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健、赖少奇、吴虎凡、涂琦、王琦、潘天寿、刘海粟、程天发、谢志留、唐云、陈秋华,《开天开门》1956年
吴虎帆, 何天健, 潘天寿, 朱伟珍, 刘海粟, 关亮, 卢伟孝, 程天发, 唐云, 蒋汉婷, 谢志留...这一长串的名字中的每一个都闪耀着中国艺术史上的光芒,都有自己独特的坐标。人们可能不知道,他们其实有着共同的身份——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家,五六十年前就留下了不少合作的画作。从明天开始,这些鲜为人知的作品将在程天发美术馆亮相"星光灿烂与不同——上海中国美术学院收藏合作绘画展",共计40余件(群展)80余件。
本次展览不仅丰富了公众对这些中国画大师的印象,拓宽了人们对海派艺术、新中国艺术的认识,这幅画呈现了这种相互关爱、合作的"不一样与和平"的艺术合作精神,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为当前艺术创作的主题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唐云,卢伟孝,张守成,"青山是一座桥",1965年
要了解这样一组著名合作画作的集中程度,需要了解它们所处的创作背景。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最高国务院提出了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中国画院的设想。学院正式成立于1960年,吸收了活跃在上海的著名书法和版画艺术家。在新国家,新社会的调度和部署,画家以工资制度的形式支持日常生活。从那时起,他们的艺术创作一直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并获得了与过去不同的面貌。"艺术家们的合作绘画是上海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绘制新的国家气象系统的有效途径,也显示了集体主义的精神力量。"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程天发美术馆馆长陈翔告诉记者。
左起:张艳福、吴庆霞、张伟光、程天发、邓怀农
展览最令人大开眼界的一面是,每一位风格独特、个性鲜明的画家,都能在合作绘画的集体绘画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价值,用"不一样"的笔墨"合力",创作出一件自然之作。如此自然,从画家的谦逊和绅士风度——他们用有分寸的表达方式完成自己的绘画部分,到其他参与的同行留出足够的空间,让画作最终展现出每个家庭的长度,同时实现和谐统一。
画家集体创作《东风快乐牡丹开张》,1958年
《打开世界》是一部3.48米长的手卷,创作于1956年,实际上由吴虎凡、潘天寿等11位画家完成。该卷的一些第一本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章",由赖少奇撰写,并指出这幅画是为"1956年8月1日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纪念"而制作的。
朱维珍《这么多江山,祖国山川无限好》
何天健《江山如此精致,世界第一山北古山》
谢光光《这么多细腻的白云深藏》
十八套山水合作相册《江山如此精致》,是上海中国画院,所有画家集体画出每个人身体的图画,展示建院的庆祝。杭州西湖、武汉东湖、舟山桃岛、桂林山、黄山、泰山、峨眉山、井冈山等祖国大江山入画,朱伟珍、何天建、谢光光、谢日留、唐云等名人展现"神通",甚至放了红旗的珠穆朗玛山,也就是芜湖扇画。
足绘有10多种果蔬的"农收国庆节新",聚集了六位花鸟画家,包括"四大海鸟"唐云、蒋汉庭、张大庄等。
谢志留《江山西湖后那么多细腻的春天》
唐云《那么多细腻的江山,大江东去》
吴虎凡《那么多精致的山,珠穆朗玛山上的红旗》
在合作绘画中,画家们用传统的笔墨探索现实生活,尤其是现代化主体的现实生活。在绘画中,画家经常使用新的绘画语言和图像编辑方法,使图片呈现出冲突的张力和张力平衡。这样的探索也使中国画的艺术创新取得突破,实现了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新民族画"和"新山水画"。
左起:李秋军(后座)、侯碧轩、吴庆霞、陈佩秋
新出现的中国工场女工凸显出"线圈车间新面貌",应该是诺平、朱美轩、蒋大中、于文华、程十发等五人配合,描绘了上海电气厂线圈车间工人代替手工操作的劳动场景,无论是穿着女人的工作服还是结构复杂的机器, 已经跳出了传统的中国画程序。
1965年,唐云、陆少、张守成以毛主席的诗作《红雨转心浪,青山之道》,合作绘制了一幅社会主义田园山水画《青山的心意为桥》,表达了艺术家对新生活、新天气的赞美。也是在这一年,吴义夫和沈美石合作了位于苏州河北岸的"甜瓜",是上海第一个拥有五层建筑的工人新村,见证了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吴卫福,沈美石《甜瓜》,1965年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家们在合作绘画中手拉手,其实是在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充分展现实力。再看看乐小英和应业平在20世纪60年代的合作,一群四个"上海之春",用大量的白和洗笔墨让人难以忘怀。乐小英最出名的是他的漫画,他在这群人中画画的,应该是点头的风景,漫画与中国画的精彩碰撞,没有品味。在王仲青和应冶平1959年合作的《血为盟》中,画面清晰可见"王仲青写了人物应业平来填补现场",人物和风景是两位画家的长处。
应业平,王冠青,《雪雪天建设忙碌》,1960年
上海中国美术学院的画家们也承担起了以合作方式普及文化艺术的责任。20世纪60年代,上海中国画院组织画家撰写了一本《花鸟画谱》一书,以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例规范,介绍了花鸟画的基本技巧,王琦、蒋汉庭、唐云、张大庄等著名人物都参与其中,并介绍了画法, 都是通俗易懂、正宗和正宗的技术,适合一开始。当时,这个频谱出来了,变得流行起来。在本次展览中,还出现了对这些手稿进行现代大众传播翻译的名人。
乐小英,应业平,《上海春爱冈秦研究》,20世纪60年代
作者:范伟
编辑:周敏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