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1900.6.7~1070.3.25),湖北黄陂人。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后奉党组织指派,回家乡湖北省大别山区组织武装斗争,任河口区农民自卫队队长,11月率队参加黄麻起义。在创建鄂豫皖苏区斗争中历任中共区委书记、县赤卫队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营长、团长、师长。1923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与留在苏区的其他领导人一起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先后从建红25军、红28军,任副军长、军长,在鄂东北、皖西坚持游击战爭。1934年11月,改任红25军副军长,与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率部作战略转移。1935年9月到达陕北后,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与第26、第27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任军团长。
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34旅旅长,率部参加平型关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作战,指挥了町店等战斗。1939年9月赴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率部在华中开展敌后游击战爭,进一步积累了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和发展游击战爭的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徐海东大将的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有:
一、人民的军队应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共产党员在军队中不能爭个人的兵权。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革命斗争的工具,以共产党为骨干的军队:应当是最能经受失败与胜利双重考验的铁军。革命军人要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红军所以能打败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某一个指挥员个人如何有本领,而是由于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有阶级觉悟的部队。要不断加强军队中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在军队中不能爭个人的兵权,不允许有“官瘾”,要做到能上能下。做正职要积极工作,当副职仍要行军走前头,作战主动提方案。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指挥员,在战争中应胸怀全局,为全局利益要勇于牺牲个人和本部队局部利益。顾全大局是党性、阶级性的体现,为大局而牺牲是光荣的。
二、实行飘忽的游击战术,积小胜为大胜
弱小的红军要发展壮大,作战应避开强敌,实行飘忽的游击战术。贪打大仗,只想攻城夺镇,死打硬拼,是军事上的自取灭亡。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游击战是拿手好戏。可采用声东击西、“老鹰抓小鸡”的战法,突然袭击,抓到后就迅速转移,不恋战,不多贪战果,积小胜为大胜。对多路围攻的强敌一般应采取“先疲后打”的对策,敌动我先不动,部队进行充分准备;待敌两路或三路接近时,向敌空虚的地方突击,把敌人甩在后头,拖着敌人转圈子,拖到一定程度,哪一路孤军冒进,就打哪一路。对固守分散之敌,一般宜采取围点打援,即先包围其一点或几点,诱敌援军,利用有利地形设伏,-举歼灭之。
三、人民军队是人民子弟兵,必须处处时时爱护人民,,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人民军队与群众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是相依为命的。军队吃饭、穿衣、住宿,处处靠人民帮助;行军、打仗,时时离不开群众支援。军队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必须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处处爱护群众利益,不侵犯群众一丝一毫。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指战员都首先使自己成为人民战士,老百姓也就会真正把军队看成是人民的军队。最困难的时候,更应注重与群众的关系。军队宁愿自己挨饿,也不与群众争粮食;军队宁愿自己受冻,也不进民宅。部队中要经常进行“我是人民的儿子”的敎育,使每个指战员都深深知道,无论到哪里,无论何时,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一家人。对违犯群众纪律的行为,要进行不懈的、坚决的斗争。
四、人民军队应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能吃苦耐劳的军队,才有战斗力;能在最艰苦困难环境下生存的军队,才能最后战胜敌人。当敌人制造“无人区”,妄图困死饿死革命武装时,党领导下的部队必须发扬“肩膀上扛粮袋,屁股后面挂镰刀”的精神,以野菜充饥,自己割草搭茅棚,自己缝衣御寒。在武器装备和给养来源困难的情况下,应坚决贯彻毛泽东提出的自力更生方针,以战养战,夺取敌军的武器与物资补充自己。这种艰苦奋斗、以战养战的精神,是人民军队本质的体现。
徐海东大将的军事思想,对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指导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起了一定作用;对于主要由他领导的部队的建设和发展及作战的胜利,起了重要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