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郑州城市景观的影像传播

如今,在先进科技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对城市形象的感知很少来自个人经验,而是更多地依靠大众媒体来传达对"拟人化环境"的描述,其中,诉诸视听视频传播对人们的影响最大。我们经验的世界比我们经验的现实世界更丰富、更深刻。城市的发展为影像的丰富性提供了梦想的翅膀,影像也在不断为我们构建着城市的形象。作为一个流动的象征,城市景观在图像的传播下为我们所熟知。

图像文本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城市景观是城市表现最直接的形式,包括反映城市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元素。自然景观是由自然地理条件形成的,大部分文化景观是人工创造的,如城市主干道、特色商业街和景区、度假村、城市公园、大型游乐场、城市广场等。

郑州的标志性建筑景观:27纪念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博物馆、绿色世博园、中原福塔等,这些景观符号不仅是城市的客观存在,也是城市内在品质和文化遗产的外在表现形式。城市景观的硬件形象是城市形象形成的物质载体。城市的街道、雕塑、古今建筑,这些公共空间就像一座城市的外衣,向人们展示了一座城市的样子。图像向城市景观的传播往往结合了景观的精神、文化和特征,而这些因素的形成必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例如:郑州二十七纪念馆标志着郑州丰富而重要的城市氛围和深厚的文化遗产。

城市景观大多经历了多年的积累,不是一夜之间贡献出来的。图像传播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技术,展现城市景观的演变,昨天、今天和明天,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城市景观的演变,展望城市形象的辉煌昨天和未来的发展,向观众展示最根深蒂固的城市魅力。

二、郑州城市景观传播图像文字分析

(1)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标志性解读

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主要功能是凝聚城市人文,准确表达城市的差异化,形成城市概念的诉求。近年来,有许多宣传片展示郑州城市形象,如:"在世界",郑州绿色世博公园宣传片,郑州轨道交通宣传片等。这些宣传片广泛收集和拍摄郑州风景符号,通过选择、选择符合短内容的符号,经过镜头编辑和剪切后,这些符号以一定的主题顺序系列,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宣传片。在这里,二十七纪念馆、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河南博物馆、绿色世博园、中原福塔等众多符号齐聚一堂,形成一个符号体系,推广郑州景观。宣传片通过展示这些符号系统,观众通过这些符号系统,形成对郑州景观和郑州整体形象的理解:中国古都、自然都城、大气宽容、厚朴古朴、古今交融等等,这些认识通过不断的深化和强化,形成了公众对郑州的普遍印象。

(2)纪录片中的符号解释

纪录片的概念起源于法语,旨在成为一部纪录片。郑州在纪录片中的表现可谓非常丰富:"正正穿越过去和现在"、"郑州印记"、"梦想长空"、"江南"、"大美河"、"文化中国郑州商城"、"郑州好玩"等等。纪录片《穿越过去和现在的真灵》中选出的10位廉政历史人物,与郑州密切相关,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更有效地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败和反腐败建设提供了借鉴。演绎发人深省,通过镜头宣传,介绍郑州,制作精良,气息恢宏,文化景观建筑观景台作为重要标志,贯穿整个视频文字。《郑州印记》以纪录片的形式,从外国人的角度,审视一座城市,聚焦郑州的当下,从城市品味的细节,并在介绍景观时,传达郑州城市变化的形象。

(3)电视剧中的符号诠释

影视剧,在演绎故事情节的同时反映事件的发生,潜在的建筑景观也出现在画面中。在电视剧中,因为事件和人物都是虚构的,所以事件发生的地方或多或少地被添加到了虚构的元素中。观众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对画面中视觉符号的解读,不仅要加上自己的主观判断,还要考虑到文学作品发生的背景和发生地的风俗习惯等。这样的解码过程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噪声,影响城市景观效应的传播。目前,我们所熟知的反映郑州风景的电影是:"给你1000万","爱",潘多拉的剑,谁抱着谁,"好生活","生命无价","玉菜皇后"。电视剧:《荣誉》、《特警110》以郑州市大案为蓝本的电视剧;微电影:《爱郑州》系列、《苹果树下的男孩》、《静夏》、《前锋》、《爱》。在这些影视作品中,有20世纪90年代的郑州,国家棉厂也能听到机械的轰鸣声,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的郑州,盛大的国际展览中心矗立在CBD的中心地带,代表着郑州的新形象,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通过交错的纵横图像,用视觉语言无微息地描绘出郑州快速发展的痕迹,勾勒出郑州国际大都市的文化象征形象。

三、视频文字在传播郑州市景观中的问题

现在在"看图片的时代",视觉语言和视频文字已经成为主导媒体,增加了信息传播的便利性和直观性,图像文字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观众对事物的感知,或者篡改了被传播信息的初期意义。因此,任何图像文本的传播都有一些缺点。

