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文章
生存的大门就要关闭:红色高棉攻打金边的时刻表
斯大林的最后大工程:北极铁路,建了一半被贝利亚停止
斯大林地堡(42号地堡)——苏联战略空军指挥中心,第一核掩体
14世纪末,苏丹已经不能抵抗蒙古帖木儿的进攻,印度丢失了北部很大的领地。在16世纪以前印度很少使用金属装甲。
16世纪,莫卧儿帝国成立,最初占领了印度北部的穆斯林,到18世纪初,占领了几乎整个印度。使用突厥语和蒙古方言的穆加尔人,带来了波斯和蒙古的盔甲。融合了印度审美和炎热气候改造,形成了独特的印度铠甲。
十七世纪,来自印度德干省的锁子铠甲和头盔。
可以调整的护·鼻,护耳和护颈。这是安装面帘前的样子.
印度骑兵一直是莫卧儿军队中最重要的部分。
印度骑兵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种是收入最高且装备最全的骑兵,是精英阿萨迪骑兵或“贵族战士”。他们直接为皇帝服务,传达重要信息并保卫宫殿。
阿萨迪骑兵的千钉甲
18世纪的印度宫廷卫队穿的盔甲,印度语中被称为“千钉甲”。从蒙古盔甲中传来。
千钉甲
千钉甲特写
第二种骑兵是由国家雇用的,塔比南-卡萨伊-帕希基精锐骑兵。在奥兰则布统治期间,精锐骑兵大约有4,000人,作为对第1种骑兵,阿萨迪骑兵的制衡。
印度精锐骑兵
印度盔甲通常有以下几件:带有铁链的半圆头盔,带四个板的胸甲,锁链衣,管状护臂。
胸甲的背板比前板高,通常有半圆形或三角形的顶部。腋下是有半圆形切口的侧板。软垫在里面减轻打击。
印度锁链衣
这种印度头盔,对实战造成极大损害。顶部矛尖虽然可以偏转垂直的劈砍,但是头盔几根插羽毛的管子将挡住兵刃。头盔不够深,不能牢固佩戴,头盔护·鼻单薄。
17世纪初印度(莫卧儿)骑兵
头盔上没有固定锁子面罩的装置, 头盔下面更应该戴一个头罩。
头盔正面的两个管子上插上羽毛。
印度锁甲,重10.7公斤。
印度环板头盔。通过环形编织将三个板连接成一个圆顶。
这种分段结构的严重降低了刚性。
这种头盔在17至18世纪的印度很普遍。
许多最初具有实用功能的部件被印度人视为装饰品。
炎热的气候造成了这种镂空钢盔。
这是一个甚至连正常圆顶都没有的环板头盔。只是用环连接起来的钢板。
头盔面罩帘遮挡了视线
面罩帘底部盖到了胸部,头盔的顶部有一个小圆盘,上面有一个插羽毛的长管子。
印度粗糙的盔甲与印度精良的兵器相去甚远。
即使有些制作精美。
下面是18世纪末印度信德省的一种极少见的全副装甲。
为了增强面罩帘的防护,炎热的印度加入了棉衬
还有一般士兵的软盔。
除了波斯风格,还有明显的蒙古风格。莫卧儿王朝的创始人巴布尔,父亲的家族是突厥蒙古裔——父亲的母亲来自成吉思汗黄金家族。
这些软盔,可以和头盔组合使用。
为防止印度40度以上的高温,还带有遮阳帽帘。
软盔上带有夸张的护·鼻。
护·鼻的长度超过了下巴。
莫卧儿军队除了骑兵,还有战象。印度战象奔跑践踏骑兵马匹,战象很难被杀死。战象后背背负着的是火枪手和弓箭手,一些披挂装甲的大象甚至携带一门小炮。
战象除了锁子甲,还有用于大象的板甲。板甲被缝在皮革上,皮革上衬有柔软的棉布。象背毯子的侧面用皮革扎带相连。
印度战象和重型骑兵一起,身体上有金属板和用铁丝网制成的毯子的保护。象牙上有钢环金属尖,用来刺穿敌人的马和骑兵。
三,四只战象可以拉动四到五百人才能拉的大型武器。战象还作为指挥官足够的高度的观察平台。
两个大圆盘护住大象脖子的两侧,两个大的矩形侧板,延伸到了大象的前肢。
17世纪,大象的皮盾
象牙上套带刺钢环
随着在战场中越来越多的火枪,金属链锁邮件不再为对大象提供可靠防护。
盔甲系列材料现已收集完成,请加关注,后续《蒙古盔甲》《德国盔甲》《日本盔甲》《英国盔甲》等
西班牙盔甲——来自战场遗址和皇家军械库的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