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山西省高平市古称泫氏,因其故城位于泫水之滨而得名,泫水即今丹河上游之旧称。《竹书纪年》记载:“晋烈公元年,赵献子城泫氏。韩武子都平阳。”“周威烈王十七年,晋取泫氏、获泽。”其中的泫氏指的即是这里。三家分晋后,韩国出于政治目的,将赵献子所筑的泫氏城改称“长平”,即“长平之战”之“长平”。长平之战后,秦占领长平,为掩盖秦军在长平犯下的“坑赵卒四十万”滔天罪行,不再用“长平”之名,将此地归入秦上党郡高都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古泫氏,旧长平,短高都”。如果从秦公元前260年占领长平地区,到秦公元前207年灭亡,今高平属高都县也只有53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能说长,故有“短高都”之称。西汉立国后,为了加强统治,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州,秦始皇的“郡县”二级制,变为了“州、郡、县”三级制,山西属并州,领上党、云中、太原等几个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上党郡包括十四县,其中就有晋东南地区的泫氏、高都、阳阿等县,由此可见,泫氏县是从秦代上党郡高都县分置的,这是泫氏立县的最早记载,以前的泫氏只是一座邑城,泫氏设县后,泫氏县的治所在泫氏城,即今高平市寺庄镇王报村附近。汉之后的三国两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频繁,战乱不断的时期,区域划分也很混乱,但隶属于上党郡的泫氏县未变。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年),西燕慕容永称帝于长子,从并州上党郡中分置建兴郡,泫氏县归入建兴郡。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将隶属于建兴郡的泫氏县改为元氏县。正史记载,太和二十年,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可能是将泫氏县改为元氏县的原因。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废除了建兴郡,改置建州,下属四个郡:高都、长平、安平、泰宁,高都郡下辖高都、阳阿两县;长平郡下辖泫氏(此时,元氏又改为泫氏)、高平两县;安平郡下辖端氏、获泽两县;泰宁郡下辖东永安、西河、西获泽、高延四县。其中长平郡的高平县,是从泫氏县分出来的,这是“高平”作为县名第一次出现,但所辖范围并非现在的高平,而是相当于今陵川县大部分。《魏书·地理志》记载:“长平郡,永安中置,治泫氏城,领县二。高平,永安中置,治高平城;泫氏,二汉、晋属上党。郡治有羊头山。”不难看出,因泫氏很古老,很有名气,当时都知道它的治所未变,还在泫氏城,故无需专门指出。
长平郡的治所在泫氏城,泫氏县的治所也在泫氏城,这就好比现在晋城市治所在晋城市,泽州县治所也在晋城市一样。但分出的高平县治所“高平城”在哪呢?这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以前的旧志多回避,或者说忽略这个问题,但在同治版《高平县志》“古迹”一节中有这样的记载:“高平城 魏志曰:永安中置高平县,治高平城,未详其地。府志曰在陵川。”其中“府志曰”指的应是明清《泽州府志》。
现在我们先放一下“最早高平县城在哪?”这个话题,把今高平的来历先捋清楚。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以后,长平郡属东魏势力范围。北齐代替东魏之后,仍置有建州,但在文宣帝天宝七年(556年)将北魏所设的四个郡合并为两个郡,即长平郡和高都郡,还把隶属于长平郡的高平县改为平高县,泫氏县不变。到了北齐末年,再次调整行政区划分,把泫氏县和平高县合并,重组成高平县,归入高都郡。《隋书》卷三十:“高平 旧曰平高,齐末改焉,又并玄(泫)氏县入焉。”这时县治既不会在泫氏城,也不会在陵川县某地,应该重新选址,这就出现了现在的高平城。这和唐《元和郡县志》所记载的相吻合。《元和郡县志》卷十九记载:“高齐文宣帝省泫氏,自长平高城(今陵川平城)移高平县理之。”北周灭掉了北齐后,于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废除了高都郡,设置高平郡,郡址在高都县(今高都镇),下辖高都和高平,高平此时成为高平郡的一个县,从此以后,高平县址和县名基本未变。
大家可能会问,高平县城不是宋开宝六年(973)所筑的吗?是的,但那是指在城周围筑土城墙,和明代筑砖城墙一样,而现在的高平城在宋代之前早已存在很久了。至于宋之前有无城墙因缺乏历史记载,不敢妄断,但今址高平城在宋之前已存在的证据比比皆是,毋庸多言。
现在我们再回到“最早的高平县城在哪?”或者“北魏时期高平县治所在哪?”这个话题上。泽州府志说最早的“高平城”在陵川,那么,陵川哪儿会有“城”呢?当然不会是在今址陵川县城,今县城始于隋开皇十六年。除去县城之外有两个村子名字带“城”(不包括府城,因府城原名附庸,属盖城的附属地而得名):一个是盖城,一个是平城。盖城是唐武德元年在今高平米山置盖州,下辖丹川、盖城、陵川、高平四个县,其中盖城县治所在今陵川县盖城村,它的东边现在还有“城东村”存在,尽管这地方已式微为村,不再是县城,但还保留了“城”的身份。显然,从时间看,最早的高平城址根本不会在盖城,那么,就不得不考虑“平城”了。平城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名镇,属陵川四大名镇之一,它的名字可以诠释它的身份,它一定有过辉煌的过去,否则,一个太行之巅的村镇名字不会带“城”。平城很可能就是“高平城”,或“平高城”的简称。在陵川,平城是一块难得的作为县城的风水宝地,周围群山环绕,岗峦叠起,地处"万峰环列,突中一窝"之心,典型的“地势高峻而平坦”,且有通往潞州和豫州的千年古道。
陵川很早隶属于泫氏,隋开皇十六年,才从高平县分出一半成立陵川县,县址选在了崇安寺的旁边,这就有了“先有崇安,后有陵川”之说。不难看出,高平和陵川在历史上经历了“泫氏(包括今陵川大部)——泫氏(今高平大部)和高平(今陵川大部)二县并存——高平(泫氏并入高平)——高平和陵川分置”这样“合——分——合——分”的传奇演变。
不仅是陵川带“城”字的村庄有着不平凡的身世,在其它地方也是如此,如沁水郑庄附近的西城村,那儿是古端氏县的故城;阳城县城西12公里处的泽城村是秦置获泽县的故城所在。尽管这些“城”已式微为“村”,但我们应当铭记它们曾经的历史地位。
综上所述,我认为最早的“高平县城”应是陵川县的平城,因北魏永安二年(529年)至北齐末年(577年)的“高平(平高)”县仅存在48年时间,故志书上多将其忽略。