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出自《道德经》第七十六章,意思是,人活着时身体是柔软的,死后尸体僵硬。草木活着时柔软脆弱,死后干枯。所以坚强属于死,柔弱属于生。因此兵强而不能胜,枝干高大则易折断。强大处下为弱势,柔弱处上为强势。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曾仕强先生解读</h1>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孔子从正面来讲《易经》的道理,老子专门从反面来告诉我们《易经》的道理。
老子讲弱,因为他看到大家一味争强好胜,最后那个效果是很不好,争到最后两败俱伤,争到最后没有公义,争到最后势必结成党派。好强的人,几乎人际关系都很差。
人之生也柔弱。一个人活着,就是因为他的气是通的,有经络在动,气血畅通,所以他的肌肤很柔软,筋很柔。我们常常讲,一个人筋柔寿就长。比如有很多人喜欢扳自己的手指头,就是希望自己的筋柔一点儿。
其死也坚强。人死的时候,僵硬不能动。所以很多人总是感慨说,自己行将就木,木是棺材,就是我差不多要进棺材了,因为四肢都僵化了,腰也弯不下去了,向后仰也仰不了多少度,左右的各种角度都很有限。
小孩就不一样,小孩怎么弯都可以。小孩子多柔软,大人越来越笨拙,最后就是僵硬,这就是人生的过程。
再看草木: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草木有生命的时候,它的枝条很柔脆,可以随风飘摇,很美,可是死了以后,就枯槁僵硬,很容易折断。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坚强者死之徒”,就是脾气坏的,迟早要气死自己;“柔弱者生之徒”,就是修养好的,不会受气,活得很愉快。
有人说,我就是脾气坏。脾气坏你改不改,是你自己的事,不改就两个字,活该。
脾气好也不能好到完全没有脾气,那也是不负责任的。都不关你的事,心已经死了,那就太过分了。脾气好不是忍出来的,忍对身体是不好的,脾气好应该是宽厚,宽厚跟忍耐不一样,这些都应该分清楚,稍微有点儿缺失,稍微有点儿偏差,后果就差得太远了。
我们要先了解自己,才有方法调整自己。说改很难,要从调整开始,慢慢地调整,调整到自己满意。当然,你很快又会不满意,因为你的要求会提高,这是最好的现象。不要要求自己马上改,太难。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兵强气盛,打仗反而不会胜。请问各位为什么?因为兵强气盛之时,很容易骄傲,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强的,但是老天会证明原来你并不强,骄兵必败。
木强则折。大家想想,每次一阵大风过来,断的都是那种很直、一点儿都不妥协的树枝,那种摇来摇去的反而不会断。
所以老子下的结论很有趣,他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千万不要把它看作是有形的位移,而是一种气的调和,强大的一定要处下,不见得;柔弱的一定会处上,也不见得。
我们从两句话来体会,第一句话,叫作“好男不与女斗”。表面上看起来,我们是看不起女性,但是实际上是为了保护女性。
有一个柔道冠军,我看到他身体到处都是伤。问他:“你不是柔道冠军吗?”他说:“是啊,但是,我太太比我厉害!”我说:“你太太难道柔道比你还强?”他说:“要是她强的话我们两个就有的拼了,可是她根本不会,我一出手她就得死了,搞得我都不敢出手,随便她打,就被打成这个样子。”
柔弱胜刚强,所以柔弱处上是因为他的柔弱,受到大家的保护,他才会居上位,不是真的他居上位、占上风。
还有一句话,“大人不记小人过”。大人不能计小人过,不然就不叫大人了,这也是强大处下的一种通俗化的演绎。因为小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是地位比较低的人。
宰相肚里要能撑船,要么不要当宰相,既然当宰相,就要能够容纳百官不同的意见。不能说你说了就算,否则有时候是会误国的,这才是老子的真意。不是说强大的人处处都要低下,那也做不到,那也只是形式化,反而是一种虚伪。
一个会柔的人,才是会刚的人;一个经常不发脾气的人,偶尔发脾气,人家才会重视,才会检讨。如果你常常发脾气,根本没有人理你。
所以老子讲的,他是一种描述,不是一种事实。真实的状况不是,我们柔弱反而能够居上,它是天道好还,现实里面反而经常柔弱的,是被压在低下的。那这样天道人道,不是有差距吗?是有差距。
天道本来就跟人道有差距,人要靠自己的修养,才有办法慢慢地天人合一,这需要从小做起。
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能做什么,人家谁都不把你看在眼里。那时候就要认分。这是每一个人的生存之道,没有什么好坏,对错,高低,然后慢慢地就能够想出一条好办法,走出自己的路来。
一个人处弱的时候,要记住,争强好斗,是完全没有用的,因为自己斗不过别人。所以要顺应,然后找出一条自己的生路,这就很刚强。
这不是懦弱,我们常讲,识时务者为豪杰。当年曾国藩有十八省的兵力,足够把满清推翻,不必等到孙中山。当时很多人说,你把皇帝干掉,自己当皇帝,甚至连太平军都说,你只要肯当皇帝,我们全部拥护你。
曾国藩摇头,他知道整个时势不适合自己出来。曾国藩明白,满清皇帝一百个不相信他,要钱不给钱,要人不给人,还让自己去打太平军。他心里最清楚,皇帝随时随地会要他的命,别人根本看不出来,别人都是怂恿他。
这不是懦弱,这其中是很有智慧的。曾国藩心里是明白的,所以他始终是柔弱自居,最终能够寿终正寝,这不容易。
