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西南20里许,有一山丘,名曰浮烟山,又称符山、程符山等,海拔159米,面积11.4平方公里。这样一个不高也不大的小山丘,为何扬名古今?
浮烟山
咱们从他的历史文化来讲,北朝魏称浮山,隋称阜山,宋称浮烟山,元代始称浮山,明称程符山,清乾隆年间所修撰的《潍县志》及民国年间所撰修的《潍县志稿》均称程符山,后称符山。
据《程符山志》载:浮烟山是一座齐学、儒教山,其文脉始于姜尚,历经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三千多年。据传战国时,孟子曾前来讲学并传授学习方术。如果从《程符山志》来推算,春秋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距今最少也有2497-2791年的历史了!
又据《九域志》载:浮烟山下的平寿村,是汉代平寿县治所在,也是北海郡治所在,浮烟山是离郡、县最近的山,近郡县之山先出名;因此从西汉起,麓台开始修社、兴学。被汉武帝封为平津侯的公孙弘,年轻时就曾在此牧猪、读书。
到后来《魏书 地形志》记载,青州北海郡平寿县“有浮山”。
到了隋代,浮烟山在都昌县版土内,《隋书 地理志》中说,北海郡都昌县“有箕山、阜山、白狼山”,阜山即浮山。
宋代太平兴国年间完成的一部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中,始称浮烟山。
明清两代改称程符山,《清史稿 地理志》载,莱州府潍县西南有“程符山”,简称符山。
浮烟山森林公园
如今,浮烟山是距潍坊市区最近的山,那里建有潍坊国际风筝会放飞场,有公园,有庙宇,草木葱茏,风景幽雅,是假日游览的好去处,出名更是情理之中的事。
浮烟山-朝阳观
二是名人效应造成的。古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浮烟山上虽无仙,却与许多名人有缘。
第一位是公孙弘,齐郡菑川国剧城(今寿光纪台)人。年轻时曾潜心在浮烟山读过书,出使匈奴、历任左内史、晋升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后擢升丞相,被封为平津侯,病故后,其灵柩归葬于此,《史记》和《汉书》均有其传。
公孙弘墓
第二位是慕容超,他是建都广固城(今青州城西北)的南燕国太子,南燕开国皇帝慕容德率领铁骑逐鹿中原,于公元400年即皇帝位,建都青州,浮烟山一带便属于南燕国的版图,并在浮烟山麓建立一处学宫,为的是培养人才, 据传南燕国的太子慕容超就在浮烟山下的麓台读书,元代张起岩在《潍州八景》诗中的《麓台秋月》就是在这里;
麓台书院
第三位为明代兵部尚书刘应节,刘应节是明朝嘉靖、隆庆、万历年间,文武兼备、才略过人之重臣。他回乡后出资修建了麓台书院,又叫公孙弘书院,还聘请了不少名儒授课,他也亲自讲学,培训了许多人才,影响甚大。其“麓台课艺”,也成为当地盛传不衰的佳话。
刘应节
第四位为浮烟山争得知名度的是清代学者韩梦周,这位深受郑板桥青睐的贫家子弟曾就读于麓台书院,辞官归故里后,又在书院讲学达27年之久,并在那里写下了《养蚕成法》等多种著作。
浮烟山洪福寺
浮烟山,是潍坊市近郊唯一一座历史、文化、道教名山,历史源渊,文化璀璨,自汉代始,历经晋、明、清、民国上下两千年。山上林木葱郁,峰峦竟秀,涧谷幽深,流泉鸣弦,风景绝伦一方。
90年代建浮烟山放飞场,复称浮烟山。现已建成潍坊国际风筝放场、浮烟山植物园、符山水库、森林之家儿童乐园、国防教育基地、水上乐园、垂钓湖等120多个景点。
浮烟山放飞场
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