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京国际音乐节的24年:从“集散地”到“孵化器”

管弦乐队,"潮汐粉丝"演员的服装,金属和工业极简主义舞台 - 当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时,您可能会猜到热闹的爵士乐或音乐剧,实际上,来自10月12日在保利剧院上演的歌剧"浪子的旅程"的半舞台版本,以及音乐大师斯特拉文斯基在中国甚至东亚的杰作的首次演出。

为纪念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周年,第24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大师与纪念"为主题,与上海交响乐团共同推出创意联合制作,以极大的勇气和全新的视角呈现了首都观众的这一艺术经典。

北京国际音乐节的24年:从“集散地”到“孵化器”

10月12日,由北京国际音乐节发起联合制作的歌剧《浪子回头的旅程》半舞台版中国首演

难忘的"第一次"

自1998年10月首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成功举办以来,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时期。传奇大师和世界名牌团体,只能在唱片和视频中看到,在过去的24年里,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将长期留在记忆中的美好时刻。

更为罕见的是,以高调的艺术和国际定位策划的北京国际音乐节推出了一系列中国首演的音乐杰作,包括勃拉姆斯《德国安魂曲》、马勒《第八交响曲》、《千人》、朔姆伯格《古雷之歌》、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等史诗,包括潘德列茨基的《失落的天堂》、《第七交响曲》、托马斯·阿迪斯的《庇护所》、萨洛宁的《狂热甚至在欧美舞台上》等史诗。 很少听到当代作品。此外,单一音乐节演出了马勒的全部交响曲,贝多芬全部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10首小提琴奏鸣曲、9支乐团接演的14小时交响马拉松等壮举独树一帜,古典音乐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10月16日、17日,由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执导的音乐剧《自然颂》在北京著名时尚地标三里屯红亭首次与北京观众见面。这部作品以巴洛克德国音乐大师亨德尔简单动人的《九声德国叹息》和比利时作曲家维姆·亨德里克斯的《美的寂静》为基础,由女高音李静静饰演的男主角,在她优美的歌声中传达了环保的主题,让观众在新颖的舞台体验中体验跨越三个世纪的音乐大师的人文感受。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浪子回头之旅》一样,这部音乐剧致力于挖掘当代音乐舞台上难得的"冰冷杰作",代表了北京国际音乐节超越文学拓展的更高维度的艺术追求,即为经典作品与当代观众对话寻找新的出路。

北京国际音乐节的24年:从“集散地”到“孵化器”

10月16日、17日 巴洛克声乐剧院《自然颂》在三里屯红厅上演

从经典介绍到领导力理念

作为中国首个专业古典音乐节,北京国际音乐节无疑对中国古典音乐市场在歌剧领域影响最大。集戏剧、文学、音乐、舞蹈之美于一体的歌剧,被誉为"舞台艺术皇冠上的明珠",而制作和表演的巨大成本,以及语言文化的客观局限,也使得歌剧艺术在任何非古典音乐源国的传播都变得困难。然而,北京国际音乐节在短短二十年内上演了50多部歌剧,其中近30部歌剧的中国首演,不得不形容为"奇迹"。

从瓦格纳的"尼伯伦根的指环"到理查德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和"Elektra";从代表意大利辉煌歌剧传统的《纳布科》《托斯卡》,到《塞尔斯》《卡门》和《姆努库斯克县麦克白夫人》,这些世界歌剧史上不容错过的"核心文献",通过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被推上了高水准。

在"引进经典"取得骄人成绩后,音乐节倾注了"引领潮流"的精力,在过去几年中,一系列锐利、清新、现代风格的新歌剧或音乐剧作品纷纷推出:一部将民族艺术与世界新音乐风格相结合的民族剧, 《霸王贝基》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创沉浸式歌剧《奥菲乌》和内部环保剧《唐璜》向具有前沿舞台潮流的经典致敬,虚拟现实(VR)音乐体验剧《Vr》一次只提供给一位观众"私人定制"音乐体验...探索型艺术家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找到了一个展示和表达的平台,这只会改变艺术的视野和视角,也会改变过去的严肃性和专业性。

正如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著名指挥家于龙所说:"如果只是一场演出,那么音乐节就不足以称之为'音乐节'。它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前瞻性的艺术策划,才能带给你超前的艺术体验。当我们进入三里屯时,很多人都不明白我们要做什么,现在大家都看到,新的舞台观正在成功实践。"

佣金创建和强组合

无论是萨尔茨堡音乐节、远方音乐节,还是爱丁堡艺术节、林肯中心音乐节,一个有着浓厚传承和国际影响力的艺术机构,都不应该满足于汇集顶级艺术阵容,更应该形成和传达自己的风格、气质、态度和声音,令人欣慰的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从这种自我意识的早期就开始了, 并通过高规格的联合合作和一系列合同创作,打造了中国艺术机构和世界第一。

纽伦堡国家剧院、威尼斯凤凰歌剧院、柏林德意志歌剧院、莱比锡歌剧院、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德累斯顿歌剧院、蒂罗尔音乐节、普罗旺斯-埃克斯国际音乐节、波士顿歌剧院...这些世界艺术地图最重要的艺术机构在一次与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留下了艺术呈现的标杆水平。从2001年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演作品开始,现代主义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的大提琴协奏曲、潘德列夫斯基、彼得·鲁策卡、陈寅树、乔治·本杰明等众多国际一线作曲家通过北京国际音乐节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优秀作品。

影响更深远的是2002年《中国概念》的首次提出,叶小刚、陈其刚、郭文静、谭盾等中国作曲家的特邀音乐会轮流上演,无论是长期存在的华人骄傲还是崭露头角的中国菜鸟,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对音乐创作投入到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观众面前。

10月24日,第24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以"新作品与纪念"为主题,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携自作作品《火祭》和《俞与古筝双协奏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群》和《烟花》展开东西方对话,也为音乐节的"大师与纪念"画出一段时期。其中,《火节》这首二胡协奏曲,是北京国际音乐节最新委约创作的作品。

从周龙获得美国普利策音乐奖的歌剧《白蛇》,到赢得小提琴家温格洛弗青睐的陈启刚小提琴协奏曲《悲伤与快乐的霍姆》,从谭盾摇滚的调情前奏曲《青春》,打开了观众的眼界,到歌唱时代的英雄, 以"到2020年"为抗疫主题,来自中国的声音已经走上世界舞台24年了。

从著名集团的"集散中心"到艺术精品"孵化器",从传承经典引领时代,24岁的北京国际音乐节既年轻又成熟,期待更多惊喜奉献给观众,继续属于北京金秋花篇。

温/高健

编辑/颖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