番红花、藏红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傅佩荣先生解读</h1>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gǎo)。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人活着时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僵硬了。草木活着时枝叶是柔脆的,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因此,兵力强盛了会被灭亡,树木强壮了会被摧折。强大的居于劣势,柔弱的处于优势。
老子从人类的情况、自然界的情况两方面,归纳出:坚强的是属于死亡这一类,柔弱的是属于生存的这一类。《老子》前面有类似的观念,就是柔弱胜刚强。
《论语》里,孔子说子路是“行行如也”。行动的“行”,代表刚强的样子,一脸刚强之气,好像随时都要去明辨是非,打抱不平。像子路这样一种刚强的样子,将来恐怕不得善终,“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后来卫国发生内乱,孔子曾说劝子路,但是子路个性刚强,任何事情都很难转圜,他认为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不可以在危急的时候逃跑,最后死于非命。
张三丰就由此体悟的太极拳,就是柔弱胜刚强。太极拳的打法,它基本上是一种圆形的循环,总是要回到原点,外表看起来有点缓慢;但是内力层出不穷,不但可以保护自己,还能取得胜利。
很多时候你显得柔弱退让,你不见得会输的,因为这种柔弱退让也代表你可以变通。看到情势不对了,你还要坚持你的强硬的作风,不知道调整,那后果恐怕就不堪设想了。
譬如柔弱者,风一吹过来,柳树的枝条很柔弱,一般的小草也很柔软,随风而倒,反而容易存活。否则你硬碰硬的话,像一些高大的树木恐怕就失去生机了。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兵力强盛之后,一定是仗恃自己的力量,到处去寻求战争,攻城略地,取得各种资源,但是你求胜的过程中本身也慢慢会折损很多士兵,长期下来,不堪负荷。尤其你树敌太多的话,最后如何能够取胜呢?所以历代以来,在历史上很多帝国明明是非常强盛的,最后可能就提早灭亡了。
河上公在解释说,强大的兵力“轻战乐杀、毒流怨结,众弱为一强,故不胜”。就是说你强大的兵力经常去侵略别人,乐于杀人,到最后你结了各种怨,这些弱国联合起来也变强国了,所以你兵强最后会灭的。
树木太壮大,上面枝叶共生其上,所以说“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确,你如果要造一些大的建设的话,大木要处下,小物要处上,这可以配合“天道抑强扶弱,自然之效”也。河上公是一位养生专家,所以他的解释有他一定的道理。
老子一再强调“物壮则老”,事物壮大了就会趋于衰老,这是自然现象。你不可能一路壮大下去,到最后变成天下第一了,没有那回事。随着年龄的成长,你壮大了,后面就慢慢地衰老了。你为什么不能保持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呢?对于这个壮也不要自以为壮,强中更有强中手。
老子对于“强”这个字很敏感的,像坚强、强梁,他都很忌讳,因为强有逞强的意思。“心使气曰强”,我的意念让我的这个气继续坚持下去,明明已经没有力气了,跑不动了,还要继续跑,这就可能出问题了。
“守柔曰强”,守住柔弱,那才是真正的坚强,可以支撑到最后的。老子也说过“自胜者强”,这个“强”是好的意思,跟前面讲的“坚强者死之徒”是两回事。
番红花 、藏红花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南怀瑾先生解读</h1>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婴儿的骨头很软,年纪越老,骨头越硬,什么都硬,死的时候最硬。所以有些人说,什么都不怕,我这个骨头很硬;真到骨头很硬的时候,就是快要死了。人越年轻身体越轻软柔弱。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这是讲物理的现象,柔软是生命充沛的时候,植物与其他生物的骨骼一样,死的时候变硬。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强调用“柔”,也就是用“和平”。一般人解释老子的“柔”好像水一样,其实不是如此;“柔”是“和平”的原理,因此他说:“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这里的“兵”字,不是指部队带的兵,是指兵器、武器;武器太刚强、太硬的话,就容易折断,真正坚强的东西也是一样。
所以,最坚固锋利的东西是柔软的,可以永远又锋利又长久。“木强则兵”,木头与金属相比并不太硬,但是有些木头非常坚硬,就可以做成兵器。做成兵器以后的木头也完了,反而是自伤,这是讲强弱之势的原理。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强大的东西常处于下,而柔软的东西则居上位。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强大?地球!什么东西最柔软?生物。地球再强大、再硬,还是被我们生物踏在脚下,我们人是柔软的站在上面。
比如一座塔,或一个伟大的建筑,下面的地基都是最牢固、最坚硬的。塔尖塔顶之处,金刚钻放放光,只是为着好看。
《道德经》第七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