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出身贫寒的皮匠铺学徒,却因风云际会投身军营,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统帅;他性格耿直、甚至桀骜不驯,敢于顶撞最高统帅,可最高统帅斯大林对他却信任有加,依若长城;苏德战场上,他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不仅被全体苏联军民视为胜利的象征,还被最高统帅斯大林看作是救火能手;他一生戎马,战功卓著,既有挥戈东向,横扫关东军的骄人战绩,又有剑锋西指,攻占柏林城的赫赫武功;那么他到底是谁?他的一生都有哪些传奇过往。为什么他能获得苏联军民上下一致的赞美和共同的崇拜,甚至连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都对他钦佩不已,把他视为军人的榜样,统帅的楷模。甚至还有历史学家对他不吝溢美之词,称赞他是改变二战历史进程的杰出军事将领之一。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其实这个人就是被苏联军民誉为“战神”的苏军杰出统帅朱可夫。
朱可夫
温馨提示:点击下方文字了解这位苏联二战期间战神早年的成长奋斗史!
他是鞋匠之子,风云际会成为苏联名将,诺门坎一战打服日本关东军
<h1 class="pgc-h-center-line">纳粹气焰嚣张,欧战一触即发</h1>
1939年的欧洲形势,非常糟糕,此时德国的扩张气焰,十分嚣张。连地处东欧的苏联都能感到纳粹咄咄逼人的凛凛寒意。出于苏联自身安全考虑,斯大林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甚至邀请英法代表团来莫斯科,订立攻守同盟,共同对付纳粹邪恶帝国,但是英法两国政府领导人奉行“绥靖政策”,对苏联又心怀戒心,毫无诚意。
1939年9月1日,也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后一周,,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爆发。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一路势如破竹的德国军队,犹如战神附体一般,他们横扫波兰,闪击北欧,占领法国,兵锋直指英吉利海峡,如果没有海峡阻挡,依照当时德军势不可挡的架势,一鼓作气,攻灭大英帝国,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不列颠空战”到底是抵挡住了德意志第三帝国前进的兵锋,自“海狮计划”受挫后,希特勒就开始集中精力,准备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东方那片辽阔的土地。
在那部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一书中,为了真正实现他书中的理想,希特勒不计后果,甚至不惜发动战争。二战爆发后,德军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在西欧各国均被征服之后,地跨欧亚大陆版图的苏联也就在劫难逃了。
斯大林与希特勒
<h1 class="pgc-h-center-line">德军三路进军,苏军一败涂地</h1>
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酝酿和策划之后,希特勒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他要用实际行动再一次证明:自己的的确确是一位寡廉鲜耻的无耻政客、阴谋家和野心家。
1941年6月22日,二战进入了升级阶段。当天凌晨3时许,德国实施了名为“巴巴罗萨”的军事行动。此次行动,兵分三路,进攻苏联。
一路进攻的德军装甲兵
开战二个多月来,锐不可当的三路德军齐头并进,打得苏军丧师失地,一溃千里。最高统帅斯大林万万没想到,德国会在英国没有完全屈服的情况下,公然出兵,发动对苏战争。据后来有人回忆,在一个礼拜的时间里,斯大林意志消沉,一个人待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墅内,拒绝办公。
不过斯大林毕竟是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杰出统帅,突如其来的打击虽说会让他一时惊慌失措,方寸大乱,却很难把他彻底击倒。很快,振作起来的领袖就召集起他的领导班子成员(布琼尼,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铁木辛哥、库茨涅佐夫、朱可夫),商量如何对付德军,研究破敌之策。
钢铁领袖斯大林同志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博克元帅的带领下,一马当先,进展神速,迅速攻占了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门户洞开;北方集团军群在勒布元帅的率领下,一路向前,挥兵包围列宁格勒;南方集团军群在伦德斯泰克元帅的指挥下,横冲直撞,很快逼近乌克兰境内第一城市——基辅。此时的西南方面军指挥混乱、兵无斗志,军群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在交战之初,惊慌失措,根本无法实现有效指挥。致使斯大林中途一度启用老元帅布琼尼,命其飞往基辅,负责临时指挥西南方面军的苏军。
朱可夫与斯大林争论
<h1 class="pgc-h-center-line">朱可夫直言极谏,斯大林误判军情</h1>
1941年7月29日,从基辅乘机返回莫斯科的朱可夫紧急求见斯大林,向斯大林汇报前线的情况。
当斯大林问朱可夫的应对之策时,朱可夫说:
从西方面军调集一个集团军给西南方面军
斯大林说:
西方面军部署在白俄罗斯境内,是莫斯科的屏障部队,你把白俄罗斯境内的军队抽调出来,加强乌克兰军力,不就等于削弱莫斯科的防御力量吗?
