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兵荒马乱一百年》11:调虎离山黑旗军出征,烽烟再起宋景诗返乡第11回:调虎离山黑旗军出征,烽烟再起宋景诗返乡

《兵荒马乱一百年》11:调虎离山黑旗军出征,烽烟再起宋景诗返乡第11回:调虎离山黑旗军出征,烽烟再起宋景诗返乡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第11回:调虎离山黑旗军出征,烽烟再起宋景诗返乡</h1>

上回说到五大旗的义军接受了胜保招安,统一整编为黑旗军,宋景诗被封为五品参将,整顿队伍准备随胜保出征,去南方围剿捻军之乱。

这一年的八月,咸丰皇帝驾崩,同治皇帝继位。当时同治年仅六岁,咸丰临终前给他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八大臣欺负同治年小,想把持朝政,被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八个顾命大臣杀了三个,查办了五个,慈禧太后开始垂帘听政。一直到朝廷上稳定下来,胜保才接到军令,让他率部南下剿捻,时间就到了同治元年,也就是1862年正月十五以后。

这段时间宋景诗等人虽然接受了招安,但是心里总是不踏实,害怕以后有一天被官府反攻倒算,所以都留了后手。当时正在整顿队伍,胜保要求清理一些老弱残兵,宋景诗就借这个机会,让他三弟宋景书带着六七百人回了老家潜伏下来。其他将领也都留下了一些死党。

部队走到黄河北岸,宋景诗过了河,张玉怀和杨朋岭思来想去,还是不愿意离开故土,今天说没有船,明天说缺粮草,迟迟不肯过河。后来干脆带着队伍又回到了清水镇。宋景诗也想回去,可是因为官府封锁渡口、管控船只,没法过河,只好跟着胜保去了安徽。

张玉怀和杨朋岭回到冠县,脱离了胜保的指挥,当地官府也无法管控,如何处理这支队伍让山东巡抚谭廷襄非常头疼。朝廷的意思是“四面截杀,免留后患”,但谭廷襄知道,黑旗军渡河前留下的人不少,逼得紧了准出大事,于是就想出来一个办法,要求没有随军出征的黑旗军将士都回原籍向当地民团报到,上缴兵器和马匹,今后归本地民团管理。这样可以把留下的黑旗军化整为零,同时又壮大了民团的力量,因为民团都是由地主富豪组织的,官府好管控。这两年冠县、馆陶、莘县、堂邑这一带,因为处在起义的中心区域,民团受到起义军压制,都没发展起来,起义军走后,他们借着收编回乡义军的机会,纷纷招兵买马,壮大队伍。

没有渡河的这些黑旗军大部分是原来队伍中的铁杆儿,留下来是有任务的,被民团收编,上缴兵器马匹,那就相当于缴械投降了。所以他们对民团的收编非常抗拒,很多地方因为这事和民团发生冲突。但是他们的主力部队离开了,民团力量越来越大,抵抗不住,连宋景书带着的那六七百人也被甘屯“忠爱团”的王百龄给强制缴械了。宋景书赶快让人把老家的情况告知了大哥宋景诗。宋景诗已随胜保转战到山西,1862年6月,他又派了二弟宋景礼和大将杨殿乙回到冠县,自称是奉了胜保的军令,让留在山东的旧部迅速整队归营,上缴的兵器马匹要原样归还。各地民团一听也炸锅了,扬言他们只听当地官府命令,不听胜保的军令。这样一来,双方冲突加剧,新的起义接连爆发,张锡珠和杨朋岭的弟弟杨朋山在临清起义,张玉怀和杨朋岭的另一个弟弟杨朋举在莘县起义。这次起义的攻击目标变成了各地民团,双方你来我往,每天打打杀杀,在这个过程中,宋景诗的二弟宋景礼被王百龄使阴招给害死了,从前王百龄就和宋家结下了梁子,成了死对头。

到了1862年的冬天,冠县及周边的起义军又聚集了一万多人,而各地民团也日益壮大,和起义军旗鼓相当,但是因为他们有官府支持,所以整体来说起义军还处于劣势。

这段时间,宋景诗也在时刻关注着老家的形势,听说二弟已死,山东的黑旗军危险,他心急如焚,想立即就赶回山东支援,只苦于身在清朝大军之中,没有机会。

当年腊月初六,机会终于出现。胜保为因剿匪不力被朝廷问罪,押回京城受审,所率部队移交给了多隆阿。交接期间管理出现混乱,宋景诗就抓住这个机会,以部队换防的名义,带着黑旗军连夜东奔,要重返山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