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不卑不亢,有度有量,外圆内方。我们常说“至刚易折”,做人要像水,既有力量又温和。曾国藩的成功之道便在于外圆内方。
在经历过事事与人争后,曾国藩逐渐收起自己不合时宜的棱角,虽然依旧严格要求自己,但对他人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开始宽以待人。鲍超是曾国藩手下的一员悍将,一次鲍超因与曾国荃闹矛盾,甩手不干了。曾国藩提点鲍超说:“你撂挑子,懂内情的人知道你与老九闹意见,不懂内情的人会怀疑你对朝廷不满,你这样做岂不是给别人提供攻击的把柄。”
人格上要讲分寸,不能太卑,太卑可能会变成懦弱,也不能太亢,太亢又会咄咄逼人。
所以,讲究分寸是一种很重要的说话艺术。说话是否有分寸,对于我们办事成败有着很大的关系。注意分寸,说白了就是说出的话不能伤人。不管自己是否意识到,也不管自己有意还是无意,都不可伤人。
1.第一次与人见面办事时说话的分寸
自我介绍是人们外出办事与人打交道的一种手段。由于办事的目的、要求不同,自我介绍的分寸深浅也应有所区别。
在有些情况下,自我介绍的内容很简单,只要讲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即可。例如某建筑公司办事员到某钢厂买钢材。他一进销售科的门,就对坐在办公桌边的一位先生说:“您好!我是某某建筑公司的采购员,来你厂买圆钢,希望你能帮忙。”那位先生肯定也会回答:“我叫某某,是厂里销售科的,咱们坐下来谈谈。”通过这样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就会让洽谈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自我介绍的内容就需要较详尽了,不仅要讲清姓名、身份、目的、要求,还要介绍自己的经历、学历、资历、性格、专长、经验、能力、兴趣等等。为了取得对方的信任,有时还得讲一些具体事例。但什么情况下需要做简单的自我介绍,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详细的自我介绍呢?这没有定规,只能视具体情况而定。
2.托人办事时的说话分寸
托人办事,即使是关系很密切的人,措辞、语气也要适当,不要用生硬的口气,如“你必须帮我办”“一定要完成”等。这样说,有时会强人所难,让人难以接受,而要说“请尽量帮我一把”“最好能帮我干到底”,给人留下回旋的余地。如果是当时难以答复的问题,就要说“过两天给我一个信儿好吗”或者“到时我去找你,请你费心”等,托人办事要给人留下一个充分考虑和商讨的时间,让人可进可退。
托人办事,态度要诚恳,尽量应向人家讲明自己做此事的目的作用,把事情的起因、想法告诉人家,说话不要支支吾吾,不要让对方觉得你不相信他。
催问也很有讲究,催问时要客气,语气平和,即使受了冷遇,碰了钉子,或者对方发了火,也要沉住气,只要问题能得到处理,受点委屈也是值得的。
3.应答别人时的说话分寸
如何答复求你办事的人,也是表现你办事能力的一个方面。凡认为对的,就回答他一声“很好”;认为不对的,就回答他“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说”;自认为可以办到的事,就回答他“我去试试,但成功与否现在还很难肯定”;自认为办不到的事,就回答他“这件事的确很难办,依我的能力和关系是没有多大的希望”。
总之,答复求你办事的人时,不要把话说得太肯定、太绝对。太肯定的回答,很容易给双方造成不欢而散的后果。一切回答,必须留有回旋的余地,万一临时不能决定,你可以回答“让我考虑考虑,再答复你可以吗”,或者说“让我与某某商量后,由某某答复吧”。前者是接受与不接受各占一半,后者多半是婉言拒绝。
如果求你办事的人唠叨不停,你不愿意再听下去,你可讲些其他无关紧要的话,转移目标,也可以直接说“好的,今天就谈到这里为止”,然后站起身来,说“对不起,我还有事要办,下次再谈”,求你办事的人就会中止谈话,不再与你纠缠。
4.催问别人时的说话分寸
催问别人时要注意用语的分寸,应多用恳请语气,千万不可用“怎么还没处理呀”“不是说今天就给我答复吗?为何讲话不算数“你们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个月底前必须处理”等责问或命令到语气。这样只会激起别人的反感。如果改换另一种询问的口气,可能效果会好得多。
不能有急躁的情绪,要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登门拜访,说明你的理由和请求。别指望很快就能得到答复,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在催问时间的间隔上,要越来越短,次数上要越来越频繁要引起对方的紧迫感。频频催问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烦躁,这不要紧,只要你是有礼有节,就没有关系,只要你坚持不懈,就会带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