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被37位诗人56篇诗歌反复吟咏的景致-竟是一株白松…?

新密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在县级行政区域中面积不算大。

总结为:有川不长,《诗经》所载之溱洧二水也曾浩浩汤汤,如今只剩涓涓细流,最长不超过30公里;有山虽名但不高,北有伏羲、南有具茨,皆为嵩山余脉,海拔最高不超过1000米。

一个被37位诗人56篇诗歌反复吟咏的景致-竟是一株白松…?

新密北部伏羲山

但新密这块土地上万千年传说、文化遗存遍地俯拾。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自新石器时代开始,莪沟裴李岗文化、古城寨仰韶文化、新砦遗址龙山文化承继发展,绵延不绝。溱洧两河流域是人文始祖伏羲、轩辕黄帝开启鸿蒙之地、阐明天道之所、肇造华夏文明之区域。

在新密,有这样一处景致,据现存文献记载,从宋至清,先后有37古人用56首诗歌反复吟咏,并且就与黄帝文化有关,这就是位于城关镇的白松、白松碑和天仙庙。

白松,白皮松,我国特有树种,有明显的主干,或从主干近基部分成数干(这个是本文主角“白松”形状关键),宽塔形至伞形树冠;幼树树皮光滑灰绿色,长大后树皮块片脱落后露出淡黄绿色的新皮,老则树皮呈淡褐灰色或灰白色,裂成片脱落,脱落后近光滑,露出粉白色的内皮。

一个被37位诗人56篇诗歌反复吟咏的景致-竟是一株白松…?

白皮松(图片来自网络)

新密这棵反复吟咏的白松当然是高可达青冥的巨松。

清朝诗人李国亮《白松》诗形象描绘了白松的古老遒劲、繁盛纯洁。

白松,居于山巅傲立霜露风姿绰约者有之;居于庙堂庄严肃穆被顶礼膜拜者有之;为何居于新密一处小庙宇的白松却风靡几个世纪,文人雅士、风流学者慕名拜谒并挥毫颂歌,或咏之高洁或慨之高贵,或三顾其首或踟蹰流连,地方官绅塑碑记载,这株白松背后隐藏着多少历史传说和故事,它又是怎样能光照九州载入史册?!

一个被37位诗人56篇诗歌反复吟咏的景致-竟是一株白松…?

原来,此松相传为黄帝三女合葬幻化之物。

黄帝不是凡人,那么他的女儿自然也是仙,分别为天仙、地仙、人仙。相传,人仙原随母亲嫘祖植桑养蚕,地仙原随风后、力牧等叔辈练艺习武,后都同天仙出家修行,17年后终成正果,同日升天,合葬于此,次年冢上生白松(传说是三仙在人间的化身)一株,历时数千年,枝条腾挪,茂叶如盖。

一个被37位诗人56篇诗歌反复吟咏的景致-竟是一株白松…?

现在,天仙庙后院还有高大土丘,谓“三女冢”。

除了旅行家、地理学家、探险家、文学家徐霞客为白松留下墨宝外,有据可查,还有37位诗人前赴后继,循着前人的笔墨和旅游风向标闻风而至,面对一棵古树道古论今,慷慨激昂,风雅一时,留名后世。

宋代一人。

李朴,兴国(江苏常熟)人,绍圣元年进士及第,官东京汴梁,有《白松》、《密县白松》两首,也是记载最早的一位咏白松的诗人。

明朝14人。

分别是嘉靖进士吴国伦,兴国(江苏常熟)人,曾任河南左参政,《咏白松诗三首》;嘉靖进士李攀龙,历城(山东济南市)人,官至河南按察使,留《过密邑咏天仙宫白松诗三首》;陈文烛,嘉靖进士,累迁大理卿致仕,《白松》一首;嘉靖进士梁刚,累迁河南副使,遗《白松诗四首》;隆庆进士肖良干,累迁布政使,题《行之密县见天仙宫白松》一首;万历进士丘兆麟,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崇祯初为河南巡抚,《白松》一首;万历进士徐即登,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官至河南按察使,《观白松》一首;万历进士马之俊,河南新野人,官至户部主事,题《白松》诗一首;万历举人张民表,河南中牟人,任侠好客,藏书数万卷,皆亲自经手点定,题《白松》诗一首;李廷训,陕西六盘山人,题《天仙宫观白松》一首;举人苗之庭,直隶魏县(今河北魏县)人,崇祯五年密县县令,题《白松图诗二首》;诸王门下吕时中,鄞(今浙江奉化县)人,《白松》一首;钧州(今河南禹州)同知方瑜,《白松》一首;李及秀,《白松》一首;张文耀,《白松》一首。

以上看出,明代遗留咏白松诗最多,为官的、为民的,南来的北往的,此时密县可能是个闻名于世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事业达到高峰。

