年10月10日,新近重新出版的《中国青年报》表达了对天安门事件的立场,在第二版刊登了王海力的文章《我们要做无产阶级的好后裔》,并发表了《有前途的一代》的短评,称"王海力和千千上万的年轻人与四人帮英勇作战, 反映了我们当代青年的主流和本质","他们是党未来的本质和榜样"。
两天后,10月12日,《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长篇通讯《暴风雨中的海燕》,讲述了年轻的共产党员何彦光和四人帮的英勇斗争。
这一切与《关于建党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有关表述不谋而合。该决议说,天安门事件"为随后镇压江清反革命团体奠定了巨大的群众基础"。于斌也把这句话写进了他的回忆录,因为天安门事件,他"要更深刻地理解'人民的意志'"。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