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学大师蒙文通

人物档案

国学大师蒙文通

蒙文通(1894~1968),名尔达,字文通,四川省盐亭县人,20世纪国学大师,杰出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在中国古代史及古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造诣很深、成就颇高。主要著作:《古史甄微》《辑校李荣老子注》《周秦少数民族研究》《经学抉原》《越史丛考》等。

蒙文通早年毕业于四川存古学堂,曾从今文经学大师廖平、古文经学大师刘师培学习,而尤受廖平学术的影响,成名后又向近代佛学大师欧阳竟无问学,出经入史,转益多师,形成自己贯通经、史、诸子,旁及佛道二藏、宋明理学的学术风格,成为20世纪少有的国学大师之一。

20世纪20年代起,蒙文通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协和大学等校。40年代曾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除继续担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外,还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所研究员、学术委员。

国学大师蒙文通

国学大师蒙文通

国学大师蒙文通

学术成就

国学大师蒙文通

蒙文通是近代“蜀学”传人,学术风格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学界占主流地位的“新史学”不同,以博通见长。1927年,蒙文通以《古史甄微》一书成名,以后又续成《经学抉原》,提出了中国上古民族“三系说”,其结论和方法都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他的长文《中国历代农产量的扩大和赋役制度及学术思想的演变》,力图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互动中找出历史发生演变的规律,是其“史以明变”观点的代表作。

晚年,蒙文通致力于民族史和地方史的研究,特别是在他生命的最后4年,撰成《越史丛考》一书,批驳了国际上一些越史专家觊觎我国领土的种种奇谈怪论,标志着我国古代民族史研究的新水平。

蒙先生著述弘富,除上述著作外,尚有《古地甄微》《古族甄微》《儒学五论》《道书辑校十种》《巴蜀古史论述》《先秦少数民族研究》等专书和论文数十篇。2015年,巴蜀书社出版六卷本《蒙文通全集》。

国学大师蒙文通

求学经历

国学大师蒙文通

1894年10月,蒙文通生于四川省盐亭县石牛庙乡。5岁入私塾,不到两年,所读四书五经、诸子之文大多能背诵。其伯父蒙裁成,热心地方教育事业,倡办新学。1906 年,蒙裁成受聘任成都府学教授,蒙文通亦随之到成都,进入四川省城高等学堂分设中学,同学中有郭开贞(沫若)、王光祈、李劼人、周太玄等。在校期间,蒙文通阅读了《輶轩语》《书目答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文解字》等书。

1911年,蒙文通被选拔进入四川存古学堂(后改名为四川国学学校,谢无量、刘师培、廖平、宋育仁先后担任校长),得经、史诸大师之教,学业精进,所写论文《孔氏古文说》,曾刊于《国学荟编》。此文辨旧史与六经之别,从而探今、古文之源流,是后来《经学导言》《经学抉源》专书问世之先声。

国学大师蒙文通

师从佛学大师

国学大师蒙文通

1918年后,蒙文通由成都返回家乡盐亭,在金顶场老家办学,招收邻里亲友子弟,教读经史,为家乡培育一批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1年,受时任重庆联中校长的伯父蒙裁成之邀,蒙文通先后执教于重庆联中和省立重庆女二师。此间,得见钱穆发表的《先秦诸家论礼与法》一文,惊其宏旨,遂寄书钱穆共论学术。

1923年,国内学术界于今、古文之争,展开激烈论战。有鉴于此,蒙文通离开重庆,东去江浙,访求时贤,欲探讨同治、光绪以来经学之流变。至南京,曾拜谒章太炎。后得识佛学大师欧阳竞无,探问唯识法相之学,深感用治经之法以研佛典之重要,遂入欧阳在南京所办“支那内学院”,潜心研习佛家哲学。在院内,与同窗好友汤用彤、熊十力、吕澂、王恩洋等朝夕相处,谈古论今,相得益彰。蒙文通所写论文《支那禅学考》《唯识新罗学》,皆深得欧阳竞无之赞赏,并将《支那禅学考》刊于院刊《内学》创刊号。

国学大师蒙文通

撰写《古史甄微》

国学大师蒙文通

1927年,蒙文通写成《古史甄微》,并于1929 年初次刊布。此书是蒙文通的成名之作。他在书中虽力破三皇五帝体系,但却未把女娲、燧人、伏羲、神农、共工、祝融等传说一概摒弃,并进而据之以探索上古历史真相。同年,蒙文通一度回川,执教于成都大学及成都师范大学等校。1929年再赴南京,留教于中央大学。次年再度返川,仍受聘于成都大学。

国学大师蒙文通

《周秦少数民族研究》

国学大师蒙文通

1931年,因反对当局强行将三大校(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蒙文通愤然离开成都,远走河南开封,执教于河南大学。此间,常著文阐述周秦两汉学术思想之变迁,撰写《天问本事》,探讨邹鲁、三晋、荆楚文化之本源。

1933年,应汤用彤之邀,蒙文通赴北京,与钱穆共同执教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先后写成《犬戎东侵考》《秦为戎族考》《赤狄东侵考》《古代民族迁徙考》诸文,后整理合编为《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于1958年出版。

国学大师蒙文通

抗战时期返川

国学大师蒙文通

1935年,蒙文通移居天津,教授于河北女子师范学院。时有学界败类,大肆鼓吹“中日提携”者,多次找蒙文通,许以重金,意图诱请蒙为撰此类文章。其时,蒙文通携家小7口,经济非常拮据,但对此类人之邀请,早察其意,遂严词相拒。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京津陷落,为避日伪纠缠迫害,蒙文通挈家由塘沽乘外轮南还。

蒙文通返川后,除任教于四川大学外,还曾先后执教于成都华西协合大学,三台东北大学,直至全国解放。其间,于1940年应四川省教育厅长郭有守之邀,出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这一时期,蒙文通先后完成《周秦民族史》《中国史学史》《古地甄微》《儒学五论》《周代之商业》《秦之社会》《汉代经济政策》等专著和论文。

《儒学五论》是蒙文通研究儒家思想之结晶,其中以《儒家政治思想之发展》尤为重要。他以史学家的角度对儒家思想进行历史考察,跳出了此前学者就经学论经学的窠臼。

蒙文通对道家思想也有较深研究,深通道藏,曾与省图书馆同仁辑校《老子》注,前后计成:严君平《道德指归》、王弼《老子注》、成玄英《老子义疏》、李荣《老子注》等10余种数十万言。

国学大师蒙文通

执教四川大学

国学大师蒙文通

建国后,蒙文通任教于成都华西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教于四川大学,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先后担任成都市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委员,民盟成都市委、四川省委委员。此间著述甚丰,陆续完成《中国封建地租》《中国历代农产量的扩大和赋役制度及学术思想的演变》《论熙丰变法》《宋代的商税》等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尤致力于论述和撰写西南地区古代民族史和地方史,《巴蜀古史论述》等相继脱稿。

国学大师蒙文通

蒙文通,1956年摄于川大

《越史丛考》

从1964年起,蒙文通全力投入《越史丛考》的撰写。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蒙文通备受迫害,写作极为艰苦。此书初稿草成,未及修改定稿,蒙文通便于1968年6月病逝。《越史丛考》成为他的绝笔之作,后经其子蒙默(四川大学教授)整理,于198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四川省第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越史丛考》备受学术界关注。评论认为,这是解放后第一部专门考证越史的著作,对越族的族源、分布、种类、变迁、征战和社会发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缜密的考证和深入的探讨,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学术专著,它的出版,标志我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个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

本文根据《四川省志/人物志》、川大老子研究院《<蒙文通全集>道家道教研究》资料整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