清代4人。

顺治进士杨思圣,曾官河南布政使,辞职归隐新密超化寨,就是茂林修竹、泉映宝塔的超化寺,距离不远的天仙庙肯定是他们一帮旅友拜访之地,留诗《白松》一首;赵御众,栾川人,居超化,《题白松》一首;张玉阶,河南鹿邑人,顺治恩贡,曾任密县教谕。这是一位密县真爱粉,是唯一一个将“古密八景”一网打尽,留“古密八景”系列诗组合,题《天仙白松》一首;李芝兰,辽东铁岭卫(今辽宁辽阳市)人,岁贡。顺治五年任密县县令,这是密县县志记载有名的大清官,时修废革旧,锄强抑恶,为其立有祠。题《白松诗二首》。

以上就是年代和人物皆可考的白松诗作者。

另还有周传诵、黄文旦、王士杰、吴邛耀、朱应毂、张定志、张艳纪、杨璧、金立敬、查立志、刘余佑、王业弘、刘国缙、南郡玩易山人、曹以秋等15位信息不详的白松诗咏作者。

从以上各位诗人资料看出,最早记载为宋绍元年间(大约1190年)李朴的诗,最晚为清顺治年间的密县县令李芝兰,再往前,也许是文稿遗失,也许是那时的密县鲜有游客到访;再往后,则是由于屹立千年枝叶扶疏、玉肤素质的白松,在清康熙年间,为烈风所摧,根株尽拔,早已不存。所以,康熙年过后,再无白松存在,自然也就没有了心向往之的歌咏对象。以上15位不知名作者题诗年代最迟应在康熙年以前。

天仙庙与白松,应为先三女冢,后白松,最后天仙庙。

一个被37位诗人56篇诗歌反复吟咏的景致-竟是一株白松…?

供奉“天仙、地仙、人仙”三仙的大殿

天仙庙初建于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至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清代曾5次重修。建筑格局分为前、中、后三院。天仙殿在前院,内祀黄帝三女:人仙、地仙、天仙;三女冢在中院南,高约3米,底部周长30米;人祖殿在中院北,内祀黄帝、风后、力牧、常先和大鸿;玉皇殿在后院,内祀玉皇大帝。

一个被37位诗人56篇诗歌反复吟咏的景致-竟是一株白松…?

天仙庙始祖殿

天仙庙白松既不存,庙宇建筑亦毁于数十年前,现存建筑为民间依照旧有规制修复。三女冢依旧,冢上青木葱茏,冢前立碑两座,“三女冢碑”、“白松图碑”,皆为现代雕刻敬立。

一个被37位诗人56篇诗歌反复吟咏的景致-竟是一株白松…?

现在天仙庙“三女冢与墓碑”

历史上,原有“天仙白松图”碑两通:原碑刻于明代,高1.5米,宽0.7米,立于白松楼东墙下,现剩半截残碑存于郑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复制碑刻于明崇祯十一年,高1.8米,宽0.87米,原立于密县老城关帝庙,现存新密老城一中影壁上。

一个被37位诗人56篇诗歌反复吟咏的景致-竟是一株白松…?

新密一中校园内白松碑保护说明

一个被37位诗人56篇诗歌反复吟咏的景致-竟是一株白松…?

新密一中现存明代复刻白松碑局部

为寻访老城一中的白松碑,也是颇费周折,先要有校内老师疏通门卫得以进入,入内遍问师生,却不知白松碑为何物,明明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四至碑就在路边竖立,从明代流传下来、歌颂数千年黄帝文化的产物,在“文化氛围最浓”的校园内,却被熟视无睹。

一个被37位诗人56篇诗歌反复吟咏的景致-竟是一株白松…?

白松碑被镶嵌在影壁墙内

再回顾天仙庙访问情形,心下更是凄然怆然,所谓的郑州市级文保单位,竟然冷清寥落到如此境遇。值守的马大哥一间间为我打开大殿门锁,天仙、地仙、人仙三位娘娘居于黑暗逼仄大殿,若隐若现,中院的三女冢覆土之上苔藓点点,墓碑歪斜,更显凄凉。后院原本新栽了两颗白松,其中一棵就是一干三枝,可马大哥竟失手砍去两枝,至今悔恨不已。

一个被37位诗人56篇诗歌反复吟咏的景致-竟是一株白松…?

天仙庙内马大哥为我打开上锁的大殿之门

想当年,文人雅士云集天仙庙宇,凭吊千古帝女,反复吟唱参天白松。如今再想,被誉为“天香疑自云中堕,仙佩遥从月下回”的帝子王花,终究竟透着“月夜缟衣随鹤舞,霜天苍甲白龙幡”干摧命陨凄冷萧瑟的运命。

赋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