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内寒外热,以温阳为主,并收敛浮阳

寒证和热证经常是互相间杂,互相转化,比如临床常见的上热下寒,就是临床上常见的寒热错杂的一种类型,临床上也多见阳虚为主,而兼有外热证,外热主要是浮越在表的热证,表现为身体烦热、皮肤燥热、皮肤干燥、面红目赤、心烦等症状,这也是虚阳浮越的一种表现。

外热又内寒,其本质是内寒,是属于阳虚的一种情况,是假热证的一种类型。

内寒外热,以温阳为主,并收敛浮阳

内寒外热,多数是舌质胖大,可能会夹杂有少许的黄腻苔,症状的特征是身体阳虚内寒为主,怕饮食生冷,或大便溏泻、精神不济等,也同时出现外热的现象,如皮肤燥热口干烦躁等。

但阳虚浮越的内寒外热,和阴虚内热的证候有很大的区别,鉴别要点是内寒外热患者以内寒为主,而阴虚以内热为主,这是不同的地方。

治疗的方法也有很大的不同,阳虚为本的需要以温阳为主,常用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治疗,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再配合加入龙骨牡蛎、山茱萸、五味子等收敛的药物,收敛浮越在外的浮阳。

内寒外热,以温阳为主,并收敛浮阳

因为有一些外热的表现,很多人会误用滋阴的方法治疗,而患者不耐受滋阴寒凉的药物,比如用生地、熟地、麦冬等药物,服用了之后加重内寒的,会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的症状,用药后的反应病症鉴别的一方面。

因此一些误认为自己是阴虚内热的患者,如果服用滋阴药而不得缓解症状的,也要考虑上述内寒外热的类型,可能需要从温阳而治,而不能一味的滋阴。

内寒外热,以温阳为主,并收敛浮阳

除了用药调养之外,平常要慎用寒凉生冷的饮食和药物,注意平心静气收敛心神,有助于潜阳。

更多中医养生文章内容,关注我头条号内;有疑问可留言评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