这时斯大林的脸色已经非常难看。朱可夫解释说: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暂时不会强攻莫斯科,我们可以从远东抽调8个师,加强莫斯科的防守力量”。朱可夫接着说:“我们应该将西南方面军撤出基辅,退往第聂伯河以东,然后和中央方面军会合,伺机反攻一路推进的德军。
斯大林强压怒火问:
基辅怎么办?
朱可夫斩钉截铁地说了两个字:
放弃。
斯大林暴跳如雷,厉声呵斥道:
把基辅交给德军,亏你想得出来,简直是胡说八道。
没想到朱可夫闻言,毫不示弱,当面反驳:
斯大林同志,如果你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请你把我的职务解除好了,把我派往前线,这样或许对祖国有点用。
由于作战思路分歧,朱可夫最终被解除了总参谋长的职务,同时斯大林任命他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
朱可夫闲暇时光
后来希特勒鬼使神差,作出八月分兵决策,并抽调中央集团军群精华兵力,加强南方集团军群实力,围攻基辅,德军后来这一系列神操作,恰恰从另一方面反证了朱可夫的确是苏军内部一位具有战略眼光的杰出军事统帅。
由于西南方面军坚决执行斯大林坚守基辅的错误命令,致使整个西南方面军陷入坐以待毙的绝境,此战苏军被俘66.5万人,另外苏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在突围中牺牲,苏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在战斗中被俘。
朱可夫反击
虽说在卫国战争初期,苏军表现不佳,但也绝不是毫无亮点。新上任的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就是例外,他用第24集团军10个师的兵力于8月30日拂晓,在叶利尼亚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对德军实施了一次成功的反突击作战,收复叶利尼亚突出部,并向西推进了25公里。虽说此次战役,歼灭的德军只有5万人,但这毕竟是开战以来,全体苏军唯一的一次胜仗,因此在振奋军心和鼓舞士气方面,其作用真的不可小觑,连斯大林都亲自打来电话,对朱可夫表示祝贺和感谢。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开战以来,通过对苏军将领指挥战役能力的观察,比方说基辅兵败和叶利尼亚反突击战,斯大林终于认识到:危急时刻,还是朱可夫相对靠谱。至此之后,斯大林对朱可夫的军事指挥能力充满信心。套用一句流行广告词来表述此时斯大林大元帅的心声就是:
<h1 class="pgc-h-center-line">列宁格勒危在旦夕 ,朱可夫临危受命</h1>
刚刚从前线回来,征尘未洗,连气都没有喘匀的朱可夫就接到了新的作战任务。原来,情况千钧一发,在德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下,随时有兵败城破的危险。
列宁格勒那是苏联革命的摇篮,十月革命就爆发在这座城市,为了纪念列宁,苏联政府将原来的圣彼得堡更名为列宁格勒。因此列宁格勒对于苏联而言,已经不是一座简单的工业城市,它更是苏联红色革命政权的象征。希特勒之所以急于进攻列宁格勒,就是要用攻克列宁格勒的军事胜利来坍塌苏联全体军民的抵抗意志。
列宁格勒的军民
临危受命的朱可夫当然明白自己责任重大,此次防守任务不同寻常,绝对不能有失。1941年9月13日,朱可夫心急火燎地乘机飞往列宁格勒,一到列宁格勒军事指挥部,他就将斯大林亲笔手写的字条直呈交给在此督战的伏罗希洛夫元帅,未费周折,两人便顺利完成了工作交接。
救兵如救火。不过事有轻重缓急之分,刚刚到任的朱可夫首先知会斯大林,请求政府马上调拨运送生活物资到列宁格勒。因为此时的列宁格勒早被德军围困得如铁桶一般,再不运送物质过来,城里这300万军民就会活活饿死。
为列宁格勒运送物质
另外朱可夫动用了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及其航空兵部队,用来加强火力,阻击德军攻势,另外他还动员全城百姓,挖掘堑壕,迟滞敌人进攻。甚至还征调海军学院的水兵学生,让他们手持武器,参与列宁格勒保卫战。除此之外,朱可夫还将自己带来的三位手下(霍津中将、费久宁斯基少将和科科佩夫少将)委以重任,参与军事谋划和行动决策。并改组现有的指挥体系,费久宁斯基任副司令员,霍津为参谋长,还当场撤换了第42集团军司令员伊凡诺夫少将和第8集团军司令员谢尔巴可夫少将的职务。