关于郑州城市景观的形象传播,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对郑州(以郑州市符号为背景或以郑州风景为背景)的影视作品进行梳理,总的来说,城市景观交流的数量存在很大不足,没有足够的图像来展现现代郑州的魅力, 严重影响了郑州城市形象的传播和城市品牌的树立。

现在郑州集旅游、古迹、历史文化、国际化发展等之于一体,自身的发展定位必须多面性,在景观的选择上往往个性不突出,复制商代城墙很容易与古都北京、南京的国际会展中心现代相混淆, 快速而创新,没有鲜明的个性,因此根据城市的定位合理选择标志性、特色化的景观至关重要。这种共同景观的现象,不仅没有体现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而且不可磨灭地破坏了城市的独特个性和特色,没有展现出城市的独特魅力。

四、郑州城市景观形象传播的途径与策略

在郑州城市景观的传播中,传播的主体是信息的提供者,包括政府组织、媒体和企业。政府组织是传播成都城市形象的主导力量,提供真实、准确、官方的信息。作为传播的另一个主体,媒体具有专业性、集体性和影响力的特点。媒体作为守门人,过滤信息的传播,同时通过议程设置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和舆论。在河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节目中,例如:"梨园之春"、"吴林峰"等在节目内容的选型上都以当地为依据,传播有影响力的武术和豫剧,将景观与历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刺激了旅游消费,也使景观形象深深扎根于人心。企业是城市发展动力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企业的命运与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企业还具有传播者的特点,如: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过多年的建设,以文化消费吸引大众,并在景观中,对城市的品牌和城市的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市民本身作为城市的主体,也承担起提升城市形象的责任。

除了沟通的主体之外,发行受众也显得尤为重要。部分观众是长期居住和居住在郑州城市空间范围内的信息参与者,参与度很高。另一部分是区域外到郑州市形象和景观形象的信息接收者,包括国内外观众。从传播受众的角度来看,城市内外的观众对于郑州市景观信息的接受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区域文化不同等因素,对于城市形象的传播效果一定大不相同,对于同一信息解码必须不同。因此,要跟踪搜索、调查访谈,及时找出受众的需求点和图片的确切点,来弥补和完善。

针对主流媒体和受众的特点,各种媒体扩大宣传,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手持媒体、数字互动媒体、户外媒体等新媒体相结合,实现各媒体优势互补。同时拓宽交流渠道:郑州高校齐聚一堂,应主动利用学者资源,积极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坛,邀请各界人士参加。在学术话题讨论的同时传播郑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进而在高层人士中提升了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政府可以利用新闻发布会、城市问题听证会、城市外事活动等活动来传播郑州的城市景观。

目前,内容的传播重点是挖掘现代时尚与历史积累的交汇点,即郑州的特色和品牌。通过展示中国风景的形象,探索郑州市的世界,民族和区域性。在传统景观方面:钟鼓楼、商代城墙、塔楼、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黄帝陵、龙亭、宝宫等。此外,还有基于历史典故的新现代景观:清明上河园,河南博物馆,黄帝,禅宗盛大祭,黄河旅游区等。向受众提供内容并获得受众的响应。

郑州在城市景观形象和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往往政府处于主导地位,能够保持品牌建设的统一、秩序。但政府领导的政府不应该变成政府赞助的政府。更广泛地集中人们的智慧,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广泛征求、讨论和争论,将增加对城市形象的理解和认可。公关活动,由政府主导,引领活动潮流,是城市形象传播的有效载体,其知名度、参与度、开放性等原则为城市品牌的普及奠定了基础。例如:郑州地方电影展活动,以"家河南"为主题,展示郑州电影的内容以及由在郑州注册的私营影视公司制作的电影,每年举办一次。不仅繁荣了形象创作,还通过展览的形式建立了最权威的"郑州形象库"。

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与日俱增,有新事物,也有很多东西在消失。今天的郑州,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应该表达它的多样性。在国际大都市建设的大背景下,郑州不乏历史景观和文化故事,关键是要以图像的形式展现这些沉重的风景和动人的故事。城市形象的构成和传播以郑州的历史传统、文化遗产、现代主义等人文元素为主。作为城市的灵魂和软实力,沟通的价值不言而喻。通过向公众传播文化景观,树立城市形象。图像、城市和群众通过文化景观联系在一起。形象传播是连接城市对象、城市管理者和社会所有成员的重要桥梁,只有利用形象传播的手段,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才能以最快、最便捷的形式传播到广泛的社会群体。因此,对影视文本中城市景观符号的形象传播和战略路径的研究更加现实和深远。(冯梅,媒体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资料来源:Bright.com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