朱可夫将军
朱可夫发布的第一个命令是:
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列宁格勒。
他的口号是:
不是列宁格勒惧怕死亡,而是死亡惧怕列宁格勒。永远不要考虑列宁格勒一旦失守怎么办,列宁格勒不能失守!
在朱可夫大将的领导下,列宁格勒军民同仇敌忾,打退德军一次次疯狂进攻,粉碎德军一次次攻占列宁格勒的企图,最终
列宁格勒战役中的苏军
<h1 class="pgc-h-center-line">莫斯科兵临城下,朱大将力挽狂澜</h1>
同年9月底,转攻为守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补充了元气,又开始向莫斯科挺进,莫斯科危在旦夕。兵临城下前夕,朱可夫再一次充当了“救火队员”的角色,10月6日,他将列宁格勒防守任务移交给参谋长霍津将军后,直接乘机飞回莫斯科,去迎接新的战斗——莫斯科保卫战。
原来9月底,德军已开始实施进攻莫斯科的“台风”作战计划。为了分割围歼苏军主力于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地区,然后于冬季前迂回包抄攻克莫斯科,希特勒真的是不惜血本,此次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一共集结了3个集团军和3个坦克集群,以及第2航空队,共78个师,180万人。
斯大林发表战斗演讲
10月10日,朱可夫被斯大林任命为新整编的西方面军司令员,其主要任务就是负责保卫首都莫斯科。为了鼓舞苏军士气,斯大林甚至主动提出将在11月7日,举行“十月革命”纪念日阅兵仪式,朱可夫对领袖的提议非常赞同。在作了相关部署之后,阅兵活动如期举行,
尽管此次德中央集团军群浩浩荡荡,来势汹汹。其实在经过“八月分兵”,支援南北两路德军,到现如今重新集结,这一来一回,德军折腾得够呛,可以说是疲于奔命,此时早已成为强弩之末。再加上冬季到来,苏联恐怖的严寒更是让身着单衣的德军将士苦不堪言,直到12月,苏军发动反攻后,很多德军士兵才在冰天雪地的前线更换冬装。
威武雄壮的苏军
朱可夫是一位智勇兼备,爱兵如子的统帅,他非常注重军队的后勤补给,在没有足够的兵力和后勤保障情况下,这位传奇统帅一般不会轻举妄动。于是他向最高统帅部打了报告,请求斯大林下达反攻命令。
12月5日,在朱可夫的命令下,加里宁方面军率先转入反攻,在苏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德军开路先锋,大名鼎鼎的“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决定放弃既得阵地,退往后方。先让我们看一下苏军反攻的胜利成果:
莫斯科保卫战
面对苏军异常猛烈的反攻,德军虽然被逐退100—350公里,但却没有重复拿破仑大帝当年一败涂地的命运。另外德军人事变动引人注目:由此不难看出,朱可夫指挥的这次莫斯科反击战对德军的打击有多大。
苏军反攻
这是德国陆军自开战进攻以来,首次惨败,因此可以说,莫斯科保卫战不仅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也宣布“闪击战”的破产。有德国将领战后回忆说:
当莫斯科战役失败之后,我们就感觉彻底战胜苏联没有希望了,德国会输掉这次战争。
英国军事史家西顿更是在他的大作《莫斯科会战》一书中,赞美苏军是一支英勇顽强的武装劲旅,另外还盛赞朱可夫是一个“天赋极高,精力极旺盛的人物”。
莫斯科城下之败,让德国军方高层意识到,苏德战场,德军再想发动全面进攻已不可能。因为从苏德战争开打到莫斯科兵败,德国一共伤亡了110万人,这对于原本就兵员匮乏的德国而言,自然是不可承受之重。
<h1 class="pgc-h-center-line">德国兵大军压境,朱可夫妙计解围</h1>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因为地处伏尔加河下游河畔,所以又名伏尔加格勒,为了纪念早年斯大林曾在此战斗,才更名为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是苏联内河航线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的交通枢纽,而且还是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所在地。斯大林格勒以南和以西的顿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更是苏联粮食、煤炭和石油重要产区,其战略地位自不待言,正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希特勒才将德军主力部队,集结于此,希望通过军事征服,拿下该地区。
1942年,秉承希特勒的意见,德国统帅部拟定一份“蓝色行动”计划,用于指导南方德军夏季军事行动。为了行动方便,
曼斯坦因将军在前线
首先动手的是曼斯坦因的第11集团军,5月初,他率兵发动了克里米亚战役,到7月,攻陷了苏联黑海重镇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与此同时,铁木辛哥率领的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发动了“哈尔科夫战役”,不过损失惨重,苏军大败。
1942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担任此次作战任务的德军将领是保卢斯,他领导的第6集团军,共计14个师27万人。一个月后,德国第6集团军进抵斯大林格勒。这下斯大林真是急了,危急时刻,他又想到了朱可夫,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大将想到一个绝妙战术,
斯大林格勒战役
朱可夫亲自抓“天王星计划”准备情况,并负责指挥工作。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苏军于1943年1月10日,发动反攻,第6集团军被重重包围,插翅难逃,在如此危急时刻,小胡子元首还电令保卢斯,命其不许后撤一步,固守待援。用希特勒的话说就是:凡是德意志士兵军靴踩到的地方,就是德国领土,纳粹旗子但凡升起就不能降下。
不过很快,缺乏补养的第6集团军就陷入缺衣少弹,缺吃少喝的危险绝境,虽然曼斯坦因元帅奉命带领顿河集团军群,拼死冲进苏军包围圈,杀出一条血路,解救保卢斯集团军,但是在苏军如潮水海啸般的反击之下,救援行动最终失败。到2月1日,战斗结束,整个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保卢斯元帅被俘,9.1万德军投降。
保卢斯元帅率众投降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意义重大,他被视为二战的欧洲战场的转折点,此次德军伤亡150万,由于伤亡过大,德军投入到苏联战场的兵力捉襟见肘,因此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就不可逆转地转移到苏军一方。整个战役,朱可夫居功至伟,至此,人们开始称呼朱可夫是:斯大林在二战战场的救火英雄。
库尔斯克坦克决战
<h1 class="pgc-h-center-line">苏军一路向西横扫,纳粹德国兵败投降</h1>
进入1943年,整个战争形势开始对苏联有利起来,这不仅是因为年初,通过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获得了战略主动权,还因为这时苏军将领的整体指挥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德黑兰会议三巨头
1943年7月,朱可夫领导苏联军队和曼斯坦因领导的德军打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争——库尔斯克战役。此次德军又损失50万人,坦克千辆,另有千架飞机消耗掉,此次战役之后,德军在苏德战场彻底丧失掉主动权。因为同一时间,英美盟军已经登陆意大利本土,墨索里尼下台,轴心国集团断鼎一脚。而且同年11月,
苏军使用喀秋莎火箭炮
1943年8月,朱可夫领导苏军,发动第聂伯河战役,11月,解放了被德军占领2年之久的乌克兰首都基辅。1944年6月,朱可夫率领苏军,发动了白俄罗斯战役,不仅解放了明斯克,还将德军逐出整个白俄罗斯。1944年年底,英美盟军已经解放了巴黎,开始酝酿向德国本土推进的军事计划,苏联也开始集结兵力,向德国东部发起进攻。
苏军士兵将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
1945年2月,柏林已处于英美盟军和苏军夹击之下,希特勒自然不甘于失败,束手就擒。至此,欧战结束,苏德战争结束。朱可夫因柏林战役获得第三枚“苏联英雄”勋章。
德国投降
<h1 class="pgc-h-center-line">红场阅兵风光无限,战后元帅沉寂落寞</h1>
整个二战期间,朱可夫领导苏军从莫斯科,一路向西,直至攻克德国老巢柏林。他天才般的战争指挥艺术获得了全军上下一致的认可和肯定,因此战争结束后,朱可夫俨然成了苏联第一英雄,其威望几乎比肩大元帅斯大林;有一件事特别有意思,耐人寻味。为了庆祝卫国战争胜利,苏联政府决定在当年6月24日举办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按照惯例,阅兵活动期间,检阅者必须乘坐马匹。而当时的斯大林已是66岁高龄,再加上为国操劳多年,身体状况不佳,根本无法承受骑马带来的颠簸。
朱可夫检阅部队
无奈之际,斯大林只好让功勋卓著的朱可夫元帅代自己阅兵,检阅结束后,朱可夫还站在阅兵台中央,对着三军将士和观看阅兵的民众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整个阅兵过程,朱可夫意气风发,出尽风头,而一旁的伟大领袖斯大林,俨然成了随行的扈从和多余的陪衬。这也成为朱可夫一生之中,最为光鲜荣耀的高光时刻。
人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朱可夫耿直的性格也使他树敌过多,据说晚年,只有巴格拉米扬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还与他有来往;另外朱可夫元帅和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私交甚笃,民间传言战后艾森豪威尔甚至还曾动用关系,偷运可口可乐给朱可夫。在斯大林执掌苏联政权晚期,朱可夫就因“过失”和“居功自傲”受到降职撤职和开除等不公正处分。
朱可夫与英美将领在柏林
到了赫鲁晓夫时代,朱可夫虽说一度复出,但很快就被解除职务。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朱可夫的处境有所改善,但是他在政坛军界,基本上无所作为,晚年的朱可夫郁郁寡欢、非常落寞。1974年6月18日,沉寂多年、为保卫苏联曾立下赫赫战功的一代名将朱可夫,终于走完了他78年、波澜起伏而又极不平凡的一生。
朱可夫在前线
<h1 class="pgc-h-center-line">历史浮云尽褪,后世铭记缅怀</h1>
回顾过往,朱可夫对二战的贡献,自然不言而喻;朱可夫的赫赫战功,亦不容抹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时光流逝,没有淹没这位天才统帅的历史功绩。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肖洛霍夫就称朱可夫是可以与沙俄名将苏沃洛夫相媲美的天才统帅。
朱可夫元帅与巴顿将军
公道自在人心,当今的俄罗斯民众,没有忘记这位在二战期间,有过杰出贡献的苏联元帅,因为历史是由人民书写而成。那些曾经为本民族同胞做出过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的英雄,永远不会被历史和后世所遗忘,这些民族英雄的光辉业绩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奋勇向前。
行文至此,最后引用朱可夫元帅的挚友艾森豪威尔上将的话作结:
牺牲的军人们到达天堂时,一定会得到另一枚荣誉勋章,那就是朱可夫勋章,这种勋章将被每一位赞赏军人的勇敢、眼光、坚毅和决心的人所珍视。
艾森豪威尔与朱可夫
阅览后请别忘关注、点赞、收藏、分享和转发支持作者。关注账号:历史探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 谨以此文,纪